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苦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夏秋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的广泛使用,重茬地面积不断扩大,致使土壤内疫病病原菌大量积累,苦瓜疫病发生日趋加重,据报道,苦瓜疫病发病率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疫病流行时田间出现大量死藤,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了苦瓜的产量与品质.为此,湖南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进行了苦瓜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苦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夏秋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的广泛使用,重茬地面积不断扩大,致使土壤内疫病病原菌大量积累,苦瓜疫病发生日趋加重,据报道,苦瓜疫病发病率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疫病流行时田间出现大量死藤,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了苦瓜的产量与品质。为此,湖南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进行了苦瓜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苦瓜疫病是苦瓜连作重茬及轮作时间不够的保护地苦瓜栽培的重要病害,其田间发病率高达25%~35%,死株率亦超过10%.利用嫁接栽培和未嫁接栽培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对其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栽培极显著降低其发病率和死株率,在现实生产中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苦瓜嫁接栽培能有效防治枯萎病、疫病,发病率分别比实生苗降低91.6%和92.8%。嫁接时砧木保留1片子叶或不保留子叶可降低侧枝发生率,保留2片子叶可提高嫁接成活率,生产上可以根据劳动力是否充足选择适宜嫁接方法。近年来,随着苦瓜在市场上的销量逐年增加,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同时生产上也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5.
以蓝山苦瓜中变异后代自交系G02-1为母本,以衡阳早白苦瓜G01-1为父本选育成的早熟苦瓜一代杂种春华苦瓜,从播种至始收75天左右,果实表皮绿白色,长圆筒形,突瘤,瓜形美观,单瓜质量380 g左右,平均每667 m2产量3 500 kg左右,抗白粉病和疫病.适宜长江流域早春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在连栋大棚中立体套种苦瓜、大白菜、芹菜对土地利用率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可达175%;常规苦瓜栽培模式1hm2种植13500株,产量为46200kg;套种模式1hm2栽苦瓜6750株,产量达78450kg,比常规栽培增产69.81%,1hm2净收入132960.0元,比常规栽培增收346%,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蔬菜因复种指数偏高,其土传病害的发生日益严重,苦瓜的枯萎病更是普遍发生,给苦瓜生产带来毁灭性损失.苦瓜枯萎病一般发病率为10%~50%,有的田块甚至达到100%,严重影响其产量和收益,致使菜农种植积极性受挫,种植面积锐减.苦瓜嫁接栽培可从根本上克服重茬连作障碍,有效地防止枯萎病,一般种植667 m2增产20%~60%,而嫁接栽培死亡率仅为1%~3%.  相似文献   

8.
多肽1号苦瓜新品种是以湖南地方品种蓝山苦瓜与广东条瘤苦瓜杂交后代定向选择而成的自交系G189-4为母本,以从贵州引进的绿苦瓜与广东大顶苦瓜杂交后代中定向选择而成的自交系G102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多肽P含量高,达1.046mg·g~()-1)(FW),果实表皮绿色,果肩平,突瘤,圆筒形,瓜长28~30cm,粗6cm,肉厚1.1cm,味微苦,单瓜质量400g左右,一般每667m2产量3400kg左右。田间表现较强的抗白粉病和疫病能力,适宜我国南方地区早春栽培及加工专用。  相似文献   

9.
陈玉梅 《蔬菜》2021,(10):79-81
为了解决漳平市苦瓜常年复种栽培,苦瓜疫病普遍发生并呈日趋严重之势,常给当地苦瓜生产带来毁灭性损害的问题,2019年漳平市西园镇钟秀村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苦瓜新品种"超群春宝"嫁接苗进行大棚春提早试种,通过科学安排茬口、药剂+温汤浸种、苗期乙烯利去雄、全面闷棚消毒、前期轻施肥水、结果期改善光照、精准人工授粉、适当提前采收等措施的应用,试种取得较大成功,每667 m~2产量为4 000~6 000 kg,最高产量在6 500 kg以上,基地苦瓜产值2 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0.
嫁接对苦瓜疫病抗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籽南瓜、黑皮冬瓜、瓠瓜和威龙1号(白籽南瓜)作砧木,研究了苦瓜嫁接成活率,以及嫁接对植株生长、疫病控制效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砧木与湘早优1号苦瓜接穗嫁接亲和,嫁接对植株叶绿素含量、果实产量和品质没有影响,对疫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其中以威龙1号嫁接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8 %,疫病发病率仅为1.7 %,病情指数为3.4,产量比自根苗对照增加63.2 %。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以自交系ZG021064为母本,以泰国大肉苦瓜经4代单株自交,一代系内自交定向选择而成的自交系G065为父本选育成的早中熟一代杂种春绿苦瓜,从播种至始收80天左右,果实表皮翠绿色,棒形,粗条瘤,瓜形美观,单瓜质量560g左右,平均每667m2产量3600kg左右,抗白粉病和疫病能力比对照郴州青苦瓜强.适宜长江流域早春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以自交系ZG021064为母本,以泰国大肉苦瓜经4代单株自交,一代系内自交定向选择而成的自交系G065为父本选育成的早中熟一代杂种春绿苦瓜,从播种至始收80天左右,果实表皮翠绿色,棒形,粗条瘤,瓜形美观,单瓜质量560g左右,平均每667m2产量3600kg左右,抗白粉病和疫病能力比对照郴州青苦瓜强。适宜长江流域早春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3.
兴蔬春秀是以福建地方品种自交系G160-2为母本、以台湾翠宝苦瓜后代自交系G209为父本选育的中熟刺瘤苦瓜,长沙地区春季从播种至采收80 d左右,瓜圆筒形,表皮绿白色,单瓜质量400 g左右,平均667 m~2产量5 000 kg,抗白粉病和疫病,适于长江流域及华南等地春露地和秋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14.
汪凤敏 《蔬菜》2001,(12):34-35
苦瓜又名金荔枝、癞瓜,因果实中糖甙含量高而有特殊苦味,故名苦瓜。原产东印度,我国南北方均有栽培,以华南、西南栽培较多。因苦瓜喜温,所以我国北方多在夏季露地栽培。因其上市晚,结果期短,产值较低,今年我基地利用日光温室进行早熟栽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日光温室栽培苦瓜,力求早上市、经济效益好,所以应优先选择早熟青皮苦瓜,夏丰1号等品种,其次可选择长白苦瓜等早中熟品种。 二、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1.播种 一般春节过后即可播种。此时由于日光温室内昼夜温差大,夜晚温…  相似文献   

15.
苦瓜的营养价值与栽培技术崔文海,刘凤兰(集安市农业局)(集安市特产局)苦瓜原产于东印度和中南半岛,南宋时传入我国云南等地,我国南方很早就有栽培,东北地区近几年栽培面积逐渐扩大。苦瓜因其嫩果绿色而略带苦味而得名。其果皮较厚,表面有纵行大小不规则的疣状突...  相似文献   

16.
正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别名凉瓜、癞葡萄等,果实中富含矿物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降低血糖、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近年来我国苦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苦瓜喜温暖不耐低温,我国南方各省一般在春、夏露地种植,北方地区则多利用设施大棚进行春提早或秋延后栽培。在苦瓜的主栽区,由于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以及多年连作等原因,苦瓜枯萎病时常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7.
苦瓜应用价值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应用价值及栽培倪淑君,冯丽,陈忠,姜世藩苦瓜(MomordicacharantisL.)又名锦荔枝,癞蛤蟆、癞葡萄、癞瓜、凉瓜,为葫芦科苦瓜周的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产于东印度热带地区,在我国南方已有多年栽培史,近年在北方栽培获得成功。经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8.
大庆地区苦瓜引种栽培技术总结李文义,姚和雨,娄志平,张登伦(大庆农业学校)(大庆市农牧局)苦瓜原产于亚热带地区,是一年生攀援性草本相物,整个生育期150~210天左右。苦瓜喜湿耐热,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各地栽培普遍。北方栽培较少,尢其是东北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9.
苦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苦瓜不仅能炒食,还可以加工,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近年来市场上已经开发出多种苦瓜产品,如苦瓜茶、超细苦瓜粉、苦瓜饮料、苦瓜蜜饯等,也有人研制生产苦瓜提取物。苦瓜作为保健食品的开发前景广阔。现将苦瓜无公害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鄯善县范围内标准日光温室和深冬黄瓜套种苦瓜越夏栽培模式的产量、效益进行了统计,并对不同栽培模式经济投产比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了此种套种栽培模式的增产、增收效果,以期为鄯善县设施农业科学合理的茬口安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深冬黄瓜套种苦瓜越夏高效栽培比标准日光温室667m2平均产值高86 400元,标准日光温室平均经济投产比为1∶4.56,深冬黄瓜套种苦瓜越夏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投产比为1∶16.71,套种栽培模式比标准日光温室平均增收312.75%。说明深冬黄瓜套种苦瓜越夏高效栽培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该模式可以用来丰富鄯善县日光温室深冬至越夏栽培模式,配套集成技术可以为当地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