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研究清热康口服液解热抗炎作用,试验采用内毒素致热家兔发热模型和干酵母致热大鼠发热模型观察清热康口服液对实验动物的解热作用;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胀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观察清热康口服液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的清热康口服液对内毒素致热家兔和干酵母致热大鼠具有很好的解热作用,对巴豆油致耳胀和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家兔24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组和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组等4组,用细菌内毒素致热,记录4 h内体温变化,观察解热效果。结果表明,临床有效剂量的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对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择柴胡提取物和氟尼辛葡甲胺为栓剂主药,采用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和PEG混合物为基质制备复方柴胡提取物中空栓。以药物与基质的比例(A)、药液温度(B)及脱模时间(C)为考察因素,以外观质量和融变时限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中空栓制备工艺并对栓剂进行质量控制。正交试验结果选取栓剂制备工艺为A2B2C2,即药粉与基质间比例为1:2,药液温度50℃,脱模时间25 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栓剂中柴胡总皂苷含量稳定,工艺可行,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毒清浸膏的解热效果。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模型和蛋白胨致热模型两种实验性发热模型。结果:温毒清浸膏对两种发热模型均具有缓慢而持久的抑制作用。结论:温毒清浸膏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热是动物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发病过程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而细菌内毒素又是广泛存在的外源性致热原,许多动物发热性疾病与内毒素有关。为了筛选有良好解热作用的中草药,有效地防治内毒素性发热,本试验采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观察了热毒清注射液对发热的防治作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克感胶囊对实验动物的解热镇痛作用,采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导致家兔发热模型,测定克感胶囊对高温家兔的解热作用和采用小鼠扭体法,测定克感胶囊对小鼠的镇痛作用。试验结果证实,克感胶囊可明显降低发热家兔的体温和抑制小鼠扭体反应。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1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药伤寒头的解热作用,试验用消毒脱脂牛奶制造家兔发热模型,以小柴胡为对照药物,同时设立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记录24 h内各组动物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发热指数(TRI)及热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伤寒头能降低TRI(D<0.05),热程也缩短(P<0.05).说明伤寒头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其中10 g/只的剂...  相似文献   

8.
鸡胆汁有效成分Tau和CA的解热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毒素致热法和异性蛋白致热法研究了鸡胆汁有效成分牛磺酸(Tau)和胆酸(CA)的解热镇痛作用。结果显示,低剂量Tau解热作用不显著,高剂量Tau分别对内毒素和蛋白胨所致体温升高1h和3h有显著解热作用。CA对内毒素所致发热体温无显著影响,高剂量CA对蛋白胨所致发热1-3h有显著解热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证实Tau和CA对热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板连败毒口服液(BBO)的解热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48只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6组(8只/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布洛芬)、BBO低剂量组、BBO中剂量组、BBO高剂量组。阴性对照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mL/kg;其余各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330mL/L脱脂牛奶溶液4mL/kg建立发热模型。造模1h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BBO(0.6、1.2、2.5g/kg),连续3次,每次间隔1h;阳性药物组灌胃给予布洛芬水溶液(0.03g/kg)连续3次,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次,每次间隔1h。造模后每1h测定体温一次,连续监测5次,观察BBO对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监测完最后一次体温后麻醉家兔取下丘脑,ELISA检测下丘脑中与炎性发热相关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环磷酸腺苷(cAMP)和前列腺素E2(PGE2)等,探讨BBO的解热机制。结果表明,BBO能够显著降低家兔体温;能够显著降低下丘脑中IL-1β、IL-6、cAMP、PGE2的含量。BBO的解热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IL-1β、IL-6、PGE2等内生致热源从而降低cAPM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0.
柴胡、黄芩是古方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的核心药对。为了考察小柴胡汤和柴芩煎液的解热作用,以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20μg/kg,80μg/kg)腹腔注射,建立SD大鼠发热模型。将试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模型组、小柴胡汤组、柴芩煎液组,每组6只。绘制各组平均体温变化(△T)曲线,比较各组体温变化。结果显示:小柴胡汤组和柴芩煎液组大鼠在给药后多个观察点的体温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小柴胡汤组和柴芩煎液组的解热作用没有明显差异。这提示:小柴胡汤的核心对药柴胡、黄芩的煎液在解热方面与全方的作用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的解热镇痛效果,方法一:选取基础体温正常的健康新西兰兔,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静脉注射60 EU/kg体重的细菌内毒素进行致热,致热成功后开始给药,观察药物对发热新西兰兔的解热效果;方法二:选取正常小鼠,各组于给药后30 min腹腔注射0.5%的冰醋酸溶液0.2 m L,注射后立即观察1 5min内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计算扭体反应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对细菌内毒素所致新西兰兔发热的解热效果和对醋酸所致小鼠的镇痛效果,均优于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  相似文献   

12.
用利多卡因溶液封闭家兔肾门穴,测察针刺家兔封闭的肾门穴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的降热效应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家兔封闭的肾门穴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无降热作用,封闭组的发热高度(△T℃)、发热指数(TRI_4cm~2)与发热组相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是,与针刺组相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而单纯利多卡因穴位封闭本身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无影响。同时,利多卡因穴位封闭抑制针刺降热效应的同时,脑脊液中cAMP含量也明显增加,此时针刺组脑脊液中cAMP含量呈明显减少,两组间cAMP含量进行比较,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作者推断,利多卡因穴位封闭可能使感觉神经末稍或感受器丧失接受针刺的功能,不能将冲动传入中枢,致使脑脊液中cAMP含量未能减少,发挥抑制的降热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新兽药氟尼辛葡甲胺的解热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鼠醋酸扭体法、家兔蛋白胨致热法对氟尼辛葡甲胺的解热、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尼辛葡甲胺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和对照组相比,氟尼辛葡甲胺4个剂量组(1.25、2.5、5、10 mg/kg)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达100%。2.5 mg/kg的氟尼辛葡甲胺镇痛率即达82.7%,明显强于双氯芬酸钠(65.4%)和安乃近(58.7%)。对蛋白胨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效果,氟尼辛葡甲胺高剂量组(4 mg/kg)优于安乃近组(0.2 g/kg)(P〈0.05)和氨基比林组(0.2 g/kg)(P〈0.01)。中剂量氟尼辛葡甲胺组(2 mg/kg)作用稍逊于安乃近组,但差异不显著。低剂量氟尼辛葡甲胺组(1 mg/kg)作用与氨基比林组相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黄连叶、须、根的浸膏、原粉对内毒素致大耳兔发热、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将大耳兔和大鼠各分为9组,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索致大耳兔发热,皮下注射酵母溶液致大鼠发热,致热后模型组一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二灌胃阿司匹林溶液,其余6组分别灌胃黄连叶、须、根的浸膏和原粉,记录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大耳兔和大鼠的体温,描绘平均升温曲线。结果是黄连根的浸膏和原粉对发热大耳兔、大鼠的体温有极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黄连须浸膏和原粉对发热大耳兔、大鼠的体温有较强的降低作用(P<0.05),黄连叶的浸膏和原粉对发热大耳兔、大鼠有降温作用,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且浸膏组的降温效果好于对应的原粉组、表明黄连须对内毒素致大耳兔和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效果强于黄连叶,对于开发成中兽药具有一定的价值,而黄连叶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乳病康注射液的药效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病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有良好的效果.采用纸片法药敏试验研究其抗菌作用;采用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试验研究活血化瘀作用;采用大鼠蛋清性足趾肿胀试验研究抗炎作用;采用2,4一二硝基苯酚2%水溶液致热家兔试验研究解热作用;采用0.6%冰醋酸致痛小鼠试验研究镇痛作用.结果:乳病康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蛋清性足趾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致热家兔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对致痛小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表明:乳病康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抗菌、活血化瘀、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谦  宋晓红 《四川畜牧兽医》2013,40(6):22-23,25
为了验证清瘟败毒饮的解热抗炎作用,本试验采用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建立家兔发热模型,观察清瘟败毒饮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清瘟败毒饮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清瘟败毒饮能明显抑制内毒素引发的家兔发热反应,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清瘟败毒饮具有一定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美洛昔康片的解热、镇痛效果,为其在兽医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通过对新西兰兔肌肉注射蛋白胨建立致热模型以及对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乙酸溶液建立扭体疼痛反应模型,用美洛昔康片进行相应的治疗,考察其解热镇痛作用。结果显示:美洛昔康片各剂量组对由蛋白胨引起的发热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美洛昔康片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乙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镇痛率均超过80%。研究结果表明:美洛昔康片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难溶性兽药芬苯达唑(fenbendazole, FBZ)的水溶性和溶出度,提高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恒温磁力搅拌法,配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芬苯达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FBZ-Me-β-CD)。通过设计单因素正交试验,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产率为指标,研究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相溶解度试验,根据5种不同环糊精对药物的增溶效果,确定最佳包合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包合物的溶解度、包合率及体外溶出度进行检测;最后,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SEM)对包合物的物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搅拌时间3 h、转速600 r/min、主客摩尔比1∶3,温度50℃,最佳包合材料为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02 mg/mL,是芬苯达唑原药(0.3μg/mL)的4万倍。包合物的体外溶出度是芬苯达唑原药的7倍。包合物的平均产率、包合率分别为89.50%和29.20%,经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鉴定,芬苯达唑和环糊精处于非晶体结构的包合状态。【结论】本研究通过制备芬苯达唑环糊精包合物,提高了难溶性药物芬...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复方玉柴注射液的解热、抗菌抗炎作用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观察药物的解热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药物的抗菌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单核巨核细胞吞噬试验、碳廓清试验和相关指标的测定观察药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复方玉柴注射液可抑制家兔体温升高,对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有抑制作用,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DNCB引起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提高小鼠的脏器指数。结论:复方玉柴注射液有良好的解热、抗菌抗炎作用,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连翘酯苷稳定性较差,限制了药物制剂制备及临床应用的问题,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研制连翘酯苷注射剂,利用研磨法制备连翘酯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表征分析表明包合物光谱和熔点发生变化,对光稳定性和热加速实验稳定性明显增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鸡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表明连翘酯苷包合物与连翘酯苷药物动力学差异较小,血液中包合态药物能较快发生脱包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