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山松天然更新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冬 《林业科技》2005,30(6):15-17
高山松在采伐后,幼苗发生状况与迹地地被物关系密切,幼苗发生从采伐次年开始,没有明显苗木发生年限。少灌型的采伐迹地,盖度低,对高山松天然下种影响不大,可天然更新成林;多灌型的采伐迹地一般不能仅靠天然更新恢复成林。高山松林易发生森林火灾,多数情况下,火烧迹地可靠天然更新恢复成高山松林。影响高山松火烧迹地更新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种源。高山松林能得以延续与其在火烧迹地上天然更新能力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1989年二类调查中收集的3760块样方材料,研究了天山中部不同自然条件下宜林荒山、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和林冠下的雪岭云杉天然更新效果。提出其主要影响因子是坡度和龄组。宜林地中,未受牛羊损害的火烧、采伐迹地天然更新较好,宜林荒山天然更新效果较差,须实施人工更新。  相似文献   

3.
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红花尔基樟子松天然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依据火烧迹地林木烧伤程度确定林火强度基础上,对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火强度下的幼苗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探明自然条件下林火干扰对樟子松天然林更新的影响,为今后开展林火促进更新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火烧强度下更新树种均为樟子松;樟子松天然更新株数介于2 500~6 500株·hm-2,平均值为4 542株·hm-2;樟子松天然更新频度介于50%~100%,平均值为89%;表明林火能够促进樟子松天然更新。随着火烧程度增加,樟子松天然更新株数和频度显著降低,轻度和中度火烧更有利于促进樟子松天然更新,而重度和极重度火烧下樟子松仍能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火烧迹地天然更新情况,通过数量化方法的计算,对白桦、杨树两种树种建立天然更新株数模型进行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5.
北京西山林场火烧迹地植被更新及可燃物负荷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北京西山林场4种林分类型火烧迹地与对照林地上植被更新及可燃物负荷量的差异,对更新林分的潜在燃烧性进行了分析。所选择林分为侧柏林、油松林、刺槐林与白蜡林,其中侧柏林和油松林为2003年过火林分,刺槐林和白蜡林为2006年过火林分。火烧后,侧柏林采用人工更新,其它3种林分采用天然更新,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更新的火烧迹地上(侧柏林)植被多样性指数减少,总可燃物负荷量增加;而天然更新火烧迹地上(油松林、刺槐林及白蜡林)植被多样性指数增加,但总可燃物负荷量减少;火烧迹地可燃物负荷量的多少与更新时间成正比。总体而言,火烧更新使林地上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增加,难燃可燃物负荷量减少,从而使更新后林分的潜在燃烧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火烧迹地次生林天然更新株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火烧迹地依靠天然更新形成的次生林 ,进行了株数的数量化分析 ,可对不同立地类型上林分株数进行很简明的判定。  相似文献   

7.
对火烧迹地依靠天然更新形成的次生林,进行了株数的数量化分析,可对不同立地类型上林分株数进行很简明的判定。  相似文献   

8.
试论火与兴安落叶松种子发芽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单建平  徐振邦 《林业科学》1990,26(6):545-549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自然分布区大兴安岭的立地条件和种子发芽条件的特殊性,导致了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的特殊性。瘠薄的棕色针叶林土,生长季短、冬季漫长以及土壤表层较厚的死地被物层增加了天然更新的难度。然而兴安落叶松的天然更新效果却是令人满意的。兴安落叶松在母树林冠下更新良好,只是在某些林型如草类落叶松林的成熟林冠下更新不良;而在3—10年的择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上平均每公顷有13500株幼树。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天然更新良好的奥秘何在?火灾后兴安落叶松的种子发芽条件如何?火灾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从天然更新的关键之一——种子  相似文献   

9.
森林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伐剩余物迹地清理是森林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野外迹地取样和实验室分析 ,对森林采伐剩余物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迹地清理方式对作业迹地土壤理化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进而影响森林采伐后的迹地天然更新与苗木生长质量。研究结果还表明 ,火烧和堆积方法对迹地土壤物理特性影响不十分显著 ,但对土壤的化学特性影响十分显著 ,尤其是火烧迹地土壤养分流失程度差异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方、样线调查法,对保护区与边缘地区同等条件的火烧迹地分别与其未过火林地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火烧迹地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认为,在火后恢复初期,乔木层平均高和平均胸径比火烧前增加;灌木层灾后重新郁闭的片层,盖度、平均高低于未烧林地,生活力较强;野生动物物种丰富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RAPD标记的白桦遗传连锁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材质优良,是重要的工业用材树种,也是伐区、火烧迹地天然更新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12.
《林业资源管理》2016,(6):64-70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研究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火烧强度、不同林型、不同更新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群落恢复过程中乔木更新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火干扰对乔木的天然更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恢复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白桦更新苗的年龄、高度、基径等指标在群落中都处于优势地位;3种不同更新方式下,乔木更新密度均大于对照样地,并呈现出天然更新人工更新人工促进更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16"火灾后的森林天然更新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的樟子松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建议保护区火烧迹地上的植被恢复方式应以天然更新为主,在成活的下种母树不足的地段,采取适度的人工干预。  相似文献   

14.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野生苗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不同密度母树、单株母树和火烧迹地等3种类型的样地,调查了樟子松天然更新苗特征。结果表明:母树密度不同,天然更新苗数量和年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樟子松天然更新苗年龄结构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不连续性,天然更新苗密度因林分类型的差异明显不同,并且和母树立地条件、树龄、空间分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烧毁了大面积珍贵的寒温带针叶林,形成了许多不同火烧强度、不同火面积的火烧迹地。从火烧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火烧迹地自然恢复状况、火后不同管理措施对火烧迹地恢复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大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自然演替和人工管理措施下火烧迹地恢复的差异,并指出火烧迹地恢复的影响因子、火烧迹地恢复模式和技术将是今后火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红塔山自然保护区云南松火烧迹地天然更新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红塔山自然保护区东风水库北岸王美喜大山、大河顶尖山片区两块火烧迹地云南松天然更新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东风水库北岸王美喜大山林火发生5年后云南松天然更新保存密度平均为2 554株/hm~2,更新幼树均高为89.13 cm;大河顶尖山火烧迹地发生林火8年后云南松天然更新保存密度平均为4 138株/hm~2,更新幼树均高为160.28 cm。分析发现:火灾后云南松天然更新呈不规则分布,不同坡位、火灾前林分郁闭度、林龄对更新株数和幼树树高存在影响。提出对于火灾发生前郁闭度达到0.4以上的中龄林或接近中龄以上的林分,不必再进行人工更新造林;蹲苗期结束后,适当补植阔叶树进行混交,以提高林分抗病虫能力及综合功能,进行适当的中耕除草,以促进幼树生长;加强封山管理,避免人畜破坏幼苗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大兴安岭林区重度火烧迹地上不同更新模式下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林下植被恢复和土壤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生长量和林下植被恢复的优劣顺序为幼林抚育人工更新侵入式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土壤物理结构优劣为人工更新天然更新侵入式人工更新,土壤全N、全P、全K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在闽东北鹫峰山对不同迹地采取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所造成的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不尽相同.通过分析能够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的排序为:人工造林模式<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模式<天然更新模式和采伐迹地<退耕农地<火烧迹地<矿山迹地.经过4年植被恢复,所有迹地上的植被均已郁闭,地表径流深显著变小,泥沙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以采伐迹地(B2)和退耕农地(B3)上采用人工造林模式(A1)的样地植被,具有较强的保水和固土能力,产生土壤侵蚀的地表径流深最小(二者分别为17.6mm和10.3mm),流失泥沙量也最少(二者分别为0.5g.m-2和0.4g.m-2).  相似文献   

19.
陈璐  辛颖  赵雨森  刘邵宇  李昂 《森林工程》2015,(3):21-24,30
为了探讨森林火灾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以大兴安岭地区三种不同火烧强度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对土壤抗冲性进行测定,并结合枯落物蓄积、持水性能及植物根系差异变化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火烧迹地的土壤抗冲性显著低于未过火地段(P<0.01),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土壤的抗冲性能逐渐减弱,抗冲系数总体变化趋势为:重度火烧迹地<中度火烧迹地<轻度火烧迹地<未过火天然林。四种样地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总体趋势为轻度火烧迹地<中度火烧迹地<重度火烧迹地<未过火天然林。4种样地类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及有效拦蓄率皆表现为重度火烧迹地<中度火烧迹地<轻度火烧迹地<未过火天然林。在浅层土壤中,重度火烧迹地的根密度及根系总长度均值皆为四者中最小。研究表明:未火烧天然林的土壤抗冲性表现最优,重度火烧迹地的土壤抗冲性能最弱,应与及时治理与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20.
林火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世界上一些国家有关林火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指出林火对土壤肥力影响受火强度、火持续时间、可燃物种类和数量、土壤性质、降雨状况及植被恢复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南方林区用炼山方式清理迹地,对地力长期维持不利。建议对皆伐火烧地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林农复合经营方法,以维持地力,促进林木持续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