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畜禽业》2018,(11)
从山东泰安某蛋鸡鸡场疑似安卡拉鸡的脾脏和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SPF鸡胚连续传代、PCR鉴定和测序初步确定该病毒为鸡安卡拉病毒,命名为TA001株。  相似文献   

2.
从重庆某大型养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死鸡的肾、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SPF鸡胚连续传代、PCR鉴定和血凝试验,初步确定该病毒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IBV-QG株。  相似文献   

3.
鳗鲡疱疹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葛均青  杨金先  龚晖  林天龙 《水产学报》2014,38(9):1579-1583
为获知鳗鲡"脱粘败血病"与病毒的关系,实验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从发病的欧洲鳗鲡内脏器官组织匀浆液中纯化了病毒粒子,负染后利用电镜观察;进一步用EO细胞对病毒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对感染病毒的细胞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然后,提取病毒DNA,利用鳗鲡疱疹病毒的PCR检测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接种匀浆上清液的EO细胞出现细胞融合的病变效应;分离病毒的病毒粒子具囊膜,大小约为200 nm;从感染病毒的细胞上清液DNA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序列测定与比对分析表明,该序列与鳗鲡疱疹病毒欧洲株(AngHV-1)的序列完全一致。研究表明,利用EO细胞分离了一株鳗鲡病毒,经形态观察和DNA分析,确认该病毒为鳗鲡疱疹病毒,命名为AngHV-FJ。该研究为深入开展鳗鲡疱疹病毒的致病机制及鳗鲡"脱粘败血病"的防控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新疆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养殖场取患病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组织样本,进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分离鉴定、电镜观察、回归感染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患病虹鳟组织样本能够感染鲤Cyprinus carpio上皮细胞(carp epithelial cell,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收集病毒悬液命名为XJ-13。滴度测定实验表明:该病毒为10~(6.15)TCID_(50)/m L。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分离株在浓度为10~5PFU/尾的剂量使体质量5g的虹鳟死亡率达87.5%。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患病虹鳟组织悬液感染的EPC细胞内存在大量的子弹状病毒粒子,PCR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为IHNV。XJ-13的糖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与我国IHNV-Sn1203株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9%),与美国参考株WRAC的同源性为94.6%。结果表明:IHNV XJ-13是造成该养殖场虹鳟大量死亡的病原。  相似文献   

5.
尚琨  曲凌云  王玉芬  王斌  赵涵  高萍  刘欣 《水产学报》2020,44(2):266-275
为确定引起河北北戴河地区养殖牙鲆患腹水病死亡的病原,本实验从患腹水病牙鲆体内分离到3株优势菌,对分离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来确定分离株的生物学地位,进一步通过毒力基因(toxR、vhhA、vhhB)鉴定及组织病理学分析其病理特征,并通过人工回感实验分析分离株毒性。结果显示,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序列比对,确定此次从患病牙鲆中分离到的3株菌株均为哈维氏弧菌;经鉴定,3株分离株毒力基因(toxR、vhhA、vhhB)结果均为阳性,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牙鲆多器官(肠、肾脏、脾脏和肝脏)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呈全身性感染;人工回感实验显示,菌株BDHYPFS-Y1G对牙鲆的半致死浓度为LD50=5.88×106 CFU/mL,低于自然状态毒性;药敏实验表明,3株分离株均对呋喃妥因高度敏感。本实验确认了此次牙鲆腹水病的病原菌,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致病性以及药物敏感性,以期为牙鲆工厂化养殖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地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分离与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15—2016年黑龙江不同地区的40个养殖场送检的鲤(Cyprinus carpio)进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的细胞培养分离、PCR鉴定、病毒滴度测定、病毒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G)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及基因分型研究。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来自4个不同养殖场的鲤组织样本能够感染鲤上皮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收集病毒悬液分别称为Shlj1~Shlj4。PCR鉴定结果表明,该4株病毒均为SVCV。病毒滴度实验测算出SVCV Shlj 1~Shlj 4的滴度分别为10~(6.28)、10~(6.88)、10~(7.57)和106.38 TCID50/mL。Shlj的糖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聚类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hlj 1~Shlj 4与Gen Bank收录的中国参考株A2、BJ0505-2和美国参考株USA、212364聚为一簇,同源性为98.4%~99.8%;Shlj 1~Shlj 4毒株之间的糖蛋白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8.6%~99.8%,其中Shlj 3与美国SCVC毒株USA、212364具有最高的核苷酸相似性(99.8%),Shlj 2与英国参考毒株880163具有最低的相似性(88.0%)。糖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Shlj4中氨基酸突变最多,与另3个毒株差异较大。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Shlj 1~Shlj 4均为基因Ia型。本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地区2015—2016年间的SVCV检出率约为10%,并且来源于不同养殖场的病毒分离株的核酸序列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该结果进一步证明SVCV毒株在中国不同的鲤养殖环境中正在不断地进化。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引起金鱼竖鳞病的原因和病原,从患竖鳞病的濒死金鱼体内分离出3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3株细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菌必治、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用2种方法从健康林蛙肠道菌群中分离乳酸菌,并进一步纯化及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用乳酸菌半选择性培养基液体培养液先富集后分离得到了11株单一的乳酸杆菌,经过一系列生化鉴定,11株菌为同一种菌即嗜酸乳杆菌.该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2 mm.在胆盐含量为0.3%,pH值为3时仍然生长,表明该菌株完全能适应动物胃肠道环境,作为微生态制剂用菌种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上海市近年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流行情况,探明上海市SVCV变异进化规律,对上海地区2013—2018年送检的养殖鲤(Cyprinus carpio)、锦鲤(Cyprinus carpio koi)、金鱼(Carassius auratus)等鲤科鱼类样品中的SVCV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和基因序列进化分析。结果显示: 上海地区近6年来每年均有SVCV检出,从125份样本中共分离获得了18株SVCV毒株,阳性率为14.4%。各毒株接种草鱼卵巢细胞(grass carp ovary, CO)后均可以导致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免疫荧光实验也表明,病毒结构蛋白N、P、M和G均在感染细胞中高水平表达。进一步通过巢式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了18株分离株G基因606bp的核酸序列。进化分析显示,上海地区的SVCV分离株均隶属于Ia分支,株间核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但不同分离株之间核酸序列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2015年之后的分离株均聚类为同一小分支,提示其从同一祖先进化而来。实验结果显示,SVCV在上海地区持续以低水平流行并在不断进化。研究提示,养殖户应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提高防病意识和管理水平,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持续监测,以减少和控制鲤春病毒血症(SVC)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6,(12)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鼬科和浣熊科等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为了解宿豫区犬瘟热病毒的流行状况,笔者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宿豫区各乡镇及区犬宠物医院接诊的犬瘟热363病例,进行了犬瘟热调查,对养殖户调查和就诊病例统计分析发现:犬瘟热患病率、死亡率与品种、年龄、季节、免疫情况、环境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草鱼呼肠孤病毒湖州分离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6月从湖州某患病草鱼池塘采集草鱼出血病疑似病样,将除菌过滤后的患病鱼肝、脾、肾组织滤液,注射健康的8~10 cm的草鱼鱼种.5d后草鱼开始发病,且症状与原发病症状一样,死亡率为57%,对照组未有死亡.将无菌处理的病样滤液接种草鱼肾细胞(CIK),连续接5代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并与草鱼呼肠孤病毒参考株所产生的CPE一致.该株病毒的TCID50为10-8/0.1ml.内脏组织经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组织内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大小均一,近似球形,直径约70~75 nm.理化鉴定表明,氯仿、乙醚处理组病毒的感染力和对照组相比并没有多大变化,说明该株病毒对氯仿和乙醚有一定的抗性.经草鱼呼肠孤病毒特异性的RT-PCR检测,获得阳性的目的片段,测序的结果与草鱼呼肠孤病毒相应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上述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草鱼呼肠孤病毒,将其命名为HZ2008.  相似文献   

12.
王志丽  管越强  王颖  岳强 《水产科学》2012,31(7):419-424
从中华鳖肠道组织中分离得到3株芽孢杆菌,经菌落及菌体形态、主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其中一株菌被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另外2株菌为沙福芽孢杆菌。以其中的短小芽孢杆菌为指示菌,从中华鳖养殖水体中分离得到其噬菌体,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噬菌体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广的pH适应范围,对紫外线较敏感,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时间为10min,爆发时间为70min,裂解量约为94.25。  相似文献   

13.
<正>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和肉食目动物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临诊表现,可分为呼吸器官型犬瘟热、神经器官型犬瘟热、消化道型犬瘟热、皮肤型犬瘟热四种类型。本病多发生于3~6月龄幼犬,青年犬也有感染。1病原犬瘟热病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瘟热病毒呈球状,有囊膜,能形成包涵体。抗原型单一,但不同毒株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检测卵黄抗体的方法很多,但IHA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抗犬瘟热高免卵黄抗体检测方法。采用犬瘟热病毒和犬细小病毒二联疫苗处理作为疫苗抗原,用犬瘟热病死犬的肝脏部分处理后作为组织抗原,制备敏化绵羊红细胞,用IHA方法确定了犬二联疫苗抗原和犬瘟热病毒组织抗原的最适含量。二联疫苗提取抗原的含量为0.7 mg/mL致敏红细胞时,与犬瘟热单克隆抗体反应显著,抗体效价为1∶256;而患犬瘟热松狮犬的肝脏组织抗原蛋白浓度为0.5mg/mL,与犬瘟热单克隆抗体反应显著,抗体效价为1∶128。经过IHA验证,制备的松狮犬瘟热肝组织抗原,蛋白含量0.5 mg/mL 1%致敏红细胞,对应的单抗、鸡血清均出现了凝集,阳性对照也出现凝集,阴性对照未出现凝集。建立的IHA抗体检测方法,为准确检测制备抗犬瘟热高免卵黄抗体的效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株鲢病原弧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养殖的患病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组织分离出1株病原菌CQWL002,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菌落半透明。经回归感染试验,证明该菌为鲢的病原菌。用API系统结合常规生理生化实验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DNA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的同源性,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最后鉴定株菌CQWL002为河流弧菌。  相似文献   

16.
耐喹诺酮类药物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吉林省内12个水域采集和送检的66尾病鱼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检出46株嗜水气单胞菌疑似株,通过生化试验和PCR扩增气溶素基因aer鉴定法,确定其中2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进一步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双倍稀释法测定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其中部分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22株嗜水气单胞菌中有4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并且为交叉耐药。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抑菌圈均小于19mm。嗜水气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检出率为18 2%。将病料中分离的8株嗜水气单胞菌在电镜下观察发现,2株耐药菌表面发现均匀分布的球形结构,而6株敏感菌表面未见此结构。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7,(12):9-10
在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主要是具有明显输卵管炎的病死鸭中挑选的有疑似鸭疫里默氏菌的死鸭。并且使用细菌分离的方法从死鸭脑中分离出3株细菌。经过对这3株细菌进行形态鉴定、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以及细菌16S rRNA的PCR的鉴定后,基本可以证明被分离出的3株细菌是血清型1型鸭疫里默氏菌,这种病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然后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对这3种病菌进行分类,经过进一步的检测试验发现,这3株病菌对先锋霉素、氧哌嗪青霉素以及美满霉素有较高的敏感反应。对致麻鸭输卵管炎的鸭疫里默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实验观察,有利于完善对鸭疫里默氏菌的研究资料,有助于鸭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属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以出现繁殖障碍的母猪并通过ELISA检测为抗体阳性者的血清为材料,于2000年首次从重庆地区分离出PRRS病毒。母猪血清接种Marc-145单层细胞,经盲传至第四代时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细胞培养物经电镜观察,发现其中有球形的病毒粒子,粒子大小为40~80nm,核心直径为20~40nm;病毒TCID50为10-4.46/0.05mL;用抗PRRSV特异性抗体能特异地中和病毒,中和指数为100,并将该地方分离株命名为PRRSV-SCQ株。根据Genbank中PRRSV北美洲株ATCCVR-2332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PRRSV-SCQ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其GP5基因片段,并将该片段插入克隆载体pMD18-T的EcoRV位点;测序结果表明该GP5基因序列与PRRSV-VR2332、LV株的GP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4%和62.14%,GP5蛋白氨基酸推导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51%和54.37%,揭示SCQ地方分离株与VR2332株在基因型上更为接近,应属于美洲型。  相似文献   

19.
张莉  柳芹 《当代水产》2022,(3):64-66
1 草鱼出血病的流行病学 1.1 草鱼出血病的发现 1980年发现病毒颗粒并确认为草鱼出血病病原,1991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GCRV是中国分离鉴定的第一株鱼类病毒,是水生呼肠孤病毒属中致病力最强的毒株,不仅能感染草鱼,而且还能感染青鱼、麦穗...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细胞培养等技术, 从湖北黄陂某养殖场患病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内发现并分离到一株蛙病毒。患病大口黑鲈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出血、溃疡, 肝脏发白。将病鱼内脏组织匀浆超微滤液接种鳜脑细胞系(mandarin fish brain, MFB)细胞能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病毒滴度达到 108.36±0.15 TCID50/mL。细胞培养病毒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直径约为 150 nm 左右的正六边形病毒粒子, 呈晶格排列。细胞培养病毒的人工感染大口黑鲈试验结果显示, 7 d 内试验鱼死亡率高达 100%, 其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采用大口黑鲈病毒(largemouth bass virus, LMBV)的特异性 PCR 检测方法对患病鲈组织样品和细胞培养病毒样品进行检测, 均能扩增出 241 bp 的单一目的条带。进一步根据 GenBank 中 LMBV 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 M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均能从上述样品中扩增出 1392 bp 的 MCP 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全长。将 MCP 氨基酸全序列进行比对, 结果显示其与 Santee-Cooper 蛙病毒、孔雀鱼病毒 6 型及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的 MCP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 100%。系统进化结果显示, 与感染鱼类的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病毒, 如鳜鱼蛙病毒、Santee-Cooper 蛙病毒、孔雀鱼病毒 6 型和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等聚成一支。这些结果证明, 该分离株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的成员, 暂命名为大口黑鲈蛙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 LMBRaV)湖北株 LMBRaV-HB001。病毒敏感细胞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病毒 LMBRaV-HB001 感染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EPC)、草鱼性腺细胞(grass carp ovary, GCO)、大鲵肌肉细胞(giant salamander muscle, GSM)和鲫脑组织细胞(gibel carp brain, GiCB)均能产生典型 CPE, 病毒滴度可达 108.0 TCID50/mL 以上。本研究首次在湖北省养殖大口黑鲈体内分离与鉴定了 LMBRaV 病毒, 建立了病毒的细胞培养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传播、诊断和防控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