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开发、身份鉴定和产品成分定性、定量检测过程中,标准物质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本研究对标标准物质申报要求,着重对比了基体标准物质、基因组DNA标准物质、质粒标准物质三种类型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提出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为促进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研制过程标准化、提升研制报告编制质量、提高申报通过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文献、网站和数据库中收集了14个转基因玉米品系特异性定量检测方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从美国进口的近60万t转基因玉米的检测,检出了国家批准的11个转基因品系,还在全国首次从大宗原粮中检出国家未批准转基因玉米品系MON89034。这为转基因玉米品系特异性检测标准的制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成分含量一般以质量百分含量表示,而转基因成分定量检测只能检测内、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并以外源和内源基因拷贝数百分比值表示其含量。由于玉米、大米等种子含有三倍体的胚乳,导致样品中转基因成分质量百分含量并不等于其拷贝数百分比值。为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建立了转基因玉米品系GA21二重数字PCR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品系GA21 5种不同质量百分含量标准参考物质的外源和内源基因拷贝数百分比。结果表明,该品系不同质量百分含量与其拷贝数百分比值存在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y=0.2464x+0.1458,两者相关系数达0.9951。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将样品拷贝数百分比值直接转化为质量百分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玉米、大米等含胚乳种子及其产品转基因质量百分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随着转基因植物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对其中转基因成分检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数字PCR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其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PCR的原理及数字PCR在转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优势,并对转基因植物检测中的转基因成分定量检测、标准物质制备与定值及外源基因拷贝数鉴定等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入侵及有害生物数据库是防控生物入侵的重要信息平台。数据库的使用旨在为从事入侵生物相关工作的科研机构和职能部门提供外来入侵物种数据查询、检测监测信息发布、科研成果交流和科普教育的综合信息服务。在汇总国内外入侵及有害生物数据库的同时,也针对性地收集了与其相关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媒介生物相关数据库、气候数据库及贸易数据库等。目前,数据库还存在标准不统一、信息更新不及时及资金人员投入不足等问题。未来的数据库将向着更加健全、及时和天地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Croplife international已经发起建立商业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数据库,该数据库使得"可靠且最新"的检测方法面向公众开放。该数据库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供政府管理人员和政策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大豆内源基因Lectin和转基因大豆DAS81419品系的5′端插入位点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同时检测转基因大豆DAS81419品系和大豆内源基因Lectin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运用15种转基因大豆、3种转基因玉米、1种转基因油菜、1种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大豆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评价,并分析了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准确从20种转基因样品和1种非转基因样品中检出靶目标,检测结果与待检样品信息一致,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高达0.01%;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强,适用于各口岸实验室进行转基因大豆DAS81419的快速、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测定了抗病毒转基因木瓜品系55-1、GM YK和华农1号的结构特征序列,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合成了结构特异性检测引物,建立了55-1、GM YK和华农1号的结构特异性检测方法.为提高检测效率,将结构特异性检测引物和内源基因检测引物置于同一反应体系之中,建立了转基因木瓜品系的两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可用于进口木瓜的检测,从中发现未经我国批准的转基因木瓜品系,为转基因产品的标识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的重要场所,研究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其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外源基因在土壤中的残留,概述了转基因作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综述了土壤动物对转基因作物的响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客观评价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潜在的环境风险及生物安全问题,为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性评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双重数字PCR在转基因水稻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技术,针对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外源基因建立了双重数字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常见的转基因品系中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转基因样品绝对定量检测范围为0.5%~100%,定量检测限可达0.5%、定性检出限可达0.05%。与目前的标准检测技术相比,双重数字PCR具有更低的定量检出限,可以更好的满足实际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应用MLPA技术进行转基因多重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基因点突变、基因缺失和基因甲基化等基因检测,具有高通量、特异性高和经济的特点。本文首次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转基因检测,实现了高通量转基因检测的目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2.
依据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的单链探针设计要求,将检测各基因位点的MPLA探针对的上游探针设计为短探针,采用化学法加以合成;将下游探针作为长探针,以不对称PCR方法制备。本文应用该技术制备了检测12个转基因玉米品系的MLPA下游探针;并用其中的2个长探针进行转基因玉米品系检测,结果表明制备探针完全符合转基因检测要求。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The avail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suitably characterized plant virus and viroid isolates for reference is vital for research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To ensure the long‐term availability of isolates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there is a need fo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The Euphresco (European Plant Health Research Coordination) project VirusCollect aimed to establish a platform to link collections of viruses and viroids maintained by individual institutions via Q‐bank ( http://www.q-bank.eu/ ), a database on plant pests and diseases. Within the VirusCollect project,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wer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by the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isolates and data. In addition, over 135 virus and viroid isolates of phytosanitary and/or economic importance were added to Q‐bank, which now provides links to over 500 virus isolates of almost 100 species, in addition to basic information on many more plant viruses. VirusCollect has enabled the first step in collaboration between curators and standardization of maintenance of virus collections. The project established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dividual collections and the layout of Q‐bank as a platform to share data and information. The follow‐up project, VirusCollect II, enables furthe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to ensure future access to reliable collections of plant viruses and viroids.  相似文献   

14.
寄生蜂在寻找寄主、交配和产卵等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植物和寄主的化学信息物质的影响。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是鳞翅目夜蛾科多种害虫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本研究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夜蛾黑卵蜂雌、雄成虫的头部和腹部转录组进行测序,共获得16 238条unigenes。通过NR、NT、KO、KOG、Swiss-Prot、PFAM和GO 7个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从NR数据库中筛选获得62个化学感受相关基因。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这些化学感受基因与其他膜翅目昆虫中发现的化学感受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大多数化学感受基因在头部高表达,表明头部器官在昆虫感受化学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CSP1和IR1在成虫腹部高表达,可能与成虫交配、产卵和性信息素的识别等行为有关。本研究将为揭示夜蛾黑卵蜂寄主搜寻和觅食行为化学生态调控机制提供基础,为研发夜蛾黑卵蜂天敌引诱剂、增强夜蛾黑卵蜂的田间防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availability of characterised reference isolates of plant pathogens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for research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The Q‐bank Plant Viruses and Viroids database contains data and information on plant viruses and viroids, with the unique feature that it is linked to specimens present in publicly available physical collections. The Q‐bank database aims to share data and information on the virus and viroid species and their availability between research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Currently the database focuses on regulated virus species. In future more plant viruses and viroids will be included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data and information system. The curators invite virologists worldwid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 by making their data and isolates available via Q‐bank ( http://www.q-bank.eu ).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策略和检测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激烈的争论与普遍关注。一些国家正在努力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转基因产品实行标识制度,加强对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管理。为了在世界贸易活动中保证本国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加强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检测技术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DNA水平上的检测,另一种是蛋白质水平上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系统是我国进行生物入侵交流的权威网络信息平台。该系统由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系统、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地理分布信息系统、外来入侵物种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安全性评价系统、中国主要外来入侵昆虫DNA条形码识别系统和中国重大外来入侵昆虫远程监控系统等6个子系统组成。该系统旨在为从事外来入侵物种研究、检测监测工作的科研机构和职能部门提供科研成果交流、检测监测信息发布、外来入侵物种数据查询和科普教育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物联网(TOI)、移动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宁夏枸杞病虫害网络化监测预警系统。系统可以利用智能终端传感器采集病虫害数据,并通过GPS进行定位,再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服务端,在此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实现了对宁夏枸杞空间分布精准化和可视化管理、病虫害实时动态监测与早期预警,对枸杞病虫害监测预警形成现代化的网络一体管理支持,实现了枸杞病虫害发生的"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保证枸杞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