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健康桑蚕消化道来源的肠球菌(Enterococus)中发现了α、β和γ(非)溶血性的菌株都有,而且β-溶血性菌株的分离比例较高(22.5%)。这些β-溶血性菌株只在厌氧条件下得到好的表达。在API20STPEP(V.5.0)系统中这些菌株主要是一些Ent.durance菌株和不能认定菌株。  相似文献   

2.
微粒子病家蚕消化道内肠球菌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健康家要、感染微粒子病家蚕,以及感染细菌性肠道病家蚕的消化道分离了200株肠球菌,并进行了数值分类学鉴定,以探讨家蚕消化道中肠球菌的生态学分布和家蚕微孢子与肠球菌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健康蚕相比,4龄或5龄起蚕添食微孢子的微粒子病家蚕消化道内,肠球菌的数量分别增加5.5×10~5倍和0.74×10~2倍;菌种数从6个分别下降为3个和4个;生化表型数从27个分别下降为13个和14个;在菌种分布上,Ent.avium的分布频率从健康蚕的56%分别下降至20%和38%,而Ent.faecium的分布频率从健康蚕的2%分别上升至40%和16%;分离菌株共有59个生化表型。  相似文献   

3.
鲁兴萌  金伟 《蚕桑通报》1999,30(2):15-17
从健康桑蚕消化道来源的肠球菌中发现了α,β和γ溶血性的菌株都有,而且β-溶血性菌株分离比例较高,这些β-溶血性菌株只在厌氧条件下得到好的表达。在API20STPEP系统中这些菌株主要是一些Ent.durance菌株和不能认定菌株。  相似文献   

4.
对102例临床型和187例隐性型乳房炎病例的奶样进行了细菌学分析。临床型病例中,85.3%的乳样检出了细菌,检出率高于隐性乳房炎病例(72.2%)。传染性病原,包括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牛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bovis),在临床型病例中的检出率是41.2%,隐性型病例中的检出率是39.5%,是检出率最高的一类致病菌。临床型乳房炎的另一类重要致病菌是环境性细菌。本研究检出的这类致病菌有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uberis),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faecalis),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bovis),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和变形杆菌(Proteusspp.),检出率是20.6%,而隐性乳房炎中的检出率只有2.2%。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staphylococci,CNS)在两类乳房炎中的检出率分别是14.7%和13.4%。此外还检出了一些乳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McMaster′s method 对西宁市苏家河湾兔场球虫病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兔球虫病感染率和o .p .g 值分别是:30 ~40 日龄100 % (35 只/35 只) 。5 685(1 200 ~19 400) ;90 ~120 日龄867 % (13 只/15 只) ,1760(0 ~7400) 。球虫种类共发现6 种:穿孔艾美尔球虫( Eimeria perforans) ,大型艾美尔球虫( E.magna) ,中型艾美尔球虫( E.media) ,小型艾美尔球虫( E.exigna) ,肠艾美尔球虫( E.intestinalis) 和斯氏艾美尔球虫( E.stiedae) 。  相似文献   

6.
家蚕肠球菌对微孢子虫体外发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鲁兴萌  汪方炜 《蚕业科学》2002,28(2):126-128
肠球菌在家蚕消化道内的高频分布和具有丰富表型的特点 ,使其成为家蚕病害生物防治的良好可利用微生物。本试验从家蚕细菌性肠道病病蚕消化道内分离了甘露醇酵解酶、山梨醇酵解酶和糖元酵解酶表型不同的4个肠球菌菌株。菌株培养上清对家蚕微孢子虫的体外孢子发芽抑制试验表明 :肠球菌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的发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抑制效果的绝对值达 31 4 9%~ 4 3 5 6 % ,相对值达 4 8 18%~ 5 0 5 6 % ,菌株间未显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方法扩增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株(BmNPVsu)的IE-1启动子全序列并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mNPVsu的BmNPVsu启动子符合真核生物启动子特点,在其序列中有典型的增强子类似元件、加帽位点、TATA盒等基序。与GenBank报道的其它几种NPV病毒基因组中的IE-1启动子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BmNPVsu与IE-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T_3株)、AcMNPV(首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OpMNPV(黄衫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分别为99.5%、96.4%、66.2%和50.2%。根据各NPV基因组中IE-1启动子序列分析了几种NPV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取3月龄断奶小尾寒羊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只去势公羊,2只母羊)进行气体能量代谢试验。试验表明,日粮代谢能浓度为2300~2700kcal/kgDM、食入代谢能2600~4800kcal/kgDM时,甲烷气(CH4)呼出量24~33L/d,CH4能(CH4E)220~310kcal/d,甲烷能占食入总能的6%~9%,呼出气体甲烷浓度约为010%~017%。甲烷能与食入总能回归关系为:3~5月龄:CH4呼出量(L/d)=87106+00052x;CH4E(kcal/d)=789727+00500x;CH4E/GEI(%)=101504-00008x。5~7月龄:CH4呼出量(L/d)=115215+00045x;CH4E(kcal/d)=1088830+00428x;CH4E/GEI(%)=119441-00012x。  相似文献   

9.
日粮中添加浓缩大豆磷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选出壳重相近、发育正常的400只1日龄的爱拔益加(ArborAcre)雄性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研究近似能量和等蛋白情况下用改性浓缩大豆磷脂(SL,丙酮不溶物含量为62%)替代基础日粮(对照组)中豆油的25%、75%和100%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在1周~3周,对照组、25%SL、75%SL和100%SL组改性浓缩大豆磷脂的添加量分别为0%、1%、15%和25%,大豆油添加比例分别为25%、15%、1%和0%。在4周~6周,4组改性浓缩大豆磷脂的添加量分别为0%、15%、25%和35%,大豆油添加比例分别为35%、20%、1%和0%。在第7周,4组改性浓缩大豆磷脂的添加量分别为0%、2%、35%和45%,大豆油添加比例分别为45%、25%、1%和0%。结果表明,利用改性浓缩大豆磷脂替代肉仔鸡日粮中大豆油的25%具有较好的饲料转化效率。用改性浓缩大豆磷脂替代肉仔鸡日粮中大豆油的25%、75%和100%,对7周龄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腿肌比例和胸肌比例无显著影响。用大豆磷脂完全替代肉仔鸡日粮中的大豆油对7周龄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无显著影响,而且有提高屠宰率、降低腹脂、改善肉质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浙农大1号意蜂(E_a)和本地意蜂(E_b)的工蜂、蜂王、雄蜂的发育时龄(从卵到成虫羽化)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E_a和E_b的平均发育时龄,工蜂分别为504.7和506.8小时,蜂王分别为387.5和395.5小时,雄蜂分别为581.5和585.6小时。E_a和E_b三型蜂的发育时龄均存有差异,E_a的工蜂、蜂王、雄蜂发育时龄分别比E_b缩短2.1、8.0和4.1小时。此外,还发现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比未受精卵快。  相似文献   

11.
家蚕来源肠球菌DNA多态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从家蚕消化道中分离的表现为生理生化特性多样性的14个肠球菌分离菌株和3个标准菌株进行了DNA多态性研究。应用筛选的8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625个位点,其中997%为多态性位点,表明供试菌株具有丰富的DNA多态性。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供试菌株分为Entfaecalis、Entfaecium、Entcasseliflavus、Entavium等4个类群,与其数值鉴定结果呈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12.
家蚕消化道来源蒙氏肠球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从家蚕消化道内分离出的4株肠球菌(C1、GC、FD、A20)的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并与肠球菌种特异性探针序列进行了比较。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除A20外,C1、GC和FD与蒙氏肠球菌种的特征基本一致。由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知,分离菌株均与蒙氏肠球菌(Ent.mundtiiAJ301836)有高度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内位于同一分支。分析肠球菌种特异性探针序列,分离菌株的16S rDNA含有与蒙氏肠球菌种特异性探针完全相同的序列。因此认为家蚕消化道内存在蒙氏肠球菌。  相似文献   

13.
桑树不同季节施用杀虫剂虫螨腈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螨腈因其对家蚕的低毒性而成为桑树害虫防治药剂之一。为了确保桑园施用虫螨腈对家蚕的安全性,分别于春、夏、秋季对桑树喷施虫螨腈后,调查药剂对家蚕的残毒性及家蚕的中毒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桑树喷施虫螨腈对家蚕的残毒性差异较大。夏季以24%虫螨腈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喷施桑树后3 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基本安全,1000、2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5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已无致死性;春季3种浓度药液喷施后7 d采叶饲养仍造成3龄期家蚕100%死亡。夏蚕期3龄期家蚕饲喂1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1h的桑叶后即出现中毒死亡,而中秋蚕期、春蚕期的3龄期家蚕食下相同毒叶分别在1、3d后才出现中毒死亡现象。此外,调查虫螨腈对不同龄期家蚕的残毒性,表明对5龄期家蚕的残毒性明显低于3、4龄期的家蚕,因此建议在家蚕4龄期之前尽量不用虫螨腈防治桑园害虫。  相似文献   

14.
家蚕后丝腺和脂肪体总RNA含量随着五龄期的增长而增加,在五龄中期达到最高水平.用Sepharose2B柱层析分离RNA各组分,观察到家蚕后丝腺rRNA,tRNA和mRNA的含量在五龄期的变化均与总RNA相对应.JHA ZR515处理家蚕后,后丝腺的RNA及其组分rRNA.tRNA和mRNA均明显增加.脂肪体RNA也有增加.这些结果显示出JHA增丝的原因可能与JHA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促进了丝素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家蚕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含量和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兴萌  金伟 《蚕业科学》1990,16(1):33-38
分析了家蚕幼虫五龄不同时间,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强弱,不同蚕品种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五龄起蚕过度饥饿对ASP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并调查了不同家蚕品种五龄不同时期添食Strcptococcus属细菌的致病情况.研究的结果证明: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与家蚕幼虫的强健性有关,ASP可能是家蚕幼虫防御细菌性胃肠病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另外,还发现了食桑期的蚕ASP由三种蛋白质组成,而起蚕比食桑期的蚕要少一种蛋白质组份.  相似文献   

16.
肖龙云  程嘉翎  王俊  王春华 《蚕业科学》2010,36(6):1047-1051
为了探究氟化物对家蚕的毒理作用,通过给家蚕5龄期幼虫添食NaF,检测氟化物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脂质过氧化物质丙二醛(MDA)、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变化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正常家蚕幼虫和氟化物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的MDA含量在5龄期均逐渐下降,但氟化物中毒家蚕的MDA平均浓度比正常家蚕升高了83.77%;GSH含量变化趋势为5龄第1天和第5天较高,第3天较低,但氟化物中毒家蚕5龄期的GSH浓度平均比正常家蚕下降了47.81%;氟化物中毒家蚕5龄期的GSH-Px和GST的平均活性分别比正常家蚕升高63.49%、39.22%,5龄第3天达到最高峰,5龄第1天和第5天较弱。初步分析认为家蚕幼虫血淋巴中MDA和GSH的含量变化以及GSH-Px和GST的活性变化,与家蚕氟化物中毒后体内氧自由基含量上升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家蚕氟化物中毒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The Vitek Gram-positive identification system (GPI, Vitek Systems, Inc., Hazelwood, MO) and the API Rapid Strep system (Analytab Products, Plainview, NY) were evaluated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streptococci isolated from bovine mammary glands and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biochemical methods. A total of 144 strains including Streptococcus uberis (60), S. dysgalactiae (32), S. agalactiae (15), S. bovis (15), Enterococcus faecium (10) and Ent. faecalis (12) were evaluated. All reference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correctly by both systems. Vitek GPI card system identified 94.4% of strains, including 95% of S. uberis, 93.8% of S. dygalactiae, 93.3% of S. agalactiae and S. bovis II, 90% of Ent. faecium and 100% of Ent. faecalis. Majority of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with a 90-99% level of confidence, with an average of 8 h needed for identification. The API Rapid Strep system identified 96.5% of strains correctly, including 95% of S. 96.9% of S. dysgalactiae, 93.3% of S. agalactiae, and 100% of S. bovis II, Ent. faecium, and Ent. faecalis. Majority of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with excellent level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exception of S. uberis, most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t 4 h of incubation.  相似文献   

18.
“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方法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技术方法的重新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不同时期用药,防效差异显著,其中老眠起2日龄用药效果最高,校正防效为57.9%;不同使用浓度防效差异显著,0.25%质量分数的防效最高,为68.5%;从增加用药次数的试验效果看,4龄期用药,并不能提高防效。生产中使用"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可采用二次用药法,即5龄起蚕2~3d进行第1次喷药,5龄起蚕6~7d进行第2次喷药。  相似文献   

19.
野桑蚕和不同家蚕品系幼虫体内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了野桑蚕和不同品系家蚕体内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并调查了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不同生长时期1-DNJ含量的变化。野桑蚕与家蚕、家蚕不同品系间的1-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野桑蚕全蚕粉中1-DNJ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平均为0.427 8%;家蚕以黄血蚕最低,平均0.220 5%。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的1-DNJ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家蚕血干粉中的1-DNJ含量最高,质量分数达0.848 7%;其次是中肠、体壁和脂肪体组织,分别为0.512 2%、0.472 2%、0.308 5%;而在丝腺中几乎检测不出1-DNJ。家蚕5龄幼虫体内1-DNJ含量随发育时期呈明显变化,5龄第4天含量最高,达0.329%,第5天以后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0.
小蚕期个体形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别家蚕品种的真实性及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目前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实用的方法。研究发现,采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放大观察蚁蚕或1、2龄小蚕,不同蚕品种具有不同的蚕体颜色、斑纹、斑纹颜色和形状、体型等形体特征,这种形体特征与4、5龄大蚕的形体特征不同,据此可研究建立根据小蚕期形体特征鉴别家蚕品种及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