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着中国饲料工业健康平稳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在解决世界粮食与蛋白饲料短缺问题存在较大潜质。经多年研究,单细胞蛋白在菌种选育、生产工艺、发酵原料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单细胞蛋白饲料成本仍居高不下,在饲料工业中一直未得到大量应用。提高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菌株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简称NPN)利用效率和生长速度,是降低单细胞蛋白生产成本的关键。本试验从多株酵母菌中筛选出NPN利用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紫外照射诱变,以期获得菌体蛋白产量高的突变菌株。通过对14株酵母菌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确定其最适碳、氮源,并依据14株酵母的生长潜力、菌体蛋白产量、NPN利用能力等进行排名,筛选出综合性能较优的酿酒酵母菌M(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YI59)和N2(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olate AA2)。将酵母菌M和N2作为出发菌,进行紫外照射诱变。以葡萄糖、硫酸铵为碳、氮源,依平板菌落大小与液体发酵菌体蛋白产量进行初筛和复筛,最终获得菌落较大的3株突变菌MU23、MU3和MU5。经液体发酵复筛发现,MU3和MU5菌体蛋白含量较原出发菌M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2.93%和11.82%(P<0.05),但菌体蛋白产量与出发菌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菌株MU23菌体蛋白含量与出发菌M无显著差异(P>0.05),但菌体蛋白产量较原出发菌M有较大幅度提升,为0.26 g/L,提高13.04%(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使用紫外照射诱变可以达到提高酵母菌NPN利用能力和菌体蛋白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结合紫外诱变筛选红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ARTP)和紫外照射对红霉素产生菌进行复合诱变,得到4株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4株菌的平均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5.2%;其中一株(12#菌株)经发酵摇瓶验证,红霉素发酵单位可达10029单位/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6%,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实验证明ARTP-UV复合诱变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霉菌利用纤维素生产SC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曲霉、康宁木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用纤维素等培养基对黑曲霉、木霉及诱变株进行筛选,确定出黑曲霉为生产单细胞蛋白(SCP)的优良菌株。通过优化条件,确定出以纤维素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优良配方及发酵条件,且达到了发酵产物中干菌体蛋白质含量达38.85%,纤维素利用率达71.78%,比一般纤维质生物蛋白饲料(含蛋白质为15%~20%,纤维降解率在30%左右)含量高。这为开辟饲料资源,变农林废弃物为有用新型蛋白饲料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利用废菌渣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废菌渣为主要原料,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两菌株进行混合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废菌渣与麸皮的比例>培养时间>氮源>水料比;混茵固态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废茵渣80%:麸皮20%,硝酸铵2%.尿素1%,KH2PO4 2%,MgSO4·7H2O 1%,水料比为2.5:1,pH为4,接种量为20%,培养时间为120 h时,此时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由发酵前的9.61%提高到23.28%.  相似文献   

5.
以高产蛋白酵母菌株S4.1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线诱变,获得一株高产蛋白酵母菌株S4.107,该菌株生长速度快,粗蛋白含量高达27.31%,较出发菌株提高22.96%,净增5.1百分点;较麸皮原料提高67.85%,净增11.04百分点。S4.107的最佳生长时间为26h,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适宜的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适宜的氮源为酵母浸出汁和蛋白胨。  相似文献   

6.
青贮饲料和酒糟饲料富含酵母菌,从中分离优化筛选出高产蛋白菌株可作为反刍动物饲用酵母菌。作者通过正交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从中筛选出1株高产蛋白菌株为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温度30℃、初始pH为5、葡萄糖浓度2%、大豆蛋白胨浓度1%、麦芽汁粉0.3%、酵母膏0.3%、接菌量3%,转速180 r/min时,生物产量达到最高,细胞蛋白达到60.54 mg N/dl,菌体细胞达到1.7×109个/ml。  相似文献   

7.
固体发酵生产活性酶母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桩  王守清 《饲料工业》1998,19(3):7-10
本试验以提高植物性蛋白饲料的营养价值为目的,从8个不同酵母菌株中筛选出菌体蛋白质含量高,生长条件一致的4种菌为试验菌,进行固体发酵生产活性酵母饲料,并对其生产工艺做了细致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酵母菌株混合发酵培养优于单一菌株发酵培养,制曲种原料中麸皮,豆粕,麻饼,玉米面的比例为70:10:15.5时,酵母菌繁殖最快,加曲种量为8%,发酵60小时后,产品粗蛋白质达到最高峰(53.  相似文献   

8.
<正>1粗饲料原料发酵制成菌体蛋白饲料大量实践证明,通过功能微生物活菌制剂(不是一般的微生物),可以将粗饲料原料发酵制成菌体蛋白饲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省钱途径。发酵助剂中的乳酸菌、酵母菌等功能性菌群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云南省25个传统乳饼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得到20株酵母菌.经过糖发酵试验对上述菌株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其中的10株分离株的特性接近比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7株接近博伊丁假丝酵母(Candida boidinii);另外的3株与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andida shehatae)接近;对上述分离株用Biomerieux API ID32C鉴定试剂盒进行生理生化试验,表明经糖发酵试验鉴定的10株比赤酵母、7株博伊丁假丝酵母和3株啤酒酵母分别与酵母菌资料库的相应的菌株有87%,90%和98%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10.
为通过诱变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多拉菌素高产菌株,对多拉菌素产生菌RDL19-1进行多种诱变处理包括常压室温等离子(ARTP)诱变,紫外(UV)诱变,及ARTP-UV复合诱变。该菌株接种瓶后于28 ℃摇床培养32 h,以10%的接种量转入装量为35 mL/300 mL 发酵瓶中,在28 ℃条件下发酵培养14 d,多拉菌素发酵产量达到了1390 μg/mL,相较于诱变前提高了4倍。通过对多拉菌素产生菌RDL19-1进行ARTP-UV复合诱变,获得了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1.
航天诱变高产单细胞蛋白啤酒酵母YB-6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经航天诱变的啤酒酵母多级平板分离、摇瓶筛选,得到了一株能在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生长且高产单细胞蛋白的YB-6菌株.结果表明YB-6菌株在玉米秸秆粉酶解液培养基中,30℃培养72 h后,生物积累量达到27 g/L左右,比出发菌株提高了约34%,为利用啤酒酵母YB-6进一步降解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将一株野生型粘红酵母菌分别进行抗霉素A和EMS诱变,将诱变所得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将发酵液进行菌体收集,细胞破碎,有机溶剂抽提,然后用光密度分析法在474nm处进行测定,从中筛选出虾青素产量较高的菌株B-7,即为所得虾青素高产菌株。B-7菌株经扩大培养、提取,获得的虾青素添加剂,在对虾养殖和蛋鸡饲养中做饲养试验,获得了理想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固态发酵蛋白饲料工艺生产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固态发酵技术生产蛋白饲料、单细胞蛋白(SCP)和菌体蛋白(MBP),不仅可以提供大量优质的饲料蛋白源,而且还能开发出具特殊功能的饲料添加剂,如活性酵母、活菌制剂、益生素等微生物制品。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饲料生产量,尤其是蛋白饲料的不足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面对饲料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蛋白饲料资源。在蛋白饲料开发利用中,国内外都很重视单细胞蛋白的研究,积极利用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满足饲料业、养殖业的需求,缓解饲料供需矛盾,同时也能解决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农业生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照射法对一株产朊假丝酵母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灯功率为15W,照射距离为20cm,诱变时间为30s的条件下,致死率可达到72.10%。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5株酵母菌,其中C-11号菌株经测定其生物量达到13.1g/L,酵母细胞中有机铬的含量达到628.1μg/g,较诱变前提高了40.90%,且稳定性好,确定其为适于生产所需的强聚铬能力菌株。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紫外照射法对一株产朊假丝酵母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灯功率为15w,照射距离为20cm,诱变时间为30s的条件下,致死率可达到72.10%。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5株酵母菌,其中C-11号菌株经测定其生物量达到13.1g/L,酵母细胞中有机铬的含量达到628.1g/g,较诱变前提高了40.90%,且稳定性好,确定其为适于生产所需的强聚铬能力菌株。  相似文献   

16.
选用从雷州半岛近岸海域分离鉴定的2株海洋红酵母(胶红酵母J6和黏红酵母J2)作为出发菌株,进行亚硝基胍(NTG)和紫外线(UV)复合诱变,以期筛选出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先用NTG处理出发菌株的菌悬液60min,再用UV照射120s,且要连续诱变3次;每次复合诱变后的菌悬液经短时间的液体培养后涂布于红酵母琼脂平板培养,从中筛选出一定数量的第1、2和3代突变菌株;将突变菌株接种于红酵母发酵培养基,经培养、离心和烘干,制备出干菌体细胞;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干菌体细胞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筛选出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并进行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胶红酵母J6的正向突变率为56.57%(56/99),6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中,第3代3株,第2代2株,第1代1株,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突变株是胶红酵母J6-82,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9.56%;黏红酵母J2的正向突变率为53.01%(44/83),6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突变株中,第3代4株,第2代2株,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突变株是黏红酵母J2-75,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3.64%。本试验采用的NTG和UV 3次复合诱变的方法有利于海洋红酵母的变异及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提升,且突变菌株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万古霉素(Vancomycin)发酵生产水平,选育出其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以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oriertalsis)菌株V1806作为原始菌株,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UV(紫外诱变)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等单一诱变、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出1株遗传稳定性好、且对万古霉素耐受性强的菌株Vua-15,其中试发酵效价达到7863 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74.3%。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诱变对东方拟无枝酸菌菌种选育的效果优于单一诱变,更易选育出符合预期的优良菌株。研究不仅对万古霉素工业化发酵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其他产品发酵菌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分离自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的4株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psp.paracasei M5AL、L.paracasei supsp.paracasei J23ANL、L.paracasei supsp.paracasei G15AL、L.coryniformis supsp.torquens T3AL为实验菌株,采用噻唑兰法研究其热灭活菌体、细胞壁及DNA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23ANL、M5AL、G15AL、T3AL热灭活菌体细胞、菌体细胞壁和菌体DNA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生,其中菌株T3AL对HT-29细胞增生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的抑制率(P〈0.05);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菌株T3AL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守贤 《饲料工业》1993,14(1):49-50
<正> 单细胞蛋白饲料又称微生物蛋白饲料或菌体蛋白饲料,一般是指酵母、非病源细菌、微型菌、真菌等单细胞生物体内所含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一样,都属于天然蛋白质。利用农(工)产品加工的副产品、下脚料,通过微生物作用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是解决目前饲料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同内外均高度重视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生产与应用。原苏联是世界上单细胞饲料产量最高的国家,到1981年,全苏已建成86个单细胞饲  相似文献   

20.
单细胞蛋白(SCP)又称微生物蛋白或菌体蛋白,一般指酵母、非病源性细菌、微型菌、真菌等单细胞生物体所含蛋白质,其粗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各种氨基酸搭配合理,维生素含量也十分丰富,是优良的饲料蛋白。因此开发利用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不仅可以缓解蛋白饲料严重不足,还可以促进我国畜牧业结构转型,推动畜牧业进一步发展。本研究以谷草和高粱秸秆为原料,酶解后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1 材料与方法11 原料 选择收获后露天贮存半年、无霉变的谷草和高粱秸秆(成分见表1),剪切后经植物微型粉碎机(F2102,河北黄骅科学仪器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