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屠洁  刘冠卉 《蚕业科学》2010,36(5):870-874
为了有效利用缫丝蚕蛹的功能性成分开发高附加值的降血糖药物,采用95%乙醇浸提蚕蛹活性物质,并依次选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对蚕蛹醇提物进行梯度极性溶剂萃取,获得不同萃取组分及水相组分。测定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当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及水相组分的质量浓度为0.33mg/mL时,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率分别为100%、58%、38.1%、36.93%、21.53%;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49、0.272、0.434、0.645、0.449 mg/mL。选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强的石油醚相和乙醚相萃取组分,采用双倒数作图法检测其抑制作用类型均属于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2.
从桑枝皮醇提物萃取的不同组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桑枝皮中获取有效的药用功能性成分,以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一步萃取并分离桑枝皮醇提物(MBBEE)中的活性成分,获得的正丁醇萃取组分(n-BuOH)和剩余水相组分(Res)占MBBEE总量的94.26%(其中Res组分得率达73.72%,n-BuOH组分得率为20.54%),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3种萃取组分的得率总共不足2%。对各种样品的活性成分检测表明,MBBEE中含有的总黄酮、总多酚和总糖3种活性成分分别为39.99、56.24和16.37mg/g,而以上3种活性成分在n-BuOH组分中分别为74.25、107.49和14.21mg/g,在Res组分中分别为262.16、118.70和75.88mg/g。对各种样品的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为n-BuOH组分>MBBEE>Res组分。各种样品的体外生物活性试验显示,MBBEE、n-BuOH组分和Res组分均具有很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以及对酪氨酸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其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以Res组分最强,抑制中值(IC50)为100μg/mL;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以n-BuOH组分最高,IC50为5.2μg/mL;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以Res组分最高,IC50为2.8μg/mL。试验结果表明,从桑枝皮醇提物中萃取的n-BuOH组分和Res组分是降血糖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美白的功能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桑叶保健食品生产对优质桑叶原料的需求,以15个桑品种在5月份、10月份采摘的桑叶为材料,测定桑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综合品质。15个桑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桑叶中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以5月份采摘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且不同桑品种间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存在显著差异(P0.05)。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干物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950 mg/g)最高,以澧24×苗33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8.837 mg/g)最高;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520 mg/g)最高,以伦教40号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2.011 mg/g)最高。对2个季节采摘供试桑品种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而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定可以反映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综合品质86.140%信息的4个主成分,用以综合评价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品质较优的是伦教40号和农桑14号,这2个品种可以作为桑叶药食产品生产的专用桑品种。  相似文献   

4.
对来自云南省不同地区的59份野生桑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以及桑叶粗提物对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液-质联用(LC-MS)仪分离纯化桑叶粗提物中的DNJ,并对其抑制蔗糖酶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期望筛选出适用于治疗糖尿病药物开发的药用桑资源,以及为解析桑叶粗提物和纯化的桑叶DNJ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机制提供线索。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桑叶中的DNJ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来自开远地区的岩桑桑叶中DNJ的质量分数高达0.791 1%,是具有药用开发价值的野生桑资源;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桑叶粗提物对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的体外抑制率差异显著,但抑制活性的大小与样品中的DNJ含量不成正比,推测桑叶中除含有DNJ外还含有具有明显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多种DNJ类似物;从野生桑桑叶粗提物中分离纯化的DNJ对淀粉酶无明显抑制活性,但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对蔗糖酶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利用3个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为原料提取桑叶多糖,比较其多糖含量及组分差别,发现多糖含量依次为农桑14号,强桑1号和丰田2号.农桑14号粗多糖中含有4个组分,强桑1号和丰田2号都是由5个多糖组分组成,这3个桑品种中具有两个相似的桑叶多糖组分,其HPLC检测图谱中峰顶时间分别为15 min和41 min左右,不同桑品种问桑叶多糖主要组分相一致(41 min);另外丰田2号与强桑又共同含有峰顶时间为25.8 min左右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裂叶荨麻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根提取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的总黄酮含量,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价裂叶荨麻根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裂叶荨麻根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乙醇浓度700mL/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50.53mg/g;各萃取相总黄酮含量为乙酸乙酯相(70.62 mg/g)>正丁醇相(45.48 mg/g)>水相(18.76 mg/g)>石油醚相(10.23mg/g),抗氧化活性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石油醚相,各萃取相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说明裂叶荨麻根具有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及正丁醇相的抗氧化活性作用较好,为将裂叶荨麻开发为抗氧化食品及药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体外试验研究鱼腥草是否对第二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感染具有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的效用与机制。结果表明:利用溶斑减少试验发现,鱼腥草初萃取物可抑制HSV-1、HSV-2及阿昔洛韦抗药性HSV-1(HSV-AR)。将鱼腥草初萃取物依据分子量分成1000 Da以下、1000~3000 Da、3000 Da以上三部分,发现三部分皆具有抗病毒的成分,其中以1000 Da以下的部分抑制效果最好。分析六种鱼腥草成分作用发现,B、E及F具有抗HSV活性。其中B可以同时抑制病毒进入细胞以及NF-κB活化。可见,鱼腥草可直接和病毒颗粒作用而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在病毒进入细胞后,鱼腥草通过抑制细胞NF-κB活化而减少NF-κB结合至HSV的ICP0基因启动子而抑制HSV复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陕西省地理环境对桑叶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陕西省主栽的5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5种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同时通过DPPH、FRAP法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检测法测试其抗氧化性能和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桑叶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生物活性均有显著差异。育711号中的荞麦碱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84和0.78 mg/g;桐乡青桑叶中的绿原酸和异槲皮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强桑1号桑叶中的芦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质量分数分别为6.08、1.78和1.46 mg/g。桐乡青桑叶提取物的FRAP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荷叶白桑叶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经主成分分析发现这2个桑品种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他品种。农桑14号桑叶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达到了95.90%。桑叶中的绿原酸含量普遍较高,质量分数达到0.39%~0.61%,表明桑叶可以作为一种富含绿原酸的潜在植物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华东蚕区5个栽培桑品种叶片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药用价值较高的桑叶原料,对华东地区的5个主栽桑品种不同采摘季节、不同叶位桑叶中的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等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这些活性物质含量在品种之间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叶位间的变化规律。测定供试桑品种桑叶样品中的总黄酮质量比在1.94~3.34 mg/g之间;总生物碱质量比在4.23~6.85 mg/g之间,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质量比在1.89~3.06 mg/g之间。同一品种不同叶位桑叶中活性物质的总含量存在明显梯度,即上位叶中的含量中位叶中的含量下位叶中的含量。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采摘桑叶中的活性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春季上、中位桑叶中的DNJ和总黄酮含量略高于秋季桑叶;总生物碱含量则是秋季桑叶高于春季桑叶。综合评价不同采样方式桑叶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认为,春季桑叶样品中,桑品种湖桑32号的上、中位叶及金10的下位叶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秋季桑叶样品中,桑品种新一之上、中位叶及金10的下位叶中活性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叶位、不同老嫩程度的桑叶对桑叶茶的活性成分的影响,以茶桑品种桂桑6号制备的桑茶为对象,测定了 6种桑叶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水溶性糖、多糖、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随着桑叶叶位的增加,桑叶茶的多糖、黄酮和DNJ含量整体呈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广东桑种与其它桑种的桑叶多糖含量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高效开发桑叶多糖药食功能的目的,对广东桑种、鲁桑种、白桑种的近100份具有代表性的桑树品种进行了桑叶多糖含量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桑种的桑叶多糖含量较鲁桑种、白桑种的桑叶多糖含量高,不同品种的桑叶多糖含量有显著的差异(P<0.05),多倍体桑树品种的桑叶多糖含量总体上高于二倍体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择适合开发桑叶药用及保健产品的桑树品种,以山东蚕区栽培的具有代表性的59个桑树品种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品种春季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间的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含量最高和含量最低的桑树品种之间相差3.2倍,鲁桑品种沂源黄鲁和白桑品种红玛瑙桑叶中的DNJ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409 7%和0.382 8%。综合考虑各品种的桑叶DNJ含量以及单位面积桑园桑叶年产量和抗逆性等因素,认为青黄桑和选792两个桑品种的实用价值比较高,适合直接作为桑叶DNJ开发专用桑品种或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合药食用途开发的桑树品种,以广东桑、鲁桑、白桑和鸡桑4个桑种的98份桑树品种资源为材料,分别采用雷氏盐比色法和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品种资源的桑叶总生物碱含量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进行测定。98份桑树品种资源桑叶中的总生物碱和DNJ含量从总体上符合正态分布,4个桑种间以及多倍体和二倍体桑树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品种资源间差异明显,其中白桑种的育7803的桑叶中的总生物碱和DNJ含量最高,分别为3.74、1.54mg/g,桑叶中的总生物碱质量比>3.00 mg/g的还有广东桑种的抗锈3,DNJ质量比>1.00 mg/g的还有广东桑种的黑皮桑、抗锈2和白桑种的阿2。这些桑树品种资源适合用于桑叶的药食用途专用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桑叶几种化学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溶剂提取,色谱技术分离,波谱方法鉴定,对桑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苯甲酸(benzoic acid,1)、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2)、紫云英苷(astragalin,3)、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其中苯甲酸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桑叶次生代谢产物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色谱分离与波谱鉴定,对桑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5,7-二羟基香豆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7-d ihydroxycoum arin-7-O--βD-glucopyranoside,1);5,2,′4′-三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5,2,′4-′trihydroxyflavone-7-O--βD-glucopyranoside,2);东莨菪苷(scopolin,3);丁二酸(butaned ioic,4);3,4-二羟基苯甲酸(3,4-d ihydroxybenzoic ac id,5);山柰酚-3-O-(6″-O-2-丁烯酰)-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2-butenoyl)--βD-glucopyranoside,6];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7-d i-O--βD-glucopyr-anoside,7);尿嘧啶(urid ine,8);胸腺嘧啶(thym ine,9);D-半乳糖醇(D-galactitol,10)。其中化合物5-10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桑叶中抗凝血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乙醇分级沉淀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的方法,结合凝血指标检测,对桑叶中的抗凝血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桑叶的抗凝血活性主要集中在桑叶的水提取液中,能够显著延长人体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桑叶水提取液经30%乙醇沉淀、凝胶层析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表明其抗凝血活性成分是一种多糖组分。试验还表明,高浓度乙醇处理对桑叶多糖的抗凝血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桑的幼叶为材料,采用以酶解、火焰干燥,Giemsa染色为主要程序的染色体制片新方法,对桑属(Morus L.)9个种的25个品种以及5个未定种名的材料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其中二倍体19个、三倍体7个、四倍体1个、六倍体2个和单体(2n—1)1个。此外,还对不同倍性的间期核以及二倍体和三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作了观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桑树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综合桑品种、桑树生长季节、桑树不同药用部位以及桑叶的不同发育阶段等因素探讨桑树(Morus L.)体内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1-DNJ)的积累规律,期望发掘富含1-DNJ的生物资源。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8个代表性桑品种的摘芯芽和2个桑品种全年不同季节、不同发育时期的桑叶以及不同季节桑枝皮中1-DNJ的含量,并测定了与桑树亲缘关系相近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等7种植物中的1-DNJ含量。在18个供试桑品种的摘芯芽中,1-DNJ含量以秋雨和沙2×伦教109最高,质量分数均达0.328 0%左右,黄鲁的1-DNJ含量最低。农桑14号和陕桑305两个桑品种冬、春季不同发育时期桑叶中的1-DNJ含量以冬芽最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345 3%、0.255 7%,在开叶期和叶片成熟期较高,在缓慢生长期较低;不同季节桑叶中1-DNJ的含量均是嫩芽>嫩叶>成熟叶>老叶,其中嫩芽和嫩叶中1-DNJ含量以晚秋最高,成熟叶中以夏季最高,而老叶中的1-DNJ含量以春季最高;桑枝皮中1-DNJ的含量以中秋和晚秋期较高,夏季最低。测定的7种非桑属植物均不含1-DNJ。结果说明桑树是富含1-DNJ的主要植物资源,其中在桑园管理过程可以大量获得的桑树摘芯芽以及桑树伐条剪下的桑枝(桑皮)中均富含1-DNJ,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桑白皮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用活性。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桑白皮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比较华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个广东桑桑品种及采用3种取材方法获取的桑白皮的总黄酮提取率。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原料质量浓度25 g/L,浸提时间45 min,提取次数1次。桑品种及桑白皮的取材方法对总黄酮的提取率影响十分明显:同一桑品种用去木质部保留外表黄皮和整根切片2种方法获取的桑白皮中总黄酮提取率都明显大于除去外表黄皮及木质部取材的桑白皮;用去木质部保留外表黄皮和整根切片2种方法取材时,不同桑品种间桑白皮总黄酮的提取率差异较大,但用除去外表黄皮及木质部的方法取材时,不同桑品种间桑白皮总黄酮的提取率差异不明显。桑品种塘10和粤椹大10分别用去木质部保留外表黄皮及整根切片2种取材方法获取的桑白皮中总黄酮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6.87、7.37 mg/g。  相似文献   

20.
桑属几个种及品种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四川桑属植物的6个种、两个品种及两个引进种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1)桑属内有共同的特征酶带;(2)桑属内各种、品种间的酶谱有显著差异,每个种都有不同的特征酶谱;(3)用组平均聚类法研究同工酶分类,在桑属植物分类上有一定的适用价值;(4)上述研究结果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排序法分类比较,除华桑有差异外,其它桑种、品种均表现规律性的一致倾向,为桑属植物分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