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造林密度分别为1892株/hm~2、2505株/hm2和3462株/hm~2的火力楠人工林的生长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火力楠纯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的蓄积量等均下降,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通气度减少,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本试验条件下,火力楠造林以造林密度为1892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易晓冬 《绿色科技》2019,(9):196-198
为丰富沙县造林树种,开展了峦大杉引种和不同造林密度试验。对7年生造林密度分别为2500株/hm^2、2000株/hm^2、1667株/hm^2和1600株/hm^2的峦大杉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峦大杉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降低,不同密度的峦大杉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试验中,峦大杉在造林密度为1600株/hm^2时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有利于火力楠早期生长的合理种植密度,以达到较佳的人工林生长效益,选用6个造林密度对火力楠进行密度试验。根据3.5年生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造林早期1.5~2.5年时,不同造林密度对火力楠树木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到第3.5年起,不同密度间树高生长呈显著差异,但胸径大小尚未见有显著差异。所以火力楠早期生长宜采用较密的种植方式(株行距2 m×2 m、3 m×2 m和3 m×3 m),以便林木在树高和胸径生长快速,以及形成较好树木干形,不宜采用株行距4 m×4 m和5 m×4 m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4.
郑宝定 《安徽林业》2013,(1):27-29,50
在同一坡向、同一造林密度、同一抚育措施,而在不同海拔坡段条件下对生物防火林带10年生火力楠造林胸径、树高、冠幅和阻火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坡段对火力楠胸径、树高、冠幅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海拔坡段火力楠对阻火效果明显不同。火力楠作为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树种,要选择适宜的海拔坡段,以提高其生长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阻火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启远 《绿色科技》2019,(11):175-177
在马尾松间伐林地采用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不同类型的枫香苗木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枫香苗木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造林保存率达91.75%,树高达9.7m,胸径达8.48cm,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9.75m3/hm2,这说明容器苗造林保存率高,2年生苗恢复生长快,可在生产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造林密度桉树经营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实践中,不同密度种植造林的桉树在胸径、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等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相差悬殊,通过对不同造林密度的3年生桉树比较分析,造林密度在1350株/公顷的林分生长良好,抗逆性强,经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科技》2022,(1):76-80
2016年11月,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口国有林场对14年生的杉木人工纯林进行间伐,设置2个保留密度(900、1200株·hm(-2)),并于2017年3月在杉木人工林林下混合套种闽楠、火力楠、木荷、观光木4种乡土阔叶树种,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和4种阔叶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动态。经连续3 a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和观光木地径增长量、苗高增长量及冠幅增长量显著高于木荷和闽楠。杉木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并于2017年3月在杉木人工林林下混合套种闽楠、火力楠、木荷、观光木4种乡土阔叶树种,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和4种阔叶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动态。经连续3 a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和观光木地径增长量、苗高增长量及冠幅增长量显著高于木荷和闽楠。杉木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处理下套种的4种阔叶树地径生长增量、苗高生长增量、冠幅生长增量明显大于间伐保留密度1200株·hm(-2)处理下套种的4种阔叶树地径生长增量、苗高生长增量、冠幅生长增量明显大于间伐保留密度1200株·hm(-2)处理,表明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处理,表明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对杉木中龄林林下阔叶树的生长更为有利。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对杉木中龄林林下阔叶树的生长更为有利。间伐保留密度900株·hm(-2)下杉木平均胸径和树高增量较大,但蓄积量增量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中龄林近自然经营下的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尾巨桉不同处理更新3.2a生林分的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平均胸径比萌芽更新林分高6.8%;平均单株材积比萌芽更新高11.4%;萌芽更新林分平均胸径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尾巨桉林分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萌芽更新林分平均单株材积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萌芽保留1 110株/hm2平均单株材积比2 100株/hm2减小26.5%。在相同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每公顷蓄积比萌芽更新高23.1%。萌芽更新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2 100株/hm2的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密度1 110株/hm2高53.7%。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湿地松优质高产纸浆原料林密度控制与管理技术,进行了不同初植密度造林与间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a生、12a生密度试验林不同密度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和总产量有极显著差异,8a生密度试验林不同密度林分木材性有极显著差异.林分在8a生时,平均树高生长效应是林分越密树高越高,林分平均胸径生长效应是林分密度越小胸径越大,蓄积量的生长效应是林分越密蓄积越大,木材材性是以中等林分密度质量最好.营造湿地松高产优质纸浆原料林适宜初植模式为2 m×2 m、2 m×2.5 m,即初植密度分别为2 505株/hm2和1 995株/hm2,此时2 505株/hm2林分按下层间伐方式间伐25%、1 995株/hm2林分按下层间伐方式间伐20%后4 a(林分年龄为12 a),这二种密度林分蓄积分别为224.08 m3·hm-2和206.64 m3·hm-2,蓄积加间伐材材积的总产量分别为244.56 m3·hm-2和218.72 m3·hm-2.为培育出质量和产量兼优的湿地松纸浆原料林,当林分生长到8 a生时,应及时地进行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强度为20%~25%.  相似文献   

10.
黔中地区枫香用材林不同造林密度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枫香用材林4个不同造林密度试验中造林3年生及6年生枫香林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枫香造林密度不同,对胸径、树高等生长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3年生时各指标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生长量减小,6年生时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胸径和单株材积增大,但密度过小会造成单位面积蓄积量减小。若培育目标是小径材,则营造枫香人工林的初植密度以4444株/hm2为宜;若培育目标是中径材,成林阶段枫香用材林的密度控制在2500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厚荚相思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组合在单位面积蓄积量、单株生长量及干形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1 665株/hm2以上时,株距与行距相近时单位面积蓄积量较高;密度为1 245,1 005株/hm2时,株距小、行距大的组合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优于株行距相近的组合,且同密度不同株行距之间单位面积蓄积量可提高11%~20%。不均衡行距试验显示,US16和US17处理有利于单株生长,且相同密度条件下,不均衡行距模式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明显优于均衡行距的组合。  相似文献   

12.
密度对闽楠人工林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闽楠人工林合适的造林密度,开展了造林密度分别为1995株/hm2、2505株/hm2和3900株/hm2的闽楠人工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闽楠人工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均下降,土壤通透性减弱、容重增大,土壤肥力降低;在此试验条件下,造林密度为1995株/hm2的闽楠人工林其生长量和蓄积量最大,土壤肥力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并了解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混交造林的生长效果,通过开展火力楠与灰木莲(Manglietia conifera)、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混交种植试验,对3个树种混交林和纯林的树高和胸径进行调查,并计算3.5 a生时的材积和蓄积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混交造林1.5 a时,仅火力楠与湿加松混交时,火力楠胸径显著高于纯林,其余均无差异;但3.5 a生时,混交林中的灰木莲、湿加松的生长、材积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各自纯林,而混交林中火力楠生长状况低于其纯林。由此可知,灰木莲、湿加松与火力楠混交能显著提高自身林分生长,火力楠作为伴生树种在今后的混交造林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都有影响,但树高差异不大。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为:随着密度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变小,当造林密度为1110株/hm~2时,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最大;当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时,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尾巨桉无性系10种不同造林措施组合林分43个月生林分生长量及经济效益分析发现,组合间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4个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单株生长量最好的造林组合是Ⅲ-1(造林密度1 300株/hm2、施肥量3 650 g/株),其次是Ⅳ-1(造林密度1 430株/hm2、施肥量4 700 g/株)、Ⅴ-1(造林密度1 360株/hm2、施肥量4 700 g/株);而林分蓄积量最大的组合是Ⅳ-2(造林密度2 000株/hm2、施肥量4 700 g/株),其次是组合Ⅴ-2(造林密度2 330株/hm2、施肥量4 700 g/株)。经济效益上看,10种措施组合中最好的3个组合分别是Ⅲ-1、Ⅰ(造林密度1 200株/hm2、施肥量1 750 g/株)、Ⅵ-1(造林密度1 630株/hm2、施肥量3 650 g/株),林分43个月时的纯利润分别达7 300、4 600、3 700元/hm2。而造林措施组合Ⅴ-2、Ⅴ-1、Ⅳ-2则是亏本的组合,尤其是组合Ⅴ-2亏本最大,亏损达9 800元/hm2。  相似文献   

16.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呈现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最大;2)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较小,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高;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蓄积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最大值;4)各密度条件下林分胸径生长过程相似,但胸径生长旺盛期的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胸径生长旺盛期持续时间最长;5)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分单株材积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6)综合考虑,樟树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合理造林密度范围为1 111~1 667株·hm-2。  相似文献   

17.
木荷人工林造林密度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林分密度下木荷人工林的生长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7年生时,造林密度对木荷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保存率和蓄积量有较大影响,以初植密度3 330株·hm-2和1 995株·hm-2为最好,其保存率分别为89.4%和88.0%,蓄积量分别为8.99和5.62 m^3·hm-2。  相似文献   

18.
坡向与造林密度对刨花润楠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建省华安葛山国有林场,通过对不同坡向和2种造林密度的10年生刨花润楠林分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对刨花润楠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以东北坡的刨花润楠生长量最大,胸径达到8.1 cm,树高9.1 m;其次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最小。种植密度对刨花润楠生长有显著影响,适当的提高造林密度能够促进刨花润楠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造林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对欧美杨107、雄性毛白杨1319、窄冠白杨3个无性系密度试验林连续6a的定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6a生时在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上存在显著差异。密度对3个无性系的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影响极为显著。6a生时,单位面积上的林分蓄积量为2m×3m(1667株/hm2)2m×4m(1250株/hm2)4m×6m(417株/hm2)。通过对3个无性系在3个不同密度的生长进程、连年生长量分析,提出了初次间伐的合理年限。  相似文献   

20.
以12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的松杉混交以及纯林为对象,比较不同营林措施下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变化。结果表明:同一造林密度2个树种的纯林和混交林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以混交林为优;造林密度在2 000株/hm2以下时,马尾松混交林的平均单株材积比纯林提高2.85%~13.96%,杉木平均单株材积比纯林提高8.77%~12.43%;马尾松纯林单株材积随造林密度的降低缓慢增大,其余造林模式均在1 665株/hm2时达到最大峰值;1 665株/hm2密度下,混交林中的马尾松比纯林提高13.69%,杉木则提高12.43%。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和松杉混交达到林木蓄积量最大的造林密度分别为1 665、2 500、2 000株/hm2,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27.08、146.70、192.03 m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