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闽香鳢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曦 《福建水产》2007,(2):52-53
闽香鳢(Channa maculata ♀×Channa argus ♂)是以乌鳢(C. argus)为父本,斑鳢(C.maculata)为母本的杂交子一代.2001-2002年在福州市闽侯南山和铁岭开展闽香鳢单、双季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闽香鳢单季养殖平均亩产为3895 kg,一年两季养殖总平均亩产为2949.7 kg.  相似文献   

2.
杂交鳢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杂交鳢,也称杂交生鱼,是以乌鳢(Channa argus)为父本,斑鳢(Channa maculata)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子一代。杂交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湖南生鱼为父本、斑鳢为母本的杂交种;一种以山东  相似文献   

3.
乌鳢养殖技术之一雄性乌鳢与雌性斑鳢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Channa argus)和斑鳢(C.maculata)属于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杂交鳢是以乌鳢为父本、斑鳢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子一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生产上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产量高、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便于开展规模化养殖等优点,在珠三角地区已取代乌鳢和斑鳢而成为鳢科鱼类中最主要的养殖品种,然而由于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不成熟,难以稳定、规模化地提供优质苗种,制约了养殖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鱼是辐鳍鱼纲、鲈形目、鳢科、鳢属鱼的统称,以乌鳢(Channa argus)与斑鳢(Channa maculata)人工杂交而成的杂交鳢,因具有生长快和抗病力双重优势,已成为生鱼高密度养殖放养比例最高的品种.制约生鱼高密度养殖盈利的关键因素中,病害及其造成的损失排在第1位,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以内脏"白点"为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杂交生鱼是由乌鳢(Charmaargus)和斑鳢(Channa maculata)2种鱼类种间杂交所得。乌鳢按鱼类分类学属于鲈形目、鳢科、鳢属、乌鳢种,其生长在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尤其以湖南、湖北两省居多。乌鳢是一种肉食性凶猛鱼类,其生活水域中的小鱼、小虾是其食物来源,所以它也是池塘鱼苗培育的天敌。  相似文献   

6.
杂交鳢俗称杂交生鱼,是以乌鳢(Channa argus)为父本、斑鳢(C.maculata)为母本通过鱼类种间杂交后代,该鱼具有优于亲本的远缘杂交优势,具有生长快、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产量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点。近年来,杂交鳢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其产量接近鳢科鱼类总产量的2/3,特别在珠三角地区,已取代乌鳢、斑鳢,成为鳢科鱼类主要养殖品种,一般亩产量都在3000~4000公斤。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的亲鱼斑鳢(C.maculata)培育、杂交鳢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结果显示:斑鳢在杭州地区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但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过冬,需进行保温越冬。杂交鳢人工催产繁殖的适宜水温在22℃以上,以25~28℃为宜。25~30℃水温条件下,分二次注射LHRH-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在32 h以内;采用自然受精,泡沫箱或网箱孵化,其平均催产率为93.3%,平均受精率为72.9%,孵化率为64.1%,孵化时间18~45 h;通过定时过筛、分级分养、适时驯食等技术培育20 d左右,鱼种全长可达3.3~3.8 cm,平均成活率56.5%。  相似文献   

8.
正流行性溃疡综合征(Epizootic Ulcerative Syndrome,EUS)是由真菌媒介丝囊霉菌(Aphanomycesinvadans)引起野生及养殖淡水与半咸水鱼类体表溃疡、骨骼肌形成典型霉菌性肉芽肿的一种季节性流行病。该病在生产中常容易误诊为细菌、病毒性疾病而忽略防治。目前全球至少有26个国家发现该病,感染鱼类有100多种,EUS已引起世界各国关注。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高。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9.
斑鳢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广军 《水产养殖》2003,24(1):12-16
鳢科鱼类在我国只有3种:乌鳢、斑鳢、月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斑鳢(广东俗称本地生鱼)同乌鳢(广东俗称湖南生鱼)相比较,味道香浓,腥味少,鱼肉嫩滑,商品价值高,同时也是外贸出口的重要鱼类。  相似文献   

10.
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和血涂片制作方法,对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a♀)与其亲本相比,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在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上,杂交鳢都比亲本高,差异显著(P<0.05);在红细胞体积上,杂交鳢均比亲本小,差异显著(P<0.05);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中都含有较少比例的DNA合成期(S期)细胞,但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杂交鳢(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hanna maculata♀)生长及肉质的影响,在杂交鳢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5 %、7.5 %、10 %)的鲜赤子爱胜蚓浆进行饲养试验,试验时间为100 d。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7.5 %蚯蚓浆能显著促进杂交鳢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P<0.05),但对杂交鳢成活率没有影响;添加5 %、7.5 %的鲜蚯蚓浆,能显著提高杂交鳢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P<0.05),并能相应增加杂交鳢肌肉中总氨基酸(TAA)、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丙氨酸Ala)、必需氨基酸(EAA)和半必需氨基酸(HEAA)的含量;添加7.5 %、10 %的鲜蚯蚓浆,能显著提高杂交鳢肌肉中粗脂肪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鲜蚯蚓浆,均能显著降低杂交鳢肌肉中灰分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2.
池塘微流水养殖闽香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水妹 《内陆水产》2008,33(3):15-16
闽香鳢是闽侯县闽香水产科技开发公司选育的一个杂交新品种,它是以本地乌鳢(Channaargus)为父本,广东斑鳢(C.maulata)为母本杂交繁育的杂交子一代。闽香鳢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易饲养等优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闽香鳢具有显著的杂交生长优势,是目前已知的鳢科鱼类中生长速度最快的养殖新品种之一。2006年笔者进行了池塘微流水养殖闽香鳢高产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黑鱼"(snakehead)泛指鳢科鱼类,"黑鱼风波"中的"黑鱼"是northern snakehead,学名为Channa argus,中文称乌鳢(俗称乌鱼、才鱼、黑鱼),属鳢形目、鳢科,其身体呈长筒状,头尖长似蛇形,尾圆而扁平.  相似文献   

14.
正杂交黑鱼系使用原产于香港的斑鳢(Channa maculata)作母本,山东潍坊的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作父本,通过人工杂交繁殖的后代(子一代),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中山市等地养殖规模很大。其生长快,抗病力强,密养性能好,产量高,但对低温的耐受性相对较弱。2017年开始,江苏省如皋市城北街道(地处苏中如皋、海安两市交界处)江苏一品饲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桥港养殖基地开始引进该品种养殖,通过为养殖池塘搭建塑料温棚控温养殖杂交黑鱼,获得成功,实现了"南鱼北养",  相似文献   

15.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它们的F1代鱼苗根据不同阶段,分别饲养在规格为6m×2m(长×宽)小水泥池...  相似文献   

16.
正乌鳢(Channa arg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鳢科(Channidae)鳢属(Channa),又称黑鱼、乌鱼、生鱼、黑鳢头等,以其肉质细嫩、含肉率高、骨刺少等优点,被列为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市场对乌鳢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促使乌鳢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但养殖效果参差不齐,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作者总结出一套乌鳢池  相似文献   

17.
纹鳢(Channa strtatus)属鳢科鱼类,原产泰国,又称泰国纹鳢。体型似广东“生鱼”,肉多骨少味美,营养丰富。纹鳢广泛分布于淡水的浅水水域中,是一种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鲜,耐低氧的优良养殖品种。我所于1990年首次从泰国引进,1991年自然繁殖成功。现将纹鳢苗种培育试验结果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材料:本所自然繁殖的纹鳢鱼苗及培育的鱼种。试验设备:六个面积为7×4m~2的水泥池,水深0.6~0.7m;遮阴薄膜;精确度为0.1g的电子  相似文献   

18.
从患病杂交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argus)♂]体内分离到2株致病菌(ZS201364-1和ZS201364-2),通过对其生化特性与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确定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该致病菌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能运动,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吲哚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阳性。2株致病菌对杂交鳢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7.1×105cfu·g^-1和5.6×105cfu·g^-1。ZS201364-1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pH为7~8、氯化钠(NaCl)质量分数为1%,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运用人工催产的方法进行了9种交配组合鳢的人工繁殖试验,9种组合来源于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e)和杂交鳢(Hybrid snakehead)彼此之间的交配繁殖.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孵化方式,9种交配组合所产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低顺序基本一致,且各组合间都存在显著差异.交配组合斑鳢(♀)×斑鳢(♂)、斑鳢(♀)×杂交鳢(♂)、杂交鳢(♀)×斑鳢(♂)及杂交鳢(♀)×杂交鳢(♂)在繁殖过程中,其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其他组合,具有较强的繁殖优势,但其子代的生产性能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孵化方式对受精卵的发育与孵化有重大影响,其中以微流水孵化方式时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孵化效果最好.雄亲鱼的重复催产次数会影响受精率及孵化率,一般以重复利用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20.
杂交生鱼即杂交鳢,是乌鳢(Channa argus)和斑鳢(C.maculate)的杂交后代,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特点.乌鳢、斑鳢等鳢形目鱼类在两广地区被称为"生鱼",地方名又叫黑鱼或花鱼.生鱼是名贵淡水经济鱼类,肉嫩味美,骨刺少,具有去瘀生新、拔毒生肌的功效,在我国两广和港、澳地区,生鱼一向被视为病人病后康复首选的滋补佳品.一直以来,生鱼在我国江、浙、两湖及山东、黑龙江等10多个省份均有养殖,但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可生长时间短,养殖周期长;且食性为冰鲜鱼及活饵,养殖成本较高,而杂交生鱼可以摄食人工颗粒饲料,易于养殖,而且生长速度很快,产量高.本试验从广东引进鱼苗,首次在广西柳州地区开展杂交生鱼养殖试验,了解该品种的养殖效果,以便将来推广.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