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鲜切苹果具有方便、即食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鲜切所造成的机械伤害会破坏苹果的组织结构,其感官品质会极大下降,尤其会出现褐变等问题。传统的保鲜方法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鲜切食品的高品质追求,物理控制技术因其处理条件易于操作、保鲜效果明显、绿色安全等优势,在果蔬贮藏保鲜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鲜切苹果褐变机理及物理保鲜技术在提高其贮藏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鲜切苹果的贮藏保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鲜切果蔬具有即时、方便、绿色、营养价值高的优点,被称为“新世纪的革命新生产品”。但鲜切果蔬在处理过程中,组织易受到破坏,容易造成褐变、腐烂等,直接影响了鲜切果蔬的品质和经济价值。本研究论述了鲜切果蔬行业的现状及保鲜方法,主要综述了食品保鲜领域生物保鲜剂和化学保鲜剂在果蔬保鲜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食品保鲜剂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蔬菜》2017,(9):76-76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果蔬保鲜物流研究室王志东团队在短波紫外线(UV-C)影响紫甘蓝花青素合成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发现作为非热杀菌技术UV-C可通过调控花青素代谢途径的转录调控因子和结构基因的表达量来提高紫甘蓝的品质。王志东团队利用不同剂量的UV-C对鲜切紫甘蓝进行处理,并研究其在不同贮藏时间内花青素的组成、含量、抗氧化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UV-C处理鲜切紫甘蓝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鲜切水果保鲜的新途径,以鲜切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生姜和氯化钙复合型保鲜剂对常温贮藏的鲜切苹果生理品质的影响。在贮藏期间,分析测定了鲜切苹果多项生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苹果经过鲜切后,组织被破坏,导致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有所下降,失重率不断增加,多酚含量和PPO、POD活性有所增加而发生酶促褐变。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处理液的鲜切苹果生理指标选择最适浓度。从各项指标来看,0.1%生姜+1.5%Ca Cl2处理保鲜效果最好,可保持鲜切苹果较好的生理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莴苣保鲜效果的影响,把鲜切莴苣分别放入0.1%、0.5%、1.0%的抗坏血酸溶液中浸泡5min,然后放置在常温下贮藏,测定每1d鲜切莴苣的多项指标。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抗坏血酸溶液浸泡处理的鲜切莴苣,能在常温贮藏的6d内保持鲜切莴苣的品质,抑制褐变的效果明显,可以更好地维持鲜切莴苣贮藏期内维生素C、总糖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可以有效减缓多酚含量的上升,并降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其中用1.0%的抗坏血酸保鲜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海藻酸钠作为鲜切果蔬保鲜成膜基质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食膜处理是保持鲜切果蔬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的有效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鲜切果蔬的保鲜中。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透气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鲜切果蔬的保鲜中常用作成膜基质材料。现介绍了鲜切果蔬的特性、海藻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概况,综述了海藻酸钠作为鲜切果蔬保鲜成膜基质材料在防止褐变、抑制微生物污染和延长货架期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海藻酸钠复合膜在鲜切果蔬上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金川雪梨’采后货架期间果实褐变过程中内在品质和相关生理代谢途径变化规律,补充完善‘金川雪梨’黑心病发生机理和调控途径,以同期采收黄皮果实和绿皮果实为试材,于室温(20±0.5)℃下,调查测定货架0 d和10 d果实组织褐变指数,系统分析比较二者主要品质指标、生理代谢等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黄皮果实货架0 d和10 d,其果心和果肉组织褐变指数显著高于绿皮果实;货架10 d时,与绿皮果实相比,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果实硬度均显著降低;果肉组织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等主要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细胞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相对较高,总酚含量下降;货架期间黄皮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均显著高于绿皮果实。因此,‘金川雪梨’黄皮果实采后乙烯和呼吸代谢旺盛,加速了果实衰老,果实乙醇、乙醛等发酵代谢产物积累,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加重,PPO催化酚类底物氧化,进而导致‘金川雪梨’果实黑心等组织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8.
鲜切果蔬具有新鲜、营养、卫生和方便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正逐渐发展为现代果蔬消费的重要形式。果蔬营养物质丰富,含水量高,在加工过程中会造成组织液外流、失水、褐变、腐烂等,严重影响了鲜切果蔬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涂膜保鲜能有效改善鲜切果蔬的新鲜度,延长货架期,高效、天然、无毒的可食性涂膜及保鲜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鲜切果蔬的品质劣变性状,综述了可食性涂膜在国内外鲜切果蔬保鲜技术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可食性涂膜对鲜切果蔬品质的影响,并对可食性涂膜保鲜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红香酥”梨为试材,采用采前套袋栽培的方法,研究了采前套袋栽培方式对“红香酥”梨果实品质和鲜切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鲜切果蔬的保鲜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套袋栽培的梨果实硬度和琥珀酸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含量显著降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切梨的失重率、褐变度、a*值、b*值不断上升,硬度不断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升-降-升的趋势;其中套袋栽培总体上加快了鲜切梨果实的失重率和褐变度、PPO活性、POD活性、总酚含量上升,还加快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未套袋栽培“红香酥”梨果实外观品质有所降低,但整体上能够提高其内在品质,并且有利于鲜切保鲜,“红香酥”梨鲜切保鲜选择未套袋栽培的梨果实更好。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氯化钙、壳聚糖、L-半胱氨酸的复合型涂膜材料处理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按照L9(34)进行正交实验设计,通过对褐变度、失重率、MDA指标的测定选出最优方法:2%L-Cys+0.5%Vc+2%CaCl2+1.5%壳聚糖。比较最优组合处理的鲜切苹果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相关指标变化来确定最佳涂膜配方。结果表明:4℃的2%L-Cys+0.5%Vc+2%CaCl2+1.5%壳聚糖处理保鲜效果最好,可保持鲜切苹果较好的生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NaCl溶液盐胁迫作用引起的抗氧化特性,明确其对鲜切果蔬褐变的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为试验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考察NaCl处理对鲜切马铃薯抗氧化特性的影响,并与未经NaCl处理的鲜切马铃薯片进行对比,以多酚氧化酶(PPO)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处理条件组合。结果显示,当NaCl浓度0.28 mol/L,处理时间20min,处理温度10℃时,PPO的活性最低,为125.41 U/g。由此可见,适当浓度的NaCl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鲜切马铃薯PPO的活性,在提高鲜切马铃薯防褐变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果菜》2014,(6):62-62
近日,广东省科技厅主持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完成的“南方特色果蔬的贮运保鲜机制与关键技术”成果鉴定会。 该项目成果由华南植物园果蔬采后生物学研究组牵头,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相关科研人员历时5年完成。项目在南方特色果蔬采后衰老和品质劣变机制研究方面,揭示了生物大分子氧化在衰老和果实质地劣变中的作用;明确了NO信号分子在调控果实衰老和劣变中的作用机理;阐明了能量亏损引发果实衰老和褐变的机制;明确了果蔬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规律和生理应答机制。发明了柑橘酸腐病控制和带叶保鲜、荔枝无硫防褐变防腐综合保鲜、蔬菜衰老和冷害控制、葡萄无硫综合保鲜等特色果蔬安全保鲜新技术;研发了新的植物源防腐保鲜剂及其配套应用技术,显著减少了柑橘、荔枝、杨梅、葡萄、番木瓜、菜心、黄秋葵等特色果蔬采后损失,减少化学杀菌剂使用,保持了果蔬的品质与安全。  相似文献   

13.
几种保鲜剂处理对切分莲藕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氯化钠复合处理鲜切莲藕,于4℃下贮藏,研究复合保鲜剂对鲜切莲藕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贮藏期间测定鲜切莲藕的营养成分和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0.3%L-Cys 0.5? 0.2%Vc 0.5%NaCl处理(保鲜液9)在抑制 PPO 活性,减少鲜切莲藕还原糖、总糖、淀粉等营养成分的损失方面效果明显.在所有处理中,保鲜液9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酶促褐变是导致果蔬贮藏、加工过程中外观品质、营养价值降低和货架期缩短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研究综述了果蔬采后酶促褐变机理、酶促褐变的物质条件以及控制酶促褐变的化学和物理方法,以期为果蔬采后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鲜切果蔬的褐变机理和11种物理防褐变技术研究现状。从褐变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多种处理方法协同作用防褐变2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鲜切果蔬防褐变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蜜桃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蜜桃皮薄多汁,不耐贮运,其在贮藏及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软化、褐变、腐烂等现象,极大妨碍了鲜食水果的发展。研究采后水蜜桃的生理生化规律和保鲜技术是保持水蜜桃因采后新鲜品质的关键因素。现从呼吸、乙烯、褐变、内含物等生理变化以及物理、化学、生物保鲜方法等方面入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蜜桃采后生理和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蜜桃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外源草酸对水果的保鲜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酸是一种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及真菌体中。许多研究表明外源草酸不仅有效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而且有效控制采后果实的病情、腐烂及褐变发生,对果实采后保鲜效果明显。草酸处理降低果实的细胞壁代谢、提高抗氧化力、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等生理效应与延缓果实采后成熟过程相关。草酸对水果的一些病原菌具有直接抑菌作用,而且诱导提高采后果实的系统抗病性,从而抑制果实采后腐烂发生。当前,外源草酸在水果采后保鲜中的应用研究已引起重视。我们综述了外源草酸对水果采后贮藏保鲜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对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鲜切果蔬的保鲜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鲜切果蔬是经轻度加工的果蔬产品,具有新鲜、方便等优点.但由于细胞组织受损而使其不耐贮藏.本文综述了延长鲜切果蔬货架期的各种处理方法,包括原料选择、切片清洗、抗褐变剂和还原剂的使用、可食膜的应用、气调、辐射并配合包装和低温贮藏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鲜切生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和褐变发生的规律及其内在机理,以新鲜圆生菜为试材,经切分处理,置于4℃下贮藏,观测贮藏期间鲜切生菜外观品质、主要营养成分以及与褐变相关的褐变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经过切分处理的鲜切生菜的含水量逐步降低,失重率增大,后期腐烂明显;主要营养成分叶绿素、还原型维生素C(V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褐变度呈现上升趋势,组织中的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先升高后逐步下降;PPO活性在整个贮藏时期内呈现出下降趋势,POD活性在贮藏的后期迅速升高。综合分析认为,切分损伤能够诱使PAL活性提高,并促进酶促褐变底物酚类物质的大量积累,通过PPO和POD协同作用,加剧褐变发生;鲜切生菜随贮藏时间延长,其综合品质下降,建议最佳食用期0~3d,货架期0~8d。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对室温贮藏下鲜切库尔勒梨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将鲜切库尔勒梨浸泡在蒸馏水、0.3%、0.6%、1.0%的壳聚糖复合溶液中5min,在常温下贮藏,每日测定鲜切库尔勒的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多酚含量、PPO(多酚氧化酶)活性、POD(过氧化物酶)活性、MDA(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延缓果实的衰老,在常温贮藏下保持鲜切库尔勒梨的生理生化品质,可以维持鲜切库尔勒梨的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多酚含量在较高水平,延缓果实营养物质的流失,有效抑制PPO、POD活性,降低了果实酶促褐变的趋势,延缓MDA含量增加的速度,提高果实的抗逆性。尤其是0.6%的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保鲜效果最佳,保持了鲜切库尔勒梨较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