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试验旨在确定感染黄颡鱼的病原菌并探讨其耐药性。采用细菌培养、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鉴定,运用PCR方法扩增耐药基因,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与门多萨假单胞菌基本一致,16S rDNA基因长度为1 442 bp。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16S rDNA序列与门多萨假单胞菌NK-01同源性为99.6%,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判定分离菌为门多萨假单胞菌,命名为fsznc-0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fsznc-01含有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Ⅱa、aac(6)-Ⅰb、aac(3)-Ⅱa及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和Sul2,未检测出磺胺类耐药基因Sul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fsznc-01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等药物敏感,对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预防门多萨假单胞菌感染导致的鱼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羊源腐生葡萄球菌QJ-01菌株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常规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小鼠致病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以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QJ-01与腐生葡萄球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16 S rDNA基因扩增获得长度为1 465 bp的片段,与GenBank中腐生葡萄球菌的同源性高达99%,在系统进化树中与腐生葡萄球菌(NR041324)聚为一支,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腐生葡萄球菌。该菌株对小鼠致病性较强,主要损伤肺、脾等脏器。检测出TEM、aac(6′)-Ⅰb、aac(3)-Ⅱa和Sul2共4种耐药基因;该菌株对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12种抗菌药物敏感,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和多黏菌素E等7种抗菌药物耐药。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该菌的致病性及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9,(12):86-90
从南京某肉鸽养殖场死亡病鸽肝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形态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实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16S rDNA基因片段PCR检测及基因测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在普通营养琼脂和SS琼脂平板上生长,革兰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菌,生化试验检测结果鉴定值为1 655,符合铜绿假单胞菌生化特性;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磷霉素、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接种小鼠能导致其死亡并分离出同一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中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同源性为99%。综合以上结果鉴定该分离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4.
鲤源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贵州某鲤鱼养殖厂鲤鱼死亡的病因,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动物感染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等。结果显示,从死亡鲤鱼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的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M-R和V-P试验阳性;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大小为1 421 bp的片段,测序发现,该分离菌与16株嗜水气单胞菌相应序列同源性达75.3%~1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5种药物呈现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羧苄西林等药物呈现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2和Intl1 3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致病力,经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aer、hly和act 3种毒力基因。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了一株耐磺胺类药物的鲤源嗜水气单胞菌,为该鲤鱼养殖厂的鲤鱼疾病防治与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鲤源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明贵州某鲤鱼养殖厂鲤鱼死亡的病因,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动物感染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等。结果显示,从死亡鲤鱼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的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M-R和V-P试验阳性;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大小为1 421 bp的片段,测序发现,该分离菌与16株嗜水气单胞菌相应序列同源性达75.3%~1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5种药物呈现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羧苄西林等药物呈现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2和Intl1 3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致病力,经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aer、hly和act 3种毒力基因。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了一株耐磺胺类药物的鲤源嗜水气单胞菌,为该鲤鱼养殖厂的鲤鱼疾病防治与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河北某水貂养殖场水貂死亡原因,本研究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动物回归试验等。结果显示,共分离到3株铜绿假单胞菌,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铜绿假单胞菌相应序列相似性达到100%,且3株分离菌均能使大鼠死亡。药敏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敏感,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耐药。分离菌携带3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CTX-M1、blaOXA-2、blaOXA-10)、3种碳青霉烯酶基因(blaVIM-1、blaSPM-1、blaKPC-1)及吸附相关基因、T1SS-T3SS分泌系统、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群体行为调控基因、磷脂酶相关的17种毒力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水貂绿脓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鱼源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及指导科学用药,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鉴定分离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形成边缘不规则、不光滑的乳白色菌落,为需氧型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糖、硝酸盐、明胶液化等生化反应为阳性,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等生化反应为阴性。16S 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1 457 bp,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与蜡样芽孢杆菌RTR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蜡样芽孢杆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从而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黄颡鱼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中检测出Sul1和Sul2两种耐药基因。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米诺环素等敏感,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耐药。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疾病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鉴定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肺源致病菌并研究其耐药性和耐药基因,从死亡小熊猫肺部组织中无菌分离培养致病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及16S rDNA测序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应用PCR法检测分离株的28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外膜蛋白D2基因(oprD2)、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1)、3种整合子基因(intⅠ1、2、3)和主动外排泵调节基因(mexR)等共40种耐药基因。肺组织样品中分离培养的1株菌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药敏试验对氯霉素敏感,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和利福霉素等均具有耐药性,小鼠表现与小熊猫相似的症状而死亡。5种耐药基因TEM、aac(3)-Ⅱ、ant(3″)-Ⅰ、qacE△1-sul1、intⅠ1为阳性,其他35种为阴性。该小熊猫肺源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药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与5种耐药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清竹  吴长德 《养猪》2023,(1):83-88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仔猪腹泻甚至死亡的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本试验对辽宁某规模化猪场3日龄腹泻仔猪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腹泻仔猪肝脏中分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16S rDNA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序比对,与GENBANK登录号为CP031919.1(血清型为O145大肠埃希菌)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44%,表明分离菌株为血清型O145大肠埃希菌;动物试验结果:分离菌36h内引起感染小鼠全部死亡,说明分离菌株为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分离菌株携带iusD、iss、FimH等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敏感,对阿米卡星中敏,对多黏菌素B、头孢唑啉、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大观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多黏菌素E、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唑和多西环素等11种药物均呈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分离菌株携带aac(6′)-Ⅰb、aac(3′)-Ⅱ、TEM、qnrS、ermB等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对鲟体内分离菌进行鉴定、致病力探究和耐药性分析。本研究从濒死鲟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NZ-201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基因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力。结果显示,NZ-2017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16S rRNA基因经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同源性达99.70%,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4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阿莫西林、泰乐菌素、复方新诺明4种药物耐药;5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携带3种耐药基因:Sul1、Sul2和Intl1,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小鼠有致病力。本研究对贵州地区鲟发病流行的病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该地区细菌性鱼病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检测7株鱼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的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法检测分离株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Ⅱa、aac(6')-Ⅰb、ant(3")-Ⅰa和aph(3')-Ⅱa),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C和tetM),运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7株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对22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可检出耐药基因aac(3)-Ⅱa(71.4%)、aac(6')-Ⅰb(85.7%)、Sul2(85.7%)和tetA(28.5%);未检出ant(3")-Ⅰa、aph(3')-Ⅱa、Sul1、Sul3、tetC和tetM基因。7株维氏气单胞菌对磷霉素(100%)、多黏霉素B(100%)、痢特灵(85.7%)、奥复星(71.4%)较敏感;对氨苄西林(100%)、乙酰螺旋霉素(100%)、复方新诺明(85.7%)、磺胺异恶唑(85.7%)、四环素(85.7%)等耐药。这说明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巴氏杆菌对链霉素和磺胺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巴氏杆菌的链霉素耐药基因StrA和磺胺耐药基因SulⅡ序列设计2对引物,以临床分离的4株禽源巴氏杆菌耐药株为模板,扩增出StrA、SulⅡ基因序列。经克隆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克隆的基因与文献报道的耐药基因序列(NC-001774)有较高的同源性(≥98.9%);试验结果显示,耐药株巴氏杆菌对链霉素和磺胺耐药性的差异与StrA、SulⅡ基因突变有关(耐药性高的菌株基因突变率高)。试验中所有耐药菌均在StrA基因编码的第204位氨基酸处存在突变;所有耐药菌均在SulⅡ基因编码的第159,246,384,584,590,591,597,582位氨基酸处存在突变,上述突变基因可能是导致巴氏杆菌对链霉素和磺胺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广西猪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因子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探究广西某猪场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及其致病的主要原因。试验采用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鉴定、生长曲线测定、生化分析及药敏试验等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应用PCR技术对菌株16S rRNA、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由病料分离的菌株为无芽孢、有菌毛、两端钝圆的粗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其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疑似为大肠杆菌。16S rRNA扩增结果显示,出现大小为1 474 bp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其与大肠杆菌的同源性可达99%。该菌株对31种常见抗菌药物表现出极强的耐药性,对庆大霉素、替米考星、四环素、恩诺沙星、青霉素、林可霉素、磺胺甲噁唑等均呈现较高的耐药水平,耐药率高达87.10%(27/32),仅对阿米卡星、黏菌素2种药物敏感。毒力因子检测共鉴定致病岛FyuA、肠毒素STb和LT及黏附素F41和K88共5种毒力因子,检出率为35.70%(5/14)。扩增出β-内酰胺酶类blaTEM和blaOXA、四环素类tet(A)、磺胺类Sul2、氨基糖苷类aadA1和aac(3′)-Ⅱa、喹诺酮类GyrA、GyrB和ParC及氯霉素floR共10种耐药基因,检出率为66.70%(10/15),且耐药基因的检出与耐药表型呈正相关。综上,该菌株含多种毒力因子,耐药型复杂,多重耐药性情况严重,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豆朋朋  王利  方庆  李娟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9):2745-2752
为探究鱼源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及指导科学用药,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鉴定分离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形成边缘不规则、不光滑的乳白色菌落,为需氧型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糖、硝酸盐、明胶液化等生化反应为阳性,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等生化反应为阴性。16S 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1 457 bp,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与蜡样芽孢杆菌RTR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蜡样芽孢杆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从而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黄颡鱼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中检测出Sul1和Sul2两种耐药基因。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米诺环素等敏感,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耐药。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疾病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嗜水气单胞菌的肉鸭健康带毒、致病与耐药情况,对贵州省三穗县某肉鸭屠宰场临床健康肉鸭随机取样,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嗜水气单胞菌典型的培养特征,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生化特性均与嗜水气单胞菌相符;16 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嗜水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99%;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aer、hly、epa、act、alt和ahp等6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等15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qnrB、Sul1和IntI1等3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表型相符。研究结果为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腿部致病菌并研究其致病性、耐药性和耐药基因,从救护的1只马来穿山甲腿部溃烂处采集样品,无菌分离培养致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及16S rRNA和gyrB基因测序分析,并开展细菌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随后通过PCR扩增6种毒力基因(rtxA、earA、hlyA、alt、act、epa)及19种耐药基因(5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氯霉素耐药基因、2种磺胺耐药基因)。结果显示:分离的1株优势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16S rRNA和gyrB基因测序以及序列进化树分析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亚种(Aeromonas dhakensis),其gyrB基因序列与马来西亚分离株高度同源,推测此致病菌可能由非法走私的穿山甲从马来西亚携带至我国。药敏试验显示,其对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庆大霉素和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克洛、氯霉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和林可霉素耐药。4种耐药基因tem、aac(3)-II、flor、sul2为阳性,与抗生素耐药表型相符。4种毒力基因earA、hlyA、alt、act为阳性,小鼠半数致死量为3.75×10^(6 )CFU/mL。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穿山甲,其腿部患处有好转。因此,引起穿山甲腿部溃烂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亚种(Aeromonas dhakensis)可能为国外传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感染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鸭源分离菌的耐药性及致病性,通过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PCR检测及动物致病性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细菌,经纯化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显示两种形态:短杆状以及细长如发丝,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菌,将其命名为GZGY2020。生化反应显示,分离菌具有明显的运动性,M-R试验、V-P试验均为阳性,生化特性符合奇异变形杆菌。分离菌16S rDNA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奇异变形杆菌处于同一分支。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分离菌对多种药物耐药,对18种药敏纸片中羧苄西林、头孢氨苄、苯唑西林等16种药物耐药,耐药率高达88.9%,仅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敏感;PCR检测其含有磺胺类耐药基因基因sul1和sul2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VIM,并含有hpmA、rsmA、atfA、ucaA、ureC、zapA、pmfA、fliLmrpA 9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雏鸭致病力强,即1×108 CFU/mL菌液能使雏鸭1 d内全部死亡。在药敏特性上,从病死鸭中分离到的菌株GZGY2020与以往报道的奇异变形杆菌有一定差异,表明该菌可能发生变异,导致毒力增强,而检测的10种毒力基因中仅有1种毒力基因没有出现相应的条带,表明奇异变形杆菌是引起该鸭死亡的重要致病菌,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部分菌株耐药基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究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部分菌株所含耐药基因情况,为预防及治疗动物性大肠杆菌类疾病提供参考。采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及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初步鉴定、显微镜镜检、分子生物学16S rRNA鉴定、药物敏感性二倍肉汤微量稀释法等方法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并结合PCR相关技术对部分菌株的三十余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广西某地区采集的猪源病料中共分离得到65株猪源大肠杆菌,其均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且多集中于六重耐药与七重耐药。按所耐抗菌药物的种类分析发现其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98.46%、90.77%及84.62%,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主要是对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黏杆菌素较为敏感。对部分菌株所含耐药基因进行整理发现,其多含有四环素类(tetA、tetM)、β-内酰胺类(CTX-m-u)及磺胺类(Sul2)耐药基因。综上所述发现广西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情况较为严重,所含耐药基因也相对较多,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采用联合用药等相关措施进行疾病治疗以达到快速高效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