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亲鱼培育和促熟产卵技术,满足其大规模养殖生产的苗种需求,2011-2012年,在池塘条件下,进行了河川沙塘鳢亲鱼强化培育和繁殖试验,并在产卵规律和采卵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通过亲鱼的优选、培育期水流控制、各阶段饵料营养强化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可促进亲鱼性腺发育,使其达到性成熟并自然产卵。河川沙塘鳢亲鱼在水温达到15℃时开始产卵,其最适产卵水温为18~20℃,水温高于22℃时,产卵量开始下降。整个产卵期自3月下旬至5月初,其中4月份为产卵高峰期。试验共获得鱼卵48.9万粒,其中4月份获得鱼卵37.5万粒,受精率为66.7%,而3月份和5月份不仅产卵量少,受精率也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2.
以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研究对象,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对DMRT1的全长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结构和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河川沙塘鳢DMRT1基因在8种组织(鳃、肠、心、肌肉、脑、肝、脾、性腺)、胚胎发育的8个时期(受精卵期、桑椹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体节期、口裂期、出膜后1 d和出膜后3 d)以及性腺发育的4个时期(Ⅰ~Ⅳ期)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DMRT1基因c DNA序列的全长为2025 bp,编码297个氨基酸,其中包括89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73 bp的5'非编码区和1058 bp的3'非编码区。与已知物种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后发现,河川沙塘鳢DMRT1的氨基酸序列与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欧洲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的同源性最高。DMRT1基因在河川沙塘鳢的精巢组织大量表达,而在卵巢、肌肉、心以及肝4种组织中表达较少,在其它组织中几乎不表达; DMRT1基因在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都有表达,在原肠期的表达量最高;此外,DMRT1基因表达量在精巢发育的不同时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精子成熟期(Ⅳ期)达到最大值,而在卵巢发育的不同时期表达量较少且表达强度差异不明显,因而推测河川沙塘鳢DMRT1基因与精巢的发生和功能的维持有关。研究结果为解析河川沙塘鳢DMRT1基因的功能及其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开展河川沙塘鳢单性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壬基酚对河川沙塘鳢性腺分化和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环境雌激素化合物壬基酚(4-nonylphenol,NP)对河川沙塘鳢性腺分化和发育的影响.将人工孵化河川沙塘鳢仔鱼暴露于3个质量浓度(100、300、500 μg/L)的NP中,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暴露150 d,显微观察性腺组织.试验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性腺分化的过程是由中性的性腺直接分化出卵巢或精巢.暴露于500 μg/L NP以下的各处理组中的河川沙塘鳢性别比例约为1∶1,与对照组无差异;但是精巢未发育的个体数量随NP浓度提高而增加,在NP 300 μg/L和NP 500 μg/L暴露组中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0%和22%;此外,NP对精巢组织结构产生一定的伤害,精巢中出现坏死细胞和纤维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0引言自上世纪90年代起,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先后开展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的人工繁殖并获得成功[1-8]。归纳起来,目前河川沙塘鳢(俗称塘鳢鱼)的人工繁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工授精法。给亲鱼注射鱼用催产激素催熟催产,人工授精后再进行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2021年3月常熟某养殖场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疾病暴发的原因,本研究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优势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gyrB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优势菌,同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组织病理观察、毒力因子及毒力基因检测确定其致病性,并测定分离菌的耐药性和感染后河川沙塘鳢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引起河川沙塘鳢大量死亡的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代表菌株G2-4-1对河川沙塘鳢的LD50为1.8×106 CFU/mL;该病原菌感染可引起河川沙塘鳢肝脏、脾脏、肾脏和鳃组织出现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该菌株携带aer、hly、exu等毒力基因,且具有蛋白酶、卵磷脂酶、淀粉酶、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活性,但不具有DNA酶活性;耐药性分析发现,分离菌G2-4-1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8种药物耐药,对克拉霉素和大观霉素2种药物中介,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24类药物敏感;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在感染初期MHCⅡB、MyD88、TLR和SOD在鳃...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授精法以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母本、鸭绿沙塘鳢(O.yaluensis)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子代。利用胸腔活体注射植物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溶液后,取头肾细胞进行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的核型为2n=44,2st+42t,NF=44;鸭绿沙塘鳢的核型为2n=44,2st+42t,NF=44;杂交子代的核型为2n=44,4st+40t,NF=44。经对比分析,杂交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的一套染色体,表明杂交子代为真正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的Mn-SOD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河川沙塘鳢Mn-SOD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008 bp,包括67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15 bp的5'UTR区和315bp的3'UTR区,并且具有脊椎动物典型的加尾信号AATAAA和31 bp的PolyA尾巴,推测该序列共编码225个氨基酸.该基因包含Sod Fe_N(28-109)与Sod Fe C(116-219)2个保守的结构域,此结构与其他物种极为相似,表明该基因在物种进化中比较保守.与已知物种Mn-SOD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河川沙塘鳢Mn-SOD氨基酸序列与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和线鳢(Channa striata)相似性最高,均为90.3%.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了Mn-SOD基因在河川沙塘鳢8个组织(肾、肝、肌肉、脑、脾、鳃、眼、心脏)和8个发育时期(受精卵期、桑椹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体节期、口裂期、出膜后1d、出膜后3 d)的表达情况.在检测的8个组织中都有Mn-SOD基因的表达,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胚胎到仔鱼的8个发育时期都有Mn-SOD基因的表达,桑椹胚期表达量最高.在急性NaNO2胁迫处理后,河川沙塘鳢肝组织Mn-SOD基因的mRNA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鳃组织Mn-SOD基因的mRNA表达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Mn-SOD很可能在对抗NaNO2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这将为控制河川沙塘鳢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条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的Mn-SOD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河川沙塘鳢Mn-SOD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为1008 bp,包括67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15 bp的5'UTR区和315 bp的3'UTR区,并且具有脊椎动物典型的加尾信号AATAAA和31 bp的Poly A尾巴,推测该序列共编码225个氨基酸。该基因包含Sod_Fe_N(28-109)与Sod_Fe_C(116-219)2个保守的结构域,此结构与其他物种极为相似,表明该基因在物种进化中比较保守。与已知物种Mn-SOD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河川沙塘鳢Mn-SOD氨基酸序列与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和线鳢(Channa striata)相似性最高,均为90.3%。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了Mn-SOD基因在河川沙塘鳢8个组织(肾、肝、肌肉、脑、脾、鳃、眼、心脏)和8个发育时期(受精卵期、桑椹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体节期、口裂期、出膜后1 d、出膜后3 d)的表达情况。在检测的8个组织中都有Mn-SOD基因的表达,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胚胎到仔鱼的8个发育时期都有Mn-SOD基因的表达,桑椹胚期表达量最高。在急性NaNO_2胁迫处理后,河川沙塘鳢肝组织Mn-SOD基因的m RNA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鳃组织Mn-SOD基因的m RNA表达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Mn-SOD很可能在对抗NaNO_2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这将为控制河川沙塘鳢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条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越冬期饥饿对河川沙塘鳢雌鱼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投喂鲜活中华米虾(Cardina sinensis)作为正常对照,对处于越冬期的雌性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饥饿试验。至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组鱼的体重、肝体指数发生了显著(P<0.05)和极显著的下降(P<0.01);卵巢内可供继续发育形成成熟卵子的3时相中、后期卵母细胞数量骤减,卵巢整体发育程度仅到达Ⅲ期,滞后于正常投喂组的Ⅳ期卵巢,提示饥饿对越冬雌性亲鱼的性腺发育造成了不良影响。试验同时发现,饥饿组的性腺指数在28d内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饥饿组卵巢中卵黄脂磷蛋白的含量、肝脏中卵黄蛋白原的基因表达量及血清中的卵黄蛋白原含量都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前两项指标在28d时分别回升到了14.31±1.11µg/mg和2081.08±124.86的水平,与对照组已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饥饿组卵巢中退化卵子的卵黄崩解产物被重吸收,细胞质中只剩余大量小泡。研究结果提示,饥饿状态下雌性河川沙塘鳢体内可能启动了一种性腺发育补偿机制,且该机制有多种表现形式,能使机体通过消耗自身贮能来保证子代繁殖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在0.00、1.00、2.00、3.00、4.00、5.00不同盐度条件下,分析和测定了饥饿6 d的河川沙塘鳢稚鱼的生化组成、NH3-N排泄率,并对能量流转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河川沙塘鳢饥饿稚鱼的生化组成、NH3-N排泄率均有显著影响。盐度2.00,饥饿稚鱼的失重最少,蛋白质、脂肪等能源物质的消耗最少;NH3-N排泄率随着盐度的升高逐渐增高,但在盐度5.00时又稍有下降。盐度对河川沙塘鳢稚鱼在饥饿期间能量收支的各组分有显著影响,其最佳盐度为2.00,在此盐度条件下,河川沙塘鳢饥饿稚鱼损失的生长能最少,为-13.295 J,代谢耗能最低,为11.94 J。  相似文献   

11.
河川沙塘鳢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15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射阳群体(SY)和太湖群体(DXS)的形态最接近,与当涂群体(DT)、建德群体(JD)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5个主成分,对不同群体间总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18.070%、16.717%、11.374%、9.504%、7.182%,累积贡献率为62.84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河川沙塘鳢群体在形态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体长、头长、眼后头长、体高和体厚这5个形态性状上。判别分析中采用8个不同的变量,分别建立了河川沙塘鳢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62.0%~100.0%,判别准确率P2为62.0%~98.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7.0%。  相似文献   

12.
河川沙塘鳢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 Günther)的胚胎发育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胚胎发育可分成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体节分化、腮和出膜等8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形态建成和发育特点,卵裂阶段被细分为2~32细胞期和桑葚期,囊胚阶段分为囊胚早期、中期和晚期,原肠阶段分为原...  相似文献   

13.
利用PCR技术扩增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及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的线粒体D-loop区并测序,获得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中华沙塘鳢、葛氏鲈塘鳢及尖头塘鳢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分别为853bp、853bp、1028bp、852bp、848bp,结合GenBank中平头沙塘鳢(Odontobutis platycephala)、刺盖塘鳢(Eleotris acanthopoma)、黑体塘鳢(Eleotris melanosoma)、褐塘鳢(Eleotris fusca)、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sinensis)、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溪鳢(Rhyacichthys aspro))等7种虾虎鱼类同源的D-loop区序列,分析了这12种虾虎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所使用的同源序列长度为832~846bp,其中保守位点452个,变异位点405个,简约信息位点258个,单态位点145个,转换/颠换平均值为0.8。基于Kimura2-parameter模型的12种虾虎鱼类遗传距离范围为0.043~0.312,在Kimura2-parameter模型构建的邻接树和非加权配对法系统树中,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中华沙塘鳢、平头沙塘鳢聚为一大支,刺盖塘鳢、黑体塘鳢、褐塘鳢、尖头塘鳢、溪鳢、葛氏鲈塘鳢聚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14.
0前言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是一种广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水产品。每年的4、5月份是品尝该鱼的最佳时段,又恰是其自然繁殖的盛期,因而,在此时捕捞对河川沙塘鳢资源量的维持和增加是极大的威胁。目前,仅靠天然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而进行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国内对于沙塘鳢  相似文献   

15.
鸭绿沙塘鳢繁殖习性的观察及性腺发育周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年调查了鸭绿沙塘鳢的繁殖习性,观察了其性腺发育的周年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鸭绿沙塘鳢Ⅰ龄性成熟,分批产卵,雄鱼护卵,繁殖旺季为4-6月,补充群体6月开始繁殖.1、2月雌雄鱼的比例为1 : 2,3月至繁殖季节急剧增至1 : 2~3,10-12月约1 : 1.1-5月雌鱼的成熟系数急剧增加,5-6月急剧下降,7月后上升后又逐渐下降.11月至翌年3月,雄鱼的成熟系数最低, 3-4月急剧上升,5-6月略有下降,7-9月又略上升后而降低.破膜后40 d为Ⅰ期精巢; 60~70 d为Ⅱ期,精原细胞呈束排列;约130 d发育至Ⅲ期;约230 d发育至Ⅳ期,精巢内除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外,还有少量直径3.15~4.20 μm的精子细胞;约360 d(翌年4-6月)为Ⅴ期,有少量长径为2.10 μm的精子.7月Ⅵ期的壶腹内,部分精子排出,但仍有大量残留.破膜后53 d雌鱼的卵巢为Ⅰ期,卵原细胞直径9.1~10.1 μm,同步发育;150 d发育至Ⅱ期,卵母细胞直径83.3~124.3 μm,细胞核直径71.0~97.2 μm,细胞质嗜碱性,核膜内侧有多个核仁,卵母细胞外有一层滤泡细胞,放射膜不明显.约220 d发育至不同步的Ⅲ期,有Ⅰ、Ⅱ期的卵细胞,滤泡膜和放射膜明显.约280 d(翌年3月)卵巢发育至第Ⅳ期,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充满卵黄颗粒,辐射带增厚.滤泡膜、放射膜和细胞膜厚度分别为7.8、13.0、13.2 μm.约370 d(4-5月)发育至Ⅴ期.雌、雄鱼分别以Ⅲ期和Ⅳ期性腺越冬.  相似文献   

16.
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 ophila)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初期,其胃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很低,在孵化前期,其胃蛋白酶的活性增高,之后继续升高,在孵出后5 d的仔鱼,其胃蛋白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在胚胎发育初期,其胰蛋白酶活性相对较高,在眼黑色素出现期时明显升高,而在孵化前期时再次升高,孵出后5 d的仔鱼,其胰蛋白酶的活性亦达到最高。这也说明在河川沙塘鳢的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其蛋白酶的活性总体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显微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的发育过程,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分析了河川沙塘鳢胚胎发育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的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组成及含量变化与其胚胎发育的过程密切相关。在受精卵期,可溶性蛋白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16 000、100 500的卵黄蛋白。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可溶性蛋白的组成由高分子的蛋白向低分子的蛋白转化,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7 250、86 000、68 000、38 000、26 000等。在胚胎发育后期,高分子的蛋白进一步减少,而低分子的蛋白进一步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胚胎的发育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axis,GH/IGF-轴)是调控鱼类生长的主要内分泌轴线。为探讨生长相关基因GHR、IGF-2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河川沙塘鳢的GHR、IGF-2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GHR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2 179 bp,开放阅读框为1 830 bp,共编码609个氨基酸,IGF-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1 586 bp,开放阅读框642 bp,共编码213个氨基酸。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GHR、IGF-2基因在9个不同组织(脑、肝、心、肌肉、脾、肠、性腺、鳃、肾)和8个胚胎不同发育时期(受精卵期、桑椹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体节期、口裂期、出膜后1 d、出膜后3 d)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GF-2和GHR基因在所检测的9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肝脏、肌肉、性腺、脑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胚胎发育阶段GHR和IGF-2基因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原肠胚期表达量较高,表明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qRT-PCR进一步比较了雌、雄河川沙塘鳢GHR和IGF-2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90、150、210、270、330 d)脑、肝、肌肉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各时期雄鱼GHR和IGF-2基因在肝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雌鱼,肌肉和脑GHR基因mRNA的表达量则无显著差异。而IGF-2基因则仅在雌、雄鱼210 d的脑和150、210 d的肌肉存在显著性差异,推测肝GHR和IGF-2基因mRNA表达的雌雄差异是河川沙塘鳢雌雄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灰鲳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方法并取其卵巢做石蜡切片,用显微镜观察灰鲳(Pampuscinereus)的卵巢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对灰鲳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的各个时相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灰鲳卵巢的周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灰鲳卵巢发育可为6个时期,繁殖期在6~8月,8月下旬起至9月中旬卵巢开始退化,9月中、下旬起卵巢进入重复发育的Ⅱ期,直到翌年3月都停留在重复发育的Ⅱ期,4月初部分灰鲳卵巢开始重新发育。灰鲳的卵巢平均成熟度在0.3%~12.3%之间。研究表明,灰鲳属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  相似文献   

20.
细鳞鲴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细鳞鲴卵巢周年变化和卵母细胞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细鳞鲴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母细胞发育分5个时相,从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开始表现出种的特异性。3月卵巢处于产前发育阶段,4-7月为繁殖期,5-6月为繁殖盛期,8月卵巢基本修整完毕,9-10月为Ⅱ′期发育,11月至翌年2月以Ⅲ期卵巢越冬。细鳞鲴的产卵方式为短期分批同步产卵类型,在一个生殖周期内一般产卵2~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