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猪孤雌激活胚胎为材料,经体外成熟、电激活,选取电激活后3d(6--8cell)胚胎分别放入0.28mol/L的蔗糖离心液或无蔗糖离心液中离心处理后,继续培养5d,取扩张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结果显示,在囊胚形成率上,无蔗糖组(19.86%)略高于蔗糖组(18.83%),差异不显著(P〉0.05);胚胎复苏率上两者差异不显著,但蔗糖组(43.33%)明显好于无蔗糖组(29.63%);在解冻后胚胎内细胞破损率上,无蔗糖组(20.18%)低于蔗糖组(29.13%),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离心液中添加蔗糖,对后续囊胚形成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解冻囊胚复苏率,但没有降低内细胞的破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培养液中血清的添加时间和添加浓度及不同培养体系对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牛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第3天添加10%的FBS对孤雌胚的体外发育效果;良好。4种培养体系在孤雌激活后的第3天添加10%的FBS,平均囊胚率分别可达46.25%(SOFaar)、43.58%(CRlaa)、40.25%(KSOMaa)、17.98%(TCM199);TCM199组的囊胚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SOFaa优于CRlaa和KSOMaa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应用细胞骨架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和秋水仙素处理兔成熟卵母细胞,然后采用电激活的方法激活兔卵母细胞,观察细胞骨架抑制剂对兔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和孤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不同的电激活液,即甘露醇、Zimmerman氏和山梨醇对兔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7.5μg·mL^-1细胞松弛素B处理卵母细胞后孤雌激活,其2-细胞胚率(82.2%)和囊胚发育率(43.4%)与对照组(76.4%和51.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1μg·mL^-1秋水仙素处理兔卵母细胞,兔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2-细胞胚率(64.9%)和囊胚发育率(23.8%)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用细胞松弛素B和秋水仙素共同处理的2-细胞胚率(62.5%)和囊胚发育率(30.9%)与秋水仙素单独处理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秋水仙素对兔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影响比CB更大。通过免疫荧光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骨架抑制剂处理后,经孤雌激活获得的囊胚中,微丝和微管结构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主要比较了离子霉素、电脉冲两种方法激活牛、羊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效率。两种激活方法中。牛胚胎卵裂率无显著差异(90.61%对94.40%,P〉0.05),而离子霉素激活胚胎的囊胚发育率极显著高于电激活方法(12.3%对2.4%,P〈0.01)。两种方法对羊胚胎的研究中,羊胚胎卵裂率无显著差异(72.4%对77.4%,P〉0.05)。但是离子霉素激活胚胎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电激活方法(3.67%对10.40%,P〈0.05)。本试验中还比较了用化学激活法(离子霉素)激活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后,用SOFaa体系培养,换液与不换液对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4天不换液的胚胎卵裂率和囊胚率极显著高于换液的胚胎(11.64%对3.49%。P〈0.01)。  相似文献   

5.
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用TSA处理鼠核移植胚胎可显著提高胚胎的囊胚率。检验TSA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以及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及胚胎培养液中添加TSA,比较不同浓度TSA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不同浓度TSA对孤雌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以及TSA处理不同时间对孤雌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5nmol/LTSA处理对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无显著影响,却显著提高了卵母细胞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P〈0.05);(2)50nmol/LTSA处理显著提高了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及囊胚率(P〈0.05);(3)50nmol/LTSA处理24h能显著提高胚胎的卵裂率及囊胚率(P〈0.05,82.1%±2.6%和37.4%±3.1%)。结果表明TSA对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nmol/L的添加量对卵母细胞的体外胞质成熟具有促进作用;胚胎培养基中添加50nmol/LTSA处理24h能提高孤雌胚胎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验比较不同发育天数所得的早期囊胚和扩张囊胚的冷冻效果,以期找出冷冻前胚胎最佳发育时期及囊胚类型。以猪孤雌激活胚胎为材料,分别取培养到第5、6、7天所得的早期囊胚(EB)和扩张囊胚(B)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解冻后对其复苏率和内细胞团数损伤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表明:发育第5天所获早期囊胚和扩张囊胚复苏率(32.26%、44.78%)好于第6天(22.45%、35.09%)和第7天(8.33%、32.65%),各发育天数所获扩张囊胚复苏率差异不显著(P>0.05),发育至第5天和6天的早期囊胚复苏率显著高于第7天(P<0.05);在内细胞团损伤比例上,虽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第5天和第6天组损伤低于第7天组。结果提示,在孤雌激活后第5天选取扩张囊胚进行冷冻,解冻后所得冷冻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主要探讨冷冻前细胞松弛素B(CB)预处理水牛MⅡ期卵母细胞对其冷冻效果的影响。以水牛MⅡ期的卵母细胞为材料,通过玻璃毛细管(GMP)和玻璃化冷冻液EDS33(16.5%EG+16.5%DMSO+Sucrose)对水牛MⅡ期的卵母细胞进行两步法玻璃化冷冻保存,即卵母细胞首先放入预平衡液(7.5%EG+7.5%DMSO+Sucrose)中平衡3min,然后再移入玻璃化冷冻液中30s后装管直接投入液氮。冷冻前卵母细胞随机分为2组,一组用7.5μg/mLCB预处理30min,另一组未用CB预处理作对照组。然后都冷冻保存。解冻是在蔗糖浓度逐渐降低的解冻液中进行的。解冻后存活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以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作为评定卵母细胞冷冻效果的指标。结果发现,GMP组和GMP+CB组卵母细胞解冻后的存活率(88.89%、94.20%)和培养后发育到囊胚的比率(8.82%、14.55%)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GMP组和GMP+CB组存活卵母细胞激活后的分裂率差异显著(32.69%、55.56%,P〈0.05),所以细胞松弛素B预处理可以提高GMP冷冻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8.
3种中药单体成分对猪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建立良好的猪胚胎体外培养体系,以体外成熟培养的卵母细胞为材料,研究中药单体成分川芎嗪(Lig)、小檗碱(BR)和淫羊藿苷(Ica)对猪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以NCSU-23基础培养液为对照组,采用同一种孤雌激活方案,在培养液NCSU-23中分别添加中药单体成分川芎嗪、小檗碱和淫羊藿苷的小、中、大剂量(Lig1、Lig2、Lig3;BR1、 BR2、BR3;Ica1、Ica2、Ica3)为3个试验组,比较了各组猪孤雌激活早期胚胎的发育效果,从而进行中药单体成分最佳浓度的筛选。结果显示:①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至48 h的卵裂率和第7天的囊胚发育率, Lig1组与对照组和Lig2组之间差异显著(P< 0.05),与Lig3组差异极显著(P<0.01)。②BR2组的卵裂率与对照组和BR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BR1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7天囊胚发育率BR2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Ica2组胚胎发育至48 h的卵裂率和第7天的囊胚发育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NCSU-23基础液中添加3种中药单体成分最佳浓度均能显著提高猪孤雌胚体外发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对猪孤雌胚胎和克隆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猪体外胚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CB以及不同孵育时间的处理,筛选出CB对猪早期胚胎发育的最适浓度和最佳孵育时间,同时通过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猪体外囊胚孵化期的细胞数差异,进一步研究CB对孤雌胚胎和克隆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添加CB浓度为7.5 μg/mL时孤雌胚胎和克隆胚胎的卵裂率分别为85.00%和90.23%,囊胚率为35.68%和42.58%,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采用7.5 μg/mL CB处理电激活后的孤雌胚胎和克隆胚胎,孤雌胚胎孵育4 h组的卵裂率(83.80%)和囊胚率最高(35.39%),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 < 0.05),而克隆胚胎孵育6 h组的卵裂率(83.98%)和囊胚率最高(55.62%),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 < 0.05)。此外,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未添加CB处理的孤雌胚胎在囊胚孵化期的细胞平均数为28个,CB处理组的孤雌胚胎和克隆胚胎细胞平均数分别为36和52个,处理组和未处理组细胞数差异显著(P < 0.05)。结果表明,猪体外孤雌胚胎用7.5 μg/mL CB 处理4 h可获得较高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体外克隆胚胎用7.5 μg/mL CB 处理6 h卵裂率及囊胚率最高,且囊胚期内细胞团细胞总数最多。CB处理有利于体外胚胎早期发育,提高克隆胚胎移植受孕率。  相似文献   

10.
以猪孤雌激活囊胚为材料,囊胚透明带消化后采用全胚培养,培养液中添加不同培养成分或因子(如FGF2,LIF,2i等),以及选择不同的初始培养液体积来筛选猪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建系的优化培养体系。囊胚内细胞团形成的细胞集落采用胰酶消化传代。结果显示:透明带消化后,囊胚贴壁率显著升高(19.4%VS.8.8%)(P〈0.05);初始培养液体积比平常培养液体积(0.30mL/孔,24孔培养板)减半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其贴壁率(91.7%VS 20.0%)(P〈0.01),而且获得了可传至7代的类ES细胞系2株,碱性磷酸酶染色成阳性;当用2i因子(CHIR99021和PD03025901)去替代培养液中的FGF2,囊胚贴壁率(29.400VS53.3%)和原代集落形成率(20.0%VS 87.5%)反而显著下降(P〈0.01)。这表明培养液添加了FGF2和LIF(不舍2i因子),用24孔板培养,最初培养体积为0.15mL,透明带消化的培养体系比较适合猪孤雌激活胚的ES细胞建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了①离子霉素(Ion)+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②Ion+放线菌酮(CHX)、③体积分数7%乙醇+6-DMAP、④体积分数7%乙醇+CHX四种不同化学激活方法对牛胞质内卵丘细胞全细胞注射法所获得重构胚的激活及前期发育的影响。Ion和7%乙醇的处理时间为5min,6-DMAP的处理时间为4h.CHX的处理时间为5h。结果表明,重构胚与颗粒细胞单层细胞共培养2d后,各组卵裂率分别为52.7%、51.5%、53.2%和54.0%.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8d后,①组激活的囊胚发育率(20.0%)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5%、10.2%和6.1%;培养10d后,①组激活的囊胚孵化率(10.7%)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2.3%、3.0%和1.8%。表明,4种激活方法均可以有效地激活重构胚,但Ion+6-DMAP法激活重构胚的囊胚率和囊胚孵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说明Ion+6-DMAP激活法有利于牛重构胚的发育.可以获得较理想的囊胚率.是胞质内全细胞注射法克隆的理想激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从猪卵巢上获取的卵母细胞根据卵丘细胞层数的多少分为两类,并将这两类卵母细胞进行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和孤雌激活,以验证两类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结果显示,将两类卵母细胞分别进行成熟培养时,优级卵的成熟率高于次级卵(67.42±177;1.52%vs 48.33±177;2.85%),且差异极显著(P<0.01);将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后,优级卵的囊胚率高于次级卵(58.00±177;2.88% vs 41.00±177;6.40%),且差异极显著(P<0.01),但囊胚总细胞教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将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后,优级卵的囊胚率、囊胚总细胞数均高于次级卵(18.00土5.70% vs 4.25±177;2.31%,41.7±177;3.33 vs 36.2土2.10),且差异极显著(P<0.01);进行受精卵孵育时,未去除卵丘细胞的胚胎卵裂率、囊胚率、囊胚总细胞数均高于去除卵丘细胞的(88.14土7.48% vs 58.69±177;2.89%,51.2±177;7.33% vs 11.92±177;2.29%,41.7±177;3.33 vs 36.8±177;3.15),且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说明:卵丘细胞层数较多的卵母细胞成熟率高,且其孤雌和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潜能也好;卵丘细胞存在时,有助于卵母细胞的受精及以后的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3.
特克赛羊杂交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产肉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进特克赛公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特克赛×甘细F1平均妊娠期比对照组相差2~3 d,产羔率、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分别高2、6、4个百分点,羔羊成活率低2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率为120%;特克赛×甘细F1的初生重、断奶重比对照组分别高16.6%和24%,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0.10 k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比对照组分别高4.58 kg和3.66 kg,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提高了5.75个百分点(P0.05)。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对杜长大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紫花苜蓿鲜草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60 kg左右健康的杜长大生长肥育猪60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不饲喂紫花苜蓿鲜草,3个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10%、15%、20%紫花苜蓿鲜草。结果表明,试验各组间的均增重和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2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10%紫花苜蓿组(P<0.05);每千克增重所需饲料成本,10%、15%、20%紫花苜蓿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3.43%、12.21%、14.24%。干物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20%紫花苜蓿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粗蛋白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对照组最高,极显著高于3个试验组(P<0.01);粗纤维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以20%紫花苜蓿组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紫花苜蓿组(P<0.01)。血清总蛋白、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对照组与10%紫花苜蓿组、20%紫花苜蓿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5%紫花苜蓿组(P<0.05);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皮率、骨率、3点平均背膘厚、6~7肋背膘厚、眼肌面积、皮厚、胴体斜长、胴体直长及前、中、后躯占胴体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率,3个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肥肉率,3个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小肠长和小肠重、大肠长和大肠重、肾重、心重、肺重、膀胱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重,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紫花苜蓿组、2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重,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肉色、大理石纹、熟肉率、失水率、滴水损失及pH1、pH2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粗蛋白质,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水分、干物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紫花苜蓿鲜草促进了生长肥育猪增重、降低了饲料成本,对血液理化指标无不良影响,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背膘厚、提高了瘦肉率,改善了胴体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紫花苜蓿鲜草适宜添加比例为15%。  相似文献   

15.
绵羊胚胎移植受胎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探索绵羊胚胎移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体况受体、供受体发情时间差、胚胎质量、单侧卵巢黄体数量及移植胚胎数量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体况较好组、体况中等组、体况较差组受胎率分别为67.62%、63.44%、52.08%,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同步差在0h、±6h、±12h的受胎率分别为72.73%,68.18%,66.67%,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A级胚胎的受胎率(67.24%)高于B级胚胎的受胎率(42.86%),差异显著(P<0.05);1个黄体的受胎率为61.76%,2个黄体的受胎率比1个黄体的高出3.69%,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两枚胚胎的受胎率(69.77%)高于移植一枚胚胎的受胎率(62.5%),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探讨程序化冷冻与玻璃化冷冻对小鼠GV期卵母细胞及二细胞期胚胎的复苏率及其发育潜能的影响。通过小鼠的卵母细胞与早期胚胎的不同冷冻方法的比较,为后续阿旺绵羊的胚胎冷冻保存提供参考。采用程序化冷冻与玻璃化冷冻技术,分别冷冻小鼠GV期卵母细胞及二细胞期胚胎,复苏后培养,比较不同冷冻处理后的复苏率、成熟率与囊胚率。小鼠GV期卵母细胞程序化冷冻复苏率(48.00%±5.29%)显著低于玻璃化冷冻复苏率(65.00%±5.00%),有统计学差异(P=0.0147<0.05);而程序化冷冻后复苏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率略高于玻璃化冷冻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小鼠二细胞期胚胎程序化冷冻组复苏率(76.00%±2.00%)显著高于玻璃化冷冻组复苏率(70.00%±2.00%),有统计学差异(P=0.0213<0.05);冷冻后复苏胚胎发育的囊胚率程序化冷冻略低于玻璃化冷冻及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颗粒细胞单层共培养体系,实验研究了颗粒细胞单层体外培养时间、颗粒细胞单层的种属及更换培养单层时间对黄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培养0、2d和4d后的颗粒细胞单层用于胚胎的体外共培养,3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84.47%/40.23%、78.49%/36.99%和71.55%/25.30%;来自黄牛、小鼠和猪的颗粒细胞单层在支持黄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第4天更换培养单层的囊胚率最高(55.17%),与不更换单层的对照组(41.25%)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