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大豆异黄酮抑菌活性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为测试菌株,对大豆异黄酮混合水解苷元、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元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随浓度的增加效果增强;大豆异黄酮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要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大豆异黄酮混合水解苷元和染料木黄酮的抑菌效果优于黄豆苷元,三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0.2和0.8 mg.mL-1;染料木黄酮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大豆胚轴提取大豆异黄酮和皂甙,研究大豆异黄酮和皂甙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和皂甙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对HT-29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可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多数细胞阻滞于G/2M期;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用药前后凋亡相关基因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表达显著降低.提示,大豆异黄酮和皂甙可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和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发挥抗结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从大豆提取大豆异黄酮糖甙,再将其部分水解成其甙元,研究大豆异黄酮甙元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大豆异黄酮甙元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其对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甙元可在20~80 mg·L-1范围内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用40 mg·L-1大豆异黄酮甙元作用结肠癌HT-29细胞72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为(57.1±4.9)%,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率为(20.9±2.1)%.免疫组化结果还显示,大豆异黄酮甙元可显著性增加HT-29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蛋白表达和降低bcl-2表达.提示,大豆异黄酮甙元可通过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发挥抗结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豆异黄酮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从脱脂豆粕中提取的总大豆异黄酮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腊状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单增李氏菌、白色念珠菌、梨头霉菌和米曲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细菌浓度(MIC)分别为0.03%、0.09%、0.02%、0.03%、0.03%、0.05%、0.05%、0.05%和0.05%,但对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无抑制作用.用本实验室开发的大豆异黄酮糖苷酶将提取的总大豆异黄酮进行酶解,并将酶解后的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游离型的苷元.游离型苷元和结合型糖苷的抑菌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中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是其游离型的苷元.其热稳定性好,经121℃、30min湿热灭菌处理后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芹 《大豆科学》2007,26(2):276-279
研究大豆异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乙醇-水体系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液料比(溶剂∶原料)24∶1,提取温度50℃.对异黄酮分别进行清除自由基和抑菌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有良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米根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对大豆真叶中异黄酮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测定大豆真叶异黄酮含量的变化,探讨大豆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与大豆真叶异黄酮含量之间的化学诱导关系。结果表明:蚜虫取食诱导的异黄酮合成反应速度较快,而机械损伤处理诱导的异黄酮合成反应速度相对较慢;蚜虫取食引起大豆真叶内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苷元含量的同时增加,而机械损伤处理提高黄豆黄素苷元含量却降低了大豆黄素苷元含量;蚜虫取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异黄酮含量的增加,而机械损伤处理只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异黄酮含量的变化。因此,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所诱导的异黄酮含量变化的规律不同,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所诱导的大豆抗性不是完全对等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显微观察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纳米银离子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抑菌效果及初步机理.结果表明:纳米银水剂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在30mg·L-1浓度下可达到100%的抑制效果,其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3.91mg·L-1;菌丝在纳米银有效中浓度下的生长受到很强抑制;经纳米银处理的核盘菌菌体中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超微量ATP酶的活力均发生相应变化,处理2h或12 h后,呈现增加趋势,但处理24 h后,则均表现为下降.因而纳米银对大豆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豆粕中大豆异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各因素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微波火力中高火,微波时间3 min,乙醇浓度50%.在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1.2432%.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分析大豆异黄酮和雌马酚的最新研究进展能够为大豆异黄酮的深入研究和产品升级提供帮助和参考。本研究从CNKI数据库和PubMed在线网站下载以"大豆异黄酮"或"雌马酚"为主题的期刊文献分析数据。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和雌马酚相关文献主要发表在《大豆科学》、《卫生研究》和《The Journal of Nutrition》等期刊,主要分布在预防医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生物学、药学和肿瘤学等学科。中文文献主要以提取、纯化和检测方法等研究为主,而外文文献报道与肿瘤、乳腺癌和营养代谢疾病等相关的文献较多。美国、中国和日本是发表大豆异黄酮和雌马酚文献的主要国家,但从研究机构来看,各研究单位研究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值得深思的是2007年后,大豆异黄酮和雌马酚相关文献数量均急剧下降。虽然大豆异黄酮已有多年的研究历史,但关于雌马酚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提高传统大豆食品的营养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150份不同类型大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8**,r=0.421**).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362**),栽培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但相关不显著.种间杂交后代材料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利用低蛋白质、高脂肪大豆作为杂交亲本,可增加选择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