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旺云  翟兆斌 《渔业现代化》1999,26(1):19-20,17
1 鱼塘中不同深度溶氧的浓度渔民历年来有“养好一池鱼,先要养好一池水”的经验。所谓“养好一池水”确切地说是指保证有适合鱼类生长的水环境。在水产养殖中.水环境因素包括水中的溶氧、水温、酸碱、氨氮、CO2、饲料生物等。其中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类的放养密度和生长速度起看重要的作用。若水中溶氧量在4mg/L以上,则鱼摄食增加、生长增快.鱼病减少,饵料系数降低;反之,鱼类生长滞缓甚至死亡。因此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保证水质良好性,以保证高密度精养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养殖产量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水中溶氧主要…  相似文献   

2.
冬季,如发现越冬池出现溶氧量突然下降,鱼类浮头,则应马上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大批死亡。越冬池应急增氧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增氧。  相似文献   

3.
溶氧量的高低对鱼的影响 溶解水中的氧气叫溶氧。水中溶氧的含量叫溶氧量,通常用“毫克/升”表示。鱼类是靠鳃吸收水中的溶氧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溶氧多少直接影响养鱼效果.鱼类对溶氧的需要量随鱼的种类、不同发育阶段、年龄大小而不同。在大多数养殖鱼类的主要生长期内,要求池水保持5~8毫克/升的溶氧,不能低于3毫克/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城郊、商品鱼基地的精养鱼塘,为了获得高产,放养品种和密度不断提高,投饵施肥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鱼塘依靠自然状态下的溶氧量,必然会产生水质与饲料和肥料之间的矛盾激化,“泛池”死鱼的现象累见不鲜。如何提高养鱼水域溶氧量是夺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漫谈鱼类的耗氧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在杰 《科学养鱼》1996,(11):26-26
漫谈鱼类的耗氧率养殖鱼类在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时都要求水中有足够的溶氧量,以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同时,鱼类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又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说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水中溶氧比较充分时,鱼类的摄食强度大,饵料系数较低,生长速度快。相反,水中...  相似文献   

6.
一、营造优良的水环境1.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机具有搅水、曝气、增氧的作用,合理使用好增氧机一方面可增加池水的溶氧量,有效预防鱼类浮头;另一方面溶氧量高了,可以增  相似文献   

7.
增氧设备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斌 《中国水产》2011,(11):49-50
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关系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进而关系到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高低。根据对我国传统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水平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在水体总溶氧量中,70%左右的溶解氧来自于水体中的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30%左右来自于大气的溶入。通常情况下,水体上层的溶氧量较高,池塘底层水体的溶氧量较低,往往低于lmg/L。溶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鱼、虾的摄食量、饲料转化率以及生长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养殖鱼类在溶氧Nc3mg/L时的饲料系数要l:t4mg/L时增大1倍;在溶氧量7mg/L时,  相似文献   

8.
<正> 增氧机的增氧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搅水造成池水垂直循环,使溶氧在表底层水均匀分布;二是在溶氧过低时,直接增加池水的溶氧量,使池水中的有毒气体(硫化氢、氨)快速向空气中逸散。因此,正确使用增氧机,不但可以预防和减轻鱼类浮头,而且可以改善水质,加强池塘物质循环,促进浮游生物繁殖,提高鱼类新陈代谢强度,增加鱼产量。  相似文献   

9.
调节水质必须注意的四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夏秋季节,水质的调节为鱼塘管理的关键。调节水质,必须注意四个方面。1.保持池水丰富的溶氧。一般要求池水溶氧量,大于5毫克/升。否则,鱼摄食量少,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系数相对降低。保持池水丰富的溶氧量,一是每10天加注1次新水,1次进水量不得少于池水的20%,这样可增加溶氧和补充某些缺乏的营养元素,冲淡水中的有毒物质和有机质。二  相似文献   

10.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窒息死亡造成损失。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泵将空气中的氧与池水充分混合,养殖池与水处理池通过微孔曝气管道提高溶氧量。结果表明:一台8.5kw的气泵可以保障7个养殖池(1540 m3水体、52.5 t鲟鱼)溶解氧稳定在5.7mg/L以上,单个养殖池每小时耗电量为1.21kw,每吨鱼平均每天耗电成本为3.80元。  相似文献   

12.
蟹虾池应用纳米微孔管底层增氧系统高产高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微孔管底层增氧系统具有曝气功能,它原先应用于污水的处理。由于这一系统增氧的独特性,它能及时增加虾蟹池水中溶氧,特别是底层溶氧,有效解决虾蟹鱼养殖过程中的缺氧问题,降低养殖水体有毒气体的含量、减轻池底淤积层的形成、改善池底土壤性状等,适合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的需要,对改善养殖鱼类品质、加快其生长速度、提高单产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玉凤 《内陆水产》2003,28(12):33-33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窒息死亡降低成活率。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生物增氧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是越冬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每0.067公顷各施0.5~1千克的尿素和过磷酸钙以提高水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后期水体含氧量。注水补氧越冬期间,鱼塘内发生缺水和缺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微孔增氧机和叶轮式增氧机在草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对装有两种增氧机的养殖池塘内的溶氧量和草鱼生长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装有微孔增氧机的池塘内的溶氧量和草鱼生产速率要明显高于装有叶轮式增氧机的池塘.微孔增氧具有比叶轮式增氧更好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是向试验鱼池中通入富氧水增加鱼池水体溶氧量,从而提高饲养密度,提高单产。更主要的是降低耗水量,极大地增加了单位水量的产鱼量。可使鱼池溶氧量达到19.4毫克/升,每小时一吨水流量,在三 个月内生产虹鳟由1.22公斤,提高到101.73公斤,每立方米水体产量由2.82公斤提高到94.74公斤。  相似文献   

16.
李志刚 《内陆水产》2007,32(5):17-17
1提高鱼种放养成活率做好水质培肥工作清塘结束后,可适当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来培育水中浮游生物,一方面供肥水性鱼类摄食,另一方面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可增加池水的溶氧量,利于鱼类生长。一般每667m2水面施  相似文献   

17.
高容量鱼池初级生产力和产氧、耗氧值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亩净产为1500~2600公斤的高容量(高载鱼晕)鱼池水域初级生产力和产氧、耗氧值的特点,在透明度为28~40厘米的条件下,“水呼吸”耗氧量占31.3%;池鱼呼吸(考虑到活动和摄食生长因素)占61.8%,与一般精养鱼池“水呼吸”耗氧要占约70%,池鱼占20%和其它因子的耗氧占10%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区别;高容量鱼池在透明度为35~40厘米时,2米深水柱毛产氧量约等于水呼吸耗氧晕,而一般精养鱼池2米深水柱的毛产氧量要小于水呼吸耗氧量。由此证明,高容量鱼池所采取的排除底层污泥的池塘改造措施以及经常排除底层负氧水、及时添补新鲜水的水质控制技术,对于减少“水呼吸”耗氧量,改善池水溶氧条件是有效的。高容量鱼池由于载鱼量高,仅依靠水体的产氧,溶氧的收、支还不平衡,因此,使用增氧设备自然是重要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养殖业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适宜饲养鱼类的水域,其次就是供氧。向鱼供氧的问题非常重要,养殖的任何鱼类都应提供足够的氧。德国饲养的斑鳟对溶氧要求高,在最佳生长温度时,每一公斤鱼需氧500~1500克,而流水鱼池中排出的废水中含氧量一般为5~6毫克/升。显然,注入鱼池的水在饱和溶氧时,被斑鳟利用的氧为4~5毫克/升。因此,在较好的水质条件下,每一公斤斑鳟要求每小时的注水量在100~300升之间。如水质较差,PH值较高,水的溶氧量未达到饱和时,则注入鱼池的水量还要相应地增加。  相似文献   

19.
秋去冬至,越冬期间鱼类管理非常重要,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谈鱼类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对策,使养殖户以此为鉴。1原因1.1越冬水体的含氧量通常越冬池发生死鱼大都是因为水中严重缺氧,因而,维持水体较高的溶氧量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在越冬期间必须特别注意水体溶氧含量的变化。越冬水体中的溶氧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产氧量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冰的透光度密切有关,而水体耗氧主要是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因此,根据越冬水体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  相似文献   

20.
<正> 越冬是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冬季冰封期内,如何保证冰下水体足够的溶氧量以满足鱼类的需要,是越冬问题的焦点。为使不缺氧,在生产上一般采用打冰眼、注新水、原水循环、注入空气或氧气等方法,但这些措施存在增氧效果差,耗费人力物力或降低水温等缺点,未能很好地解决鱼类安全越冬的问题。对于越冬水体的生态环境,鱼类生理适应以及管理技术问题,过去国内有关科研、教学部门做了不少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可是,一般研究工作对冰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增氧效果都注意不够。1979~1981年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