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鸡Lpin1基因编码区进行扫描,选取该基因3个引起错义突变的变异位点进行分析,其中c.391GA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sp131→Asn131突变,c.1727CT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la576→Val576突变,c.2287AC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Met763→Leu763突变。应用引入限制性酶切位点PCR(Amplifi-cation-Created Restriction Site PCR,ACRS-PCR)的方法进行引物设计扩增3个突变位点,并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PCR产物,以藏鸡、隐性白羽鸡、藏隐(藏鸡♂×隐性白羽♀)和藏藏隐[藏鸡♂×(藏鸡♂×隐性白羽♀)♀]群体为材料对3个变异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并与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同时在5个中国地方鸡种(固始鸡、萧山鸡、北京油鸡、泰和丝羽乌骨鸡和茶花鸡)中进行变异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鸡Lpin1基因c.1727CT在不同品种中具丰富的多态性;而另2个位点在所检测的群体中无多态性存在,c.391GA位点以GG基因型为主,c.2287AC位点全部为AA基因型;(2)对c.1727CT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该位点C等位基因占优势地位,且固始鸡和北京油鸡群体基因型分布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P0.01),在萧山鸡、泰和丝羽乌骨鸡和茶花鸡三品种中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3)性状关联分析显示c.1727CT位点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关联(P0.05),与腹脂质量呈极显著关联(P0.01);其中CC基因型个体的皮下脂肪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极显著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1)。TT基因型个体的腹脂质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2.
鸡MHC-B-F基因外显子3PCR-RFLP-Tas Ⅰ的多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庆斌  任广彩  沈栩 《中国家禽》2005,27(20):16-18
研究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MHC-B—F基因外显子3 TasⅠ位点不同基因型在9个鸡品种计235个个体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MHC—B—F基因外显子3 TasⅠ位点中存在3种基因型,命名为AA、AB、BB。它们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各异,AA基因型在杏花鸡、灵山香鸡、丝羽乌骨鸡中的频率显著甚至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品种(P〈0.05 or P〈0.01),AB基因型在来航鸡与隐性白洛克中的频率相当低(P〈0.05 or P〈0.01),BB基因型在隐性白洛克中的分布频率则极显著地高于其它8个品种(P〈0.01)。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基因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3设计2对引物,采用DNA池测序和PCR-SSCP技术,对鸡IGF1R基因的G26336A、C111014A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鸡的生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26336A位点AA基因型个体56日龄体重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84日龄体重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C111014A位点CC、CD基因型个体初生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个体在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IGF1R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4.
鸡GDF-5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鸡骨骼发育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GDF-5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白耳鸡和东北农业大学选育的肉鸡高、低腹脂系第8世代鸡群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GDF5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骨骼发育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GDF-5基因外显子1的84bp处存在1个C/T的突变位点,对该突变位点在研究群体中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产生3种基因型,AA型个体的基因序列和GenBank(Accession No:AF123389)中的一致为C,而BB型个体的基因序列在84bp处突变为T。基因型与鸡体组成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的跖骨围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个体的跖爪重和跖爪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AB基因型个体的股骨长和股骨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表明该基因对鸡的骨骼性状有较大的影响或与控制骨骼发育性状的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5.
根据鸭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籽鹅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籽鹅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3长约364bp,共发现了7个突变位点,分别为A160G、C167G、T264C突变,以及AA型个体在176、177位点G、A碱基缺失和BB型个体在231、232位点C、T碱基缺失。产生AA、AB和BB3种基因型,其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表现为BB〉AB〉AA;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与体重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的7周龄体重、9周龄体重、10周龄体重、胸肌重、胸肌率及心脏重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AB型个体(P〈0O.05);在所分析的性状中,BB基因型个体的均值最大,AB型次之,AA型最小。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寡腺苷酸合成酶1(oligoadenylate synthase 1,OAS1)基因多态性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选取130头松辽黑猪母猪为研究对象,利用Sanger直接测序法测序查找OAS1基因外显子1~8的SNP位点,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OAS1基因SNP位点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松辽黑猪OAS1基因外显子2、3和6上共检测到33个突变位点;其中在外显子2的110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G110C),存在3种基因型:GG、GC和CC;在外显子3的176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C176T),存在3种基因型:CC、CT和TT;在外显子6的145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C145T),存在3种基因型:CC、CA和AA;在166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G166A),存在3种基因型:GG、GA和AA;在206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A206G),存在3种基因型:AA、AG和GG。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松辽黑猪OAS1基因G110C突变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C176T、C145A、G166A和G206A位点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各SNPs位点遗传杂合度均位于中等水平,为中度多态(0.25<PIC<0.5)。关联分析结果发现,G110C位点GC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C176T位点CT基因型个体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C145T位点CC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G166A位点GA基因型个体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A206G位点GG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结果表明,OAS1基因外显子区存在突变位点,对松辽黑猪部分繁殖性状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ABI3730测序仪对宁夏盐池地区196只滩羊的Myf-5基因进行了基因型判定,共检测到AA、AC、CC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16 5、0.131 7、0.751 8;应用SAS软件对滩羊Myf-5基因与其4个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C基因型个体的3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极显著高于AA、CC基因型个体(P〈0.01);AC基因型个体的9月龄体重显著高于AA、CC基因型个体(P〈0.05);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初生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冷丽  王宇祥  李辉 《中国家禽》2012,34(11):24-27
试验以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为试验材料,根据GenBank公布的鸡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用测序的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检测到2个多态性位点,一个是位于序列769bp处的A769T位点,一个是位于1418~1424bp处的7bp插入/缺失位点。用PCR-SSCP和PCR-LP的方法对上述2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2个多态性位点在研究群体中都检测到了3种基因型,其中A769T位点产生的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A、AB和BB,7bp插入/缺失位点产生的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CC、CD和DD。根据研究群体的特点,建立合适的统计分析模型进行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和体脂性状的相关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鸡FAS基因的A769T位点对鸡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AB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低于AA基因型个体;7bp插入/缺失位点对7周龄体重有一定影响(P<0.2),CD基因型个体的7周龄体重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初步推测FAS基因可能是控制鸡体重和脂肪沉积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SSCP技术对秦川牛(QQ)及其杂种牛西秦(XQ)、安秦(AQ)、德秦(DQ)4个群体共计229头个体UCP3基因进行SNPs多态性检测,发现了AA、AB、AC、AD 4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为纯合型;AB摹因型在第820位发生C→T突变;AC基因型在第775位发生G→A突变;AD基因型在951位发生G→T突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AA基因型个体在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胴体长、眼肌面积、系水力、大理石花纹中显著高于AB、AC、AD基因型个体(P<0.05);AB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显著高于AA、AC、AD基因型个体(P<0.05).初步推断,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对选择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鸡溶菌酶基因(LYZ)对鸡体重的影响。以200只京海黄鸡为研究群体,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LYZ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所发现的SNPs与体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共3个突变位点,且均为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经χ2适合性检验,除1411位点外,其他2个突变位点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111位点AA基因型个体12和1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1411位点AA和GA基因型个体各周龄体重均高于GG基因型个体,且4周龄体重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1426位点各基因型对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除4周龄外,ANC个体各周龄体重均较大,GAC个体4周龄体重较大,这与上述各位点基因型对体重影响的分析结果相一致,暗示在选种、育种过程中,可将鸡LYZ基因作为京海黄鸡体重候选基因应用于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采用马齿苋多糖口腔灌注雏鸡,观察对雏难法氏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8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1个空白对照组及3个POP试验组,POP剂量分别为25,50和100mg/kg,每天口腔灌注1次,连续20d。结果显示,POP能显著提升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P0.05),显著提高法氏囊指数(P0.05)及法氏囊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0.05)。试验表明,马齿苋多糖可通过改变法氏囊免疫系统的动态变化,促进免疫器官发育,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提高雏鸡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将8只装有瘤胃瘘管绵羊分为4组;饲粮DCAB采用(Na++K+-Cl-)meq/100gDM公式计算,按DCAB水平不同分为4个处理,即A(25)、B(35)、C(45)、D(55),结果表明:(1)各处理瘤胃液pH值均在6.21-6.94之间变动,(P〉0.05),各组在喂后3h下降到最低点。(2)B、C、D处理瘤胃液氨氮浓度各时间段平均值显著低于A处理(P〈0.05);B处理喂后1h、3h、5h、7h NH3-N浓度显著低于A处理(P〈0.05);处理NH3-N浓度变化于4.47-49.67mg/100mL之间。(3)B处理瘤胃液尿素氮各时间段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A、C、D处理(P〈0.05)。(4)各处理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值各时间段平均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B、D处理丙酸浓度高于A、C处理(P=0.08),A处理丁酸浓度高于B、C、D处理(P=0.06),B、D处理乙酸/丙酸值低于A、C处理(P=0.07)。综合考虑,35 meq/100gDM DCAB水平有利于绵羊瘤胃发酵,该组合为最佳日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发新型兽用纳米注射液,发挥中药独特优势,采用双提法提取中草药得到挥发油与水溶性药液,将挥发油以纳米胶束的形式增溶于水溶性药液中,再经精制、灌装、灭菌等步骤制备成“复方草连”纳米注射液。挥发油纳米胶束的外观为圆球形,粒径为100+12nm,表面Zet。电位为~83.2±0.8mV;样品于40±2℃条件下放置,其第6个月与0个月的气相色谱图基本一致,表明纳米胶束对于挥发油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初步结果表明“复方草连”纳米注射液与安乃近注射液均能降低患猪的体温,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复方草连”纳米注射液组患猪的外周血液T细胞亚群CD3+、CD4+含量(28.59±5.53%)高于安乃近组(18.43±4.18%).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桑叶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桑叶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5日龄淮南麻黄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分前期和后期,对照组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日粮是在基础日粮(等营养)中分别添加3%、5%和7%桑叶粉.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各组的鸡增重、料增重比和屠宰性能差异都不显著(P>0.05);(2)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鸡肉L★和a★与对照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鸡肉b★比对照组分别高14.10%(P>0.05)、23.60%(P<0.05)和5.88% (P>0.05);(3)日粮中添加3%桑叶粉试验组鸡肉中苏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比对照组都高(P<0.05);试验各组鸡肉中总磷比对照组分别低17.39% (P<0.05)、21.74% (P<0.01)和30.43%(P<0.01);(4)试验1组、2组、3组鸡血清尿素氮与对照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桑叶饲喂肉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藏羊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对176头2周岁的甘肃藏羊(欧拉型、甘加型、乔科型)脂联素基因SNPs位点进行检测,运用GLM模型将检测到的SNPs位点与部分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脂联素第2外显子发现+67G>C突变使编码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GG、GC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均显著高于CC型(P<0.05).说明脂联素基因该位点可能是影响藏羊胴体及肉质性状的主效QTL或与之紧密连锁,可作为藏羊高档羊肉生产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孙晓艳  刁有祥  裴苹苹  王蛟  刘鑫 《兽医大学学报》2013,(11):1636-1641,1646
利用分离的1株B亚型禽偏肺病毒,采用静脉注射和点眼滴鼻两种途径接种SPF鸡,并在接种同时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在攻毒后3、6、9、12、15d,每组随机抽取3只翅下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利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新城疫HI抗体效价;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0/CD8比值,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L-2、IFN7的含量;同时观察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9~15d,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外周血CD4+/CD8+比值和血清II-2、IFN-γ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注射组与点眼滴鼻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免疫器官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新城疫HI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仪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在攻毒后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在感染后3~10d出现轻微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呼吸道和肝脏病变最明显。综上所述,B亚型禽偏肺病毒感染SPF鸡后,在一段时间内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导致免疫机能下降,并引起轻微的组织病变;B亚型禽偏肺病毒通过两种不同的攻毒途径对SPF鸡的致病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发酵葡萄渣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葡萄渣经发酵处理后,应用于肉仔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选用AA肉仔鸡40只,分为2组,每组20只,试验组饲喂含10%发酵葡萄渣的肉仔鸡配合饲料,对照组饲喂含5%棉粕和5%菜粕的肉仔鸡配合饲料,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提高7.43% (P<0.05),料重比降低4.19%(P<0.05),死淘率为0;肤色、肌肉pH值、肌肉组织弹性、肌肉气味、器官湿重、清烹肉汤鉴定指标、品尝评价均无异常;试验组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血液常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总胆红素、γ-谷氨酰氨转肽酶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肌酐、尿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安全性方面:各组均未检测出有害微生物和有害寄生虫,所检测出的有害微量元素含量也都在国家标准规定值内,并远低于规定值,且试验组指标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说明发酵葡萄渣应用于肉仔鸡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和MTS比色法检测雏鸡初次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 E. tenella)后外周血中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及其增殖能力的动态变化。数据显示,E. 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7~20 d CD3+CD4+、CD3+CD8+T 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 P<0.05和P<0.01),并且均于12 d时达到峰值。初次感染后7~20 d雏鸡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明显升高,于感染后16 d时达到1.78。 E. 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12~20 d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 P<0.05),并于16 d达到峰值。试验表明E. 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能激活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反应,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在抵抗E. tenella初次感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观察比较樟科(CFPE)、丝兰(YE)、一串红(SS)和桂花(OFL)植物提取物对肉鸡氨散发量、生产性能、免疫机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500只0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5组:即肉桂、丝兰、一串红和桂花提取物200mg/kg添加试验组,及基础日粮对照组。每个试验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显著降低氨气的散发(P〈0.05),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P〈0.05),显著改善肉鸡血液生化指标(P〈0.05):增高血清总蛋白的含量,降低血清尿素氮、血清尿酸含量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同时,桂花组显著提高血液中CD4^+的含量和CD4^+/CD8^+,降低CD8^+的含量(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肉桂、丝兰、一串红、桂花提取物均能显著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且在降低鸡舍中的氨气浓度,改善饲养环境方面,一串红、桂花植物提取物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樟科、丝兰植物提取物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猪IL-2基因的真核质粒和融合基因形式对pcDNA—E39.VP2真核共表达质粒的免疫增强作用,分别将IL-2基因插入pcDNA3.1(+)和pcDNA—E39.VP2(已构建)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IL2和pcDNA-IL2-E39.VP2。将真核质粒pcDNA-IL2-E39.VP2免疫小鼠,另外,将pcDNA—IL2分别先于和后于pcDNA-E39.VP23d免疫小鼠,同时设pcDNA-E39.VP2对照组。对免疫小鼠进行PPV(JEV)抗体水平、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检测。结果显示,1周后,pcDNA-IL2-E39.VP2免疫组和pcDNA—IL2后于pcDNA—E39.VP注射的免疫组JEV/PPV抗体水平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pcDNA-IL2先于pcDNA—E39.VP注射的免疫组仅在第5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各组(除对照组外)CD8^+值差异不显著(P〉0.05),CD4^+、CD4/cD8值都高于对照组,其中pcDNA-IL2-E39.VP2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IL-2能增强pcDNA-E39.VP诱导小鼠的免疫能力,且以融合基因形式构建的真核质粒免疫增强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