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外鲟类生物学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鲟类生物学研究简述胡明文,周吉薇,万秀峰(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鲟科鱼类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名贵鱼类,许多国家对鲟类生物学做过多方面的研究。现我们根据国外近年资料对国外鲟类生物学研究内容作一扼要介绍,供参考。1形态学...  相似文献   

2.
国外水污染研究近况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礼燔 《淡水渔业》1999,29(5):21-22
笔者于1998年11月5日至11日应邀参加了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国际水环境污染生物学监测及治理的学术会议。同时还考察多王甾河、莱茵河、罗亚尔河等一些水域生态环保情况,现就有关国外水污染的近况简介如下:1生物学监测应用生物学监测已为当今各国监测部门的常...  相似文献   

3.
海湾扇贝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瑋 《水产学报》1991,15(1):82-84
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是生物的繁殖习性和生物积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如菊地省吾提出皱纹盘鲍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以后,人们已可以通过控制积温的方法有效地预报和控制鲍鱼的产卵。因此研究海湾扇贝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在海湾扇贝的繁殖理论研究以及海湾扇贝的工厂化人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生物学功能,在杀菌、抗病毒、抑制肿瘤、防癌抗癌、控制心血管疾病、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在抗生素、生长激素的毒副作用日益遭到质疑的今天,茶多酚以其生物学功能和“绿色”本质倍受关注。文章就茶多酚的组成、结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荼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生物学功能,在杀菌、抗病毒、抑制肿瘤、防癌抗癌、控制心血管疾病、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在抗生素、生长激素的毒副作用日益遭到质疑的今天,荼多酚以其生物学功能和“绿色”本质倍受关注。文章就荼多酚的组成、结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在人工生态系中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玉文 《水产科学》1998,17(3):23-26
本文记述了在人工生态系中,中国林蛙的交配、产卵、孵化、取食行为、取食数量及活动规律等生物学特性,为快速高效养殖中国林蛙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银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种之一,开展银鲳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和人工育苗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海水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银鲳生物学以及育苗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归纳了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鮟属鱼类的渔业生物学与渔业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世界上7种具有渔业价值的鮟属(Lophius)鱼类的相关研究为依据,从年龄鉴定、生长规律、繁殖习性和机制、早期生活史、摄食习性、洄游规律等方面,综述了鮟属鱼类的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国内外鮟渔业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为研究中国东、黄海黄鮟(Lophius litulon)种群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合理利用策略提供借鉴;同时本文所阐述的研究方法学也可为其他深海和底层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污染生物学既是水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环境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受污染水体中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发生和演变的规律;污染水环境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保护水环境服务。  相似文献   

10.
长薄鳅的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薄鳅野生亲鱼的收集、驯养以及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测定、分析了其生物学特性,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长薄鳅生物学特性及目前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头足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其渔业生物学特性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气候中的能量主要储存载体是海洋,近年来频发的气候变化事件引发海洋环境因子变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头足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对头足类的渔业生产造成影响。为此,本文归纳和总结了气候变化对头足类繁殖、年龄生长与早期生活史三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展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事件的发生极易影响头足类动物的渔业生物学特性,海洋环境因子中的温度和初级生产力变动为主要影响因素。目前,相关研究对象多为柔鱼类和枪乌贼类等经济种,选用的海洋环境因子也多为海洋环境温度,今后应结合其它海洋环境数据研究气候变化事件对其它种类的影响。本文旨为研究气候变化事件对头足类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为近年来气候变化事件频发下头足类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头足类角质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刘必林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09,33(1):157-164
随着世界传统经济渔业资源的衰退,头足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对其资源状况、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不断地开展。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捕食器官和硬质组织之一,具有结构稳定、耐腐蚀、储存信息良好等特点,可作为分类和生物学研究等的重要材料。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成果,系统描述了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对其在头足类生物学和分类地位、资源量估算、捕食动物的食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做了综述。分析认为,尽管角质颚在头足类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其在年龄鉴定和资源评估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长江上游鱼类地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Arcview GIS平台,对长江上游水域的重要经济鱼类、珍稀特有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以及理化因子、生物环境、沿江水工建筑等进行分析,发现水利工程、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人为活动对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影响明显,致使与之高度相适应的各种鱼类资源衰退,地理分布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脊尾白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国内脊尾白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脊尾白虾养殖生态学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紫云蛤科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及增养殖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沿海紫云蛤科Psammobiidae的主要经济种类及分布,并对紫彩血蛤Nuttalliaolivacea、尖紫蛤Hiatulaacuta和紫蛤H.violacea等重要增养殖种类的生物学及增养殖研究概况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6.
赛里木湖新疆高原鳅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赛里木湖新疆高原鳅的形态特性、生长、食性及繁殖习性等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经观测赛里木湖新疆高原鳅雌性体长7.8cm(6.0g),雄性体长9.0cm(8.2g)达性成熟。繁殖时间5-7月,平均绝对怀卵量20096粒/尾。食性以钩虾为主,其次是摇蚊幼虫。本文还对新疆不同水域新疆高原鳅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就赛里木湖水域环境对新疆高原鳅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A review on the biology,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 of Otodectes cynotis in dogs and cats is presented. Additionally, three cases of generalized otodectic mange in dog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8.
黄河鲶不同组织中RNA提取纯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组织提取RNA的完整性对于分子生物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RNA提取方法有多种。采取异硫氰酸胍法从黄河鲶肌肉、血液、全鱼、肾脏、肝脏、卵巢中提取出完整RNA,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所提取RNA质量高,效果好,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This is a synthesis of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research on euphausiid and fish populations using the south-west coast of Vancouver Island. Overall, the studies covered 1985–98, when there were two ENSO events and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upwelling. The population biology of the dominant euphausiids ( Thysanoessa spinifera , Euphausia pacifica ) was monitored during 1991–98. The species abundance trends differed. Results of simple correlation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upwelling do not explain variations in the abundance of larval or adult euphausiids, or in the abundance of portions of euphausiid populations on which fish feed. I found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daily ration of the dominant planktivorous fish species, but euphausiids remained the most important prey. Pacific hake ( Merluccius productus ), the dominant planktivore, fed on larger (>17 mm) T. spinifera , even though the biomass of this part of the euphausiid biomass decreased by 75% between 1991 and 1997, but Pacific herring ( Clupea pallasi ) may have begun feeding on smaller E. pacifica . Therefore, an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h production and krill biology must consider that part of the euphausiid biomass exploited by fish. In addition, some fish species and/or life history stages appeared to adapt to changes in euphausiid availability, while others did not. Such variation in adaptations also has to be described and considered to understand how changes in euphausiid biology affect fish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