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蓝莓蜂蜜酸奶的开发与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设定配方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蓝莓蜂蜜酸奶的最佳组合为:接种温度42℃,发酵时间5h,蜂蜜加入量3%,蔗糖加入量2.5%,蓝莓加入量为8%,菌种加入量为3.5%,得到的酸奶组织状态、香气和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沙棘汁、番茄汁、酸奶为主要原料,配以白砂糖、稳定剂等辅料,运用合理的加工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的方法,研制出了一种风味独特、多种营养素兼容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搅拌型酸奶,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沙棘汁3.5%,番茄汁21%,白砂糖6%,稳定剂(CMC)0.4%.  相似文献   

3.
山葡萄醋酸发酵饮料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葡萄汁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制成山葡萄醋饮料,采用正交优化试验设计确定了醋酸发酵的适宜工艺条件,即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d,醋酸菌接种量3%;并确定了山葡萄醋饮料最佳配方,即山葡萄醋加入量20%,绵白糖加入量10%.  相似文献   

4.
研制了一种以发酵乳和金针菇菌汁为主要原料加工调制成的发酵乳饮料,确定了金针菇菌汁发酵乳饮料的生产工艺和最佳配方,得出了最佳工艺配方为金针菇菌汁的添加量30%、蔗糖的添加量9%、稳定剂CMC-Na+PGA=0.25‰+0.30‰。  相似文献   

5.
以松仁油微胶囊和牛乳为原料,制备凝固型酸奶。以pH值和感官评价分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松仁油微胶囊添加方式、微胶囊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稳定剂种类、稳定剂温度以及稳定剂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并得出最加配方和工艺参数;松仁油微胶囊乳液添加量为0.05 g/mL,CMC添加量为0.15%,白砂糖添加量为8.5%,发酵剂添加量为3%,在38℃下发酵6 h,并在4℃下后熟24 h。以最优工艺条件制作松仁油微胶囊酸奶,进行贮藏稳定性试验,结果发现:添加松仁油微胶囊的酸奶在贮藏期内保持较好的pH值、粘度、持水力、乳酸菌活菌数量。研究制作的松仁油微胶囊不仅能提高酸奶营养价值,对酸奶保存期间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6.
顾英  陈兴玉  付莉 《沙棘》2009,22(1):11-13
以沙棘汁、番茄汁、酸奶为主要原料,配以白砂糖、稳定剂等辅料,运用合理的加工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的方法,研制出了一种风味独特、多种营养素兼容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搅拌型酸奶,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沙棘汁3.5%,番茄汁21%,白砂糖6%,稳定剂(CMC)0.4%。  相似文献   

7.
蓝莓果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莓果为主要原料,生产蓝莓果茶;通过预实验确定影响蓝莓果茶的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蓝莓果汁添加量、果胶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果糖添加量及柠檬酸添加量。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蓝莓果茶最佳配方为:蓝莓果汁35%、蔗糖25%、果糖5%、柠檬酸0.15%、果胶0.25%、纯净水34.6%。  相似文献   

8.
沙棘复合果汁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银瑞  樊明涛 《沙棘》1997,10(1):32-35
沙棘原汁经真空加热处理,胡萝卜经蒸汽软化,以0.1%蔗糖酯与0.01%黄原胶为稳定剂,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配方选择.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沙棘原汁8%、胡萝卜4%、糖酸比35.经加工制成的沙棘复合果汁,色泽为橙黄色,沙棘风味浓郁,外观为均匀混浊状,可溶性固形物(以折光计计)≥15%,总酸(以柠檬酸计)≥0.35%,V—C≥50mg/100ml.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一种以发酵乳和金针菇菌汁为主要原料加工调制成的发酵乳饮料,确定了金针菇菌汁发酵乳饮料的生产工艺和最佳配方,得出了最佳工艺配方为金针菇菌汁的添加量30%、蔗糖的添加量9%、稳定剂CMC-Na+PGA=0.25%0+0.30‰。  相似文献   

10.
以沙棘汁为原料研究发酵工艺中各参数对沙棘冰酒品质的影响。通过L。(3)正交试验,得出制备沙棘冰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3(/V,10个/mL),pH3.6,发酵时间20d。在此条件下,沙棘冰酒的色泽、组织状态、滋味、口感均较理想,适合企业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综合利用龙眼和大豆这两种重要经济作物,以龙眼、大豆、奶粉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凝固型酸奶,即龙眼大豆复合酸奶。并就不同原料配比和不同发酵工艺参数对酸奶质量的影响情况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最终确定的该酸乳生产的最佳原料配比及发酵工艺参数为:豆浆量50%,奶粉添加量6%,接种量4%(L.b/S.t=1∶1),龙眼汁添加量10%,发酵时间4 h,发酵温度42℃,加糖量10%。文中还对按此最佳原料配比和发酵工艺参数制作的龙眼大豆酸乳质量进行了感官评价和理化检测,结果表明,该酸乳的各项感官与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沙棘干缩病拮抗放线菌W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梅  刘晓辉 《沙棘》2006,19(2):18-20
拮抗放线菌W对沙棘镰刀菌干缩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管碟法对放线菌W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通过试验筛选确定发酵培养基配方为KNO3 1g,K2HPO4 0.5g,MgSO4 0.5g,NaCl 0.5g,蔗糖1g,酵母膏0.2g,玉米粉1g。  相似文献   

13.
以新鲜奇亚籽为试材,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奇亚籽多糖,用苯酚-硫酸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多糖最佳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奇亚籽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为:料液比为1∶30(g∶mL)、浸提时间为2.5 h、浸提温度70℃,此条件下的下奇亚籽多糖的提取率为3.19%。将不同浓度的奇亚籽多糖添加到酸奶中,以酸奶感官评分和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奇亚籽多糖对酸奶持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奇亚籽多糖可以显著提高酸奶持水力,并且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蔗糖添加量为8%、菌种接种量为7%、奇亚籽多糖添加量为0.5%。通过以上工艺制得的奇亚籽酸奶口感更佳。  相似文献   

14.
笔者针对沙棘果浆筛选合适的微生物发酵剂,并探究试验条件下最佳的发酵工艺,为沙棘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结果发现,沙棘原浆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为17.2 mg/mL,总酸含量为26.90 g/L,总黄酮含量为7.294 mg/mL.沙棘果泥酵素发酵工艺采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菌发酵方式,酵母菌粉的接种量为0.01%,乳酸菌粉的接种量为0.1%,发酵条件为37℃,发酵40 h效果最佳。经40 h发酵后,沙棘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为2.481 mg/mL,总酸含量为20.493 g/L,总黄酮含量为11.187 mg/mL.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竹笋、全脂牛奶、白糖为原料,研制凝固型竹笋酸奶。研究了采用水竹笋和毛竹笋的四种提取原液制备竹笋酸奶的工艺,测定了不同竹笋酸奶的活菌数,并与原味酸牛奶比较。由正交试验确定了水竹笋(去渣)酸奶的发酵条件:最佳配比(质量百分比):竹笋提取液20%,白糖8%,全脂奶粉10%,接种量4%,发酵时间5 h。以此制成的凝固型水竹笋(去渣)酸奶营养丰富、清香爽口、色泽良好、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6.
对西藏灵菇酸奶的制作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培养温度、接种量和培养时间对西藏灵菇酸奶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设计优化了发酵条件,得出西藏灵菇酸奶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0℃,接种量为2%(w/v),培养时间为20h。所制酸奶样品为乳白色,组织细腻、均匀,稍粘稠,味道独特的营养食品,本研究可为开发西藏灵菇酸奶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沙棘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沙棘汁为原料生产发酵型沙棘果酒 ,筛选出一株最佳生产用酵母菌株 ,编号为2 3号 ;发酵工艺确定为 :接菌量 5%~ 8%,发酵温度 2 7℃± 2℃ ,发酵时间 1 0 d~ 1 5d;澄清工艺为 :絮凝剂 1号和絮凝剂 2号 ,用量分别为 0 .1 2‰和 0 .2 4‰ ;成品酒的最佳灭菌条件是 :灭菌温度 65℃ ,灭菌时间 2 0 min。  相似文献   

18.
以黑木耳、蓝莓果汁、复合凝胶、蔗糖、柠檬酸为主要原料,经过优化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黑木耳汁25%、蓝莓汁10%、蔗糖28%、复合凝胶0.6%、柠檬酸0.1%。  相似文献   

19.
李魁  毛利厂 《沙棘》2009,22(2):43-46
探讨了以沙棘果、黑米为酿酒主原料,糯米、山药为辅料,蜂蜜、桂花酱为调味剂,酒药和“安琪”牌酿酒活性干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酿造保健沙棘米酒的工艺技术。确定的工艺技术参数为:沙棘:黑米:糯米:山药的配比量为1:3:5:1。接种量0.12%,发酵温度(25±2)℃,主发酵时间6d;成品酒自然条件下贮存60d-120d,未发现异常现象。经检测,供试沙棘黑米酒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均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20.
沙棘酸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辉  李剑梅  朱万芹  陈顺 《沙棘》2004,17(2):34-36
以沙棘汁和牛乳为原料,进行乳酸菌发酵,研制出沙棘酸乳。采用正交实验择出最佳配方。该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