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猪伪狂犬病病毒(PRV)HNX株水平传播的能力及PRV活疫苗的保护效力,本研究通过以颈部肌肉接种PRV HNX株(2 m L 107 TCID50)的未免疫猪作为病毒的传染源,同居感染未免疫猪和Bartha-K61株活疫苗免疫猪,通过检测抗PRV的g B和g E蛋白抗体、中和抗体及干扰素水平等评估疫苗保护力,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同居感染猪排毒情况。结果显示Bartha-K61株活疫苗能够快速诱导免疫猪产生抗g B蛋白的抗体,但疫苗诱导产生的交叉保护中和抗体水平较低。同居感染期间,免疫猪和未免疫猪均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体温明显升高。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疫苗免疫能够减少免疫猪排毒,但不能阻止排毒,也不能阻止野毒感染。本研究结果表明Bartha-K61株活疫苗阻止PRV HNX株水平传播的效力是有限的,有必要更换疫苗病毒株。同居感染期间,每组感染猪均表现敏感,表明PRV HNX株病毒具有较强的水平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4,(10):11-14
2011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伪狂犬病免疫猪群相继暴发伪狂犬病疫情。为了探明伪狂犬病毒(PRV)流行毒株是否存在抗原变异,本研究从3个规模猪场3种PRV商品疫苗免疫的健康猪群中采集30份血清,经检测PRV gB ELISA抗体均为阳性,gE ELISA抗体均为阴性。采用PRV新流行毒株ZJ-01株和传统的LA毒株分别进行血清中和抗体测定,结果显示,3个毒株活疫苗免疫血清与ZJ-01株中和抗体效价明显低于其与LA株中和抗体效价。同时,ZJ-01株抗血清与ZJ-01株和LA株的中和抗体效价相似,其变异系数R值为0.2790.413,证明PRV分离毒株ZJ-01抗原性发生明显变异。本研究为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疫苗免疫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猪伪狂犬病疫苗对母猪和生产育肥猪的免疫效果。通过检测疫苗针对流行毒株(HuBei)产生的中和抗体和gB抗体,分析中和抗体和gB-ELISA抗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目前普遍使用的PRV疫苗免疫后诱导猪体产生的流行毒株中和抗体水平差异很大,大部分疫苗免疫后不能诱导猪只产生良好的流行毒株中和抗体,gB-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的相关性也不明显。猪场可以根据PRV的感染状态,合理运用能够产生中和抗体的疫苗免疫,配合合理的生产流程、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来控制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高频突变引发新疫情诊断的需求,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设计合成了针对PRV g B糖蛋白高度保守的抗原优势表位区肽段,命名为g B872。以此肽段为包被抗原,经条件优化建立了新型的PRV-g B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该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其仅对PRV血清检测为阳性,而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口蹄疫病毒(O型)、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主要猪源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最低检测下限血清稀释度为1∶128,高于IDEXX PRV/ADV g 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下限稀释度(1∶4),表明该方法敏感性高;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均低于10%,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与Bio Chek PRV-g 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90份临床血清样品,对比结果分析显示,两者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7.67%,总体符合率为97.78%;同时,采用该方法与IDEXX-g I(gE)和IDEXX-g B试剂盒分别对野毒感染血清和疫苗免疫血清同时检测,该方法可以准确识别野毒阳性血清和疫苗免疫阳性血清,与IDEXX两种试剂盒的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PRV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查出北京市郊区某规模种猪场隐性伪狂犬病感染猪并加以淘汰,达到净化猪场的目的,应用伪狂犬病病毒(PRV)gE蛋白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不同阶段猪群血清进行抽检。结果表明:该种猪场不同阶段猪均存在PRV gE抗体阳性猪,采取普检种猪并淘汰PRV gE抗体阳性猪、调整免疫程序、抓好综合性防控措施、采用PRV gB蛋白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免疫抗体等方法,使该种猪场猪的伪狂犬病得到了净化。说明用PRV gE蛋白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并淘汰PRV gE抗体阳性猪、调整免疫程序可以净化猪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抗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将PRV HeN1株全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后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筛选,获得了一株稳定分泌抗PRV g B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1E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Ab 1E7与PRV全病毒和真核表达的g B蛋白均能够反应。阻断ELISA试验显示MAb 1E7与PRV的结合可以被猪阳性血清阻断。抗体亚类鉴定显示MAb 1E7的重链为Ig G2b亚类,轻链为kappa链。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一系列截短的g B蛋白,最终确定1E7识别的抗原表位是~(81)SAEESLE~(87)。序列分析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表位在各PRV病毒株间相对保守。该MAb的制备为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检测PRV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阻断ELISA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猪伪狂犬病毒(PRV)主要免疫原性基因的抗原变异情况,本研究构建了PRV变异株JS-2012和弱毒疫苗株Bartha-K61的g B、g C和g D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基因枪途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对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进行交叉中和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显示,JS-2012和Bartha-K61株的g C蛋白和g D蛋白多抗对PRV JS-2012变异株、SC经典强毒株和Bartha-K61弱毒疫苗株的交叉中和效价均无显著差异;而两个病毒株的g B蛋白多抗对JS-2012和SC株的中和效价较低,分别为1∶29.0~56.7和1∶56.2~137.0,对Bartha-K61株以及其他毒力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株的中和效价较高,分别为1∶75.0~490.0和1∶198.6~986.9,差异显著,推测该结果可能与PRV毒力基因缺失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鉴定PRV流行株的抗原变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军  许光勇 《猪业科学》2020,37(6):82-83
试验主要通过连续追踪仔猪群PRV g E和g B抗体,分析抗体滴度、S/N值和阳性率,制定科学的免疫方式,评估Bartha株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控制与净化PRV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RV疫苗首免日龄为9周,Bartha株疫苗控制PRV野毒感染仍有效果,免疫效果C组优于B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状况及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2018年在湖南省14个市州208个规模猪场采集4288份猪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伪狂犬病毒抗体。结果显示,免疫猪PRV gB抗体个体阳性率为78.1%,PRV gE抗体个体阳性率为21.0%,场阳性率为38.9%;从不同养殖规模来看,存栏量在1000头以上的大型猪场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2.9%;在季节分布上,夏季猪群的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5.1%;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以种母猪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6.2%。表明猪伪狂犬病在湖南地区仍广泛流行,野毒感染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免疫后对PRV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的保护效果,本研究对试验猪分别免疫PRV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和PRV活疫苗(Bartha-K61),免疫后第0、7、10、14、17、21、24和28天采血测定PRV gB抗体,并分别使用PRV流行毒株HN1201株和经典毒株闽A株测定免疫后第0、7、14、21和28天血清的中和抗体水平,于免疫后第28天分别使用HN1201株和闽A株攻毒并观察,之后测定体温,测定攻毒后第7和14天PRV gE抗体,及攻毒后0~8 d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HN1201-ΔgE免疫组较Bartha-K61免疫组gB抗体和中和抗体产生早,且抗体水平较高。两个免疫组试验猪在攻毒后虽然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HC)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均为阴性,但HN1201-ΔgE免疫组试验猪脏器未见任何病理损伤,Bartha-K61免疫组试验猪部分脏器具有病理损伤。与未免疫对照组相比,2个免疫组试验猪在HN1201株和闽A株攻毒后,gE抗体转阳时间晚且排毒率低,HN1201-ΔgE免疫组gE抗体水平整体均低于Bartha-K61免疫组,攻毒后排毒检测中,Bartha-K61免疫组于2个毒株攻毒后第3~5天可检测到排毒,而HN1201-ΔgE免疫组全程未检测到排毒。研究结果表明,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对PRV流行毒株和经典毒株均可提供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江苏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和免疫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2016年采集的2 715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 gE和gB抗体检测。结果显示:PRV gE样品阳性率为18.49%,场点阳性率为25.07%;PRV gB样品阳性率为55.35%,场点阳性率为70.21%。结果表明:江苏省PRV野毒感染情况较严重,且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各地市的防控效果差异较大;规模场是净化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检测猪源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AH02LA株作为疫苗后选株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本研究对4日龄初生仔猪和产前1个月妊娠母猪免疫LA2017株后的安全性、28~35日龄仔猪免疫效力以及免疫猪后排毒和同群传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滴鼻接种4日龄仔猪和肌肉注射产前1个月的妊娠母猪,均无任何临床症状,表明该疫苗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肌肉注射接种28~35日龄的仔猪,免疫后7 d产生对PRV变异株AH02LA的完全保护并且可以阻止排毒,免疫14 d后攻毒均未发病和排毒,而PRV Bartha K61株免疫猪后7 d攻毒,有4头猪出现了体温升高,鼻拭子样品均检出病毒,免疫后14 d和21 d时对试验猪攻毒,PRV Bartha K61株免疫组均有猪发病,且鼻拭子样品均检出病毒;在抗体产生水平方面,PRV LA2017株免疫后14 d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PRV中和指数抗体≥10 000,且维持至免疫后5个月,而Batha-K61组免疫后1个月至3个月针对PRV变异株AH02LA的中和指数仅为178~1000,且4个月就开始下降;在同群感染方面,PRV LA2017株肌肉注射接种28~35日龄仔猪后14 d内均未从鼻拭子和肛门拭子检出排毒,gB抗体全部转为阳性,同群非免疫接种猪PRV gB和gE的ELISA抗体均为阴性,表明PRV LA2017株安全性好,无横向传播,不引起同群感染。结果表明,PRV LA2017株作为疫苗株对猪伪狂犬变异株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Bartha K61株,该毒株安全性好、抗体水平高和持续时间长,是一株极具开发价值的猪伪狂犬病流行株的弱毒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7,(5):118-120
采用猪伪狂犬病毒(PRV)ZJ01株纯化病毒免疫BALB/c小鼠,利用融合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抗体筛选技术,制备并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P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B3和5C10,其中,2B3单抗为Ig G2a亚类,5C10为Ig G1亚类,轻链均为κ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PRV发生特异性反应。Western-blot结果表明,2B3单抗针对PRV g C蛋白,5C10单抗针对PRV g E蛋白。本研究为建立快速检测伪狂犬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猪伪狂犬病不同佐剂灭活疫苗对兔免疫原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离鉴定的猪伪狂犬病毒(HB—J株)以4种佐剂研制成4批灭活疫苗,以研究其对兔的免疫原性。疫苗分别免疫PRV抗体阴性兔后,用乳胶凝集试验法(LAT)和中和试验法(SNT)对试验兔进行血清抗体检测;于免疫后21、28d对试验兔分别进行攻毒,观察兔保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兔对不同佐剂的猪伪狂犬病疫苗均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反应,且当兔免疫后血清凝集价≥1:32或血清抗体中和指数≥1479或中和价≥1:16时,可以抵抗10LD50剂量强毒的攻击;当兔免疫后血清凝集价≥1:64或血清抗体中和指数≥2187或中和价≥1:32时,可以抵抗100LD50剂量强毒的攻击;4种佐剂灭活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gE和gI双基因缺失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SA738株的基础上,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标志,将gI-/gE-/PRV SA738转染BHK-21细胞,通过蚀斑法得到纯化的gI-/gE-/PRV SA738。毒价检测结果显示,TCID50由7.25下降至5.75,表明该病毒已被弱化,与预期结果相当。将该病毒灭活后,以不同滴度接种无母源抗体仔猪及妊娠母猪,安全性检测表明,gI-/gE-/PRV SA738对仔猪体温、生长,对妊娠母猪产仔及仔猪健康状况均无影响。随后将灭活的gI-/gE-/PRV SA738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分别接种家兔与仔猪,免疫后7、14、21、28d采血分离血清。经ELISA检测,家兔免疫后14d、仔猪免疫后7d均显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抗体中和试验表明,家兔免疫后14d抗体水平比7d显著升高,但至21d,抗体升高不明显;仔猪抗体水平至28d,中和抗体水平达到1∶262.23,与21d相比差异极显著。免疫后28d,采用100LD50PRV强毒攻击动物,进行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家兔免疫组只有一只出现轻微的一过性临床症状,未出现死亡,而对照组出现了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CVD-PRRS)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期,试验采用PCVD-PRRS二联灭活疫苗免疫4周龄仔猪,于免疫后7,14,21,30,60,90,120,150,180,210,240天采血,分别进行PCV-2、PRRSV的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测定,以测定疫苗免疫猪后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疫苗的免疫期。结果表明:4周龄仔猪在免疫后7天抗体开始出现,21天PCV-2ELISA抗体达峰值,30天中和抗体达峰值;30天PRRSVELISA抗体达峰值,21天中和抗体达峰值,所有猪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达180d以上;该疫苗的免疫期可达6个月。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山西某规模化猪场发病原因、感染猪伪狂犬病毒(PRV)毒株及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通过观察分析猪群生产指标、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采集病猪组织、血清和猪场使用的疫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病毒分离培养、PRV gC基因测序、中和抗体检测和ELISA抗体检测等方法,确诊疾病、鉴定病原、评估防控效果。表明猪场发病猪只检测PRV核酸阳性,从仔猪脑组织中分离到PRV,将其命名为PRV-TZ,母猪gE抗体阳性率从15.00%升高到84.62%,确诊猪场感染了PRV,且此毒株gC基因与国内2012年后流行变异毒株TJ、CD 2019和SN 2018等毒株同源性高达100.00%,与市场上HB2000弱毒疫苗同源性为99.70%,与C株弱毒疫苗同源性为95.82%,推断该猪场因免疫不能提供完全保护而造成猪只发病。猪场更换成HB2000疫苗免疫后2个月,母猪流产率降至0%,仔猪成活率恢复到发病前,针对PRV-TZ株的中和抗体1∶32所占比例由更换疫苗前的0.00%升高到68.75%,预测当中和抗体1∶32以上的比例达到60%时可阻止猪群继续感染。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近年来广东省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情况,本研究从猪场收集Bartha-K61活疫苗免疫后的猪血清559份,经ELISA筛选出326份gB抗体阳性且gE抗体阴性的猪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分析血清中的疫苗抗体对Bartha-K61株和临床分离到的PRV GD1406野毒株的中和能力。进一步应用小鼠进行交叉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187份gB阳性且gE阴性的猪血清样品对Bartha-K61株和PRV GD1406野毒株的平均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1:57和1:13,并且免疫Bartha-K61株使小鼠免受PRV GD1406野毒株致死性攻击的保护率仅为20%,而免疫PRV GD1406野毒株使小鼠免受Bartha-K61株致死性攻击的保护率为100%,免疫灭活PRV GD1406野毒株使小鼠免受PRV GD1406野毒株致死性攻击的保护率为40%。根据试验结果推测,PRV GD1406野毒株与Batha-K61株之间存在抗原差异性,现用疫苗不能有效抵抗PRV变异株攻击。本研究结果将为PRV的防控提供实验依据,为研制PRV新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纯化的PRV抗原为包被抗原,优化ELISA反应条件,建立了可检测PR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标定抗原的最佳包被量为0.802μg/mL,血清样品最佳稀释度为1∶100,最佳作用时间为60min,判定标准为OD 450nm值大于0.357为阳性,小于0.296为阴性,在0.296与0.357之间为可疑。该方法检测其他6种常见猪病病毒(CSFV、PCV-2、PRRSV、PPV、JEV、TGEV)的阳性血清均为阴性;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相比较,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87.1%、92.3%。本研究建立的PRV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为PRV免疫猪群抗体监测、快速诊断和PR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19-2020年,采集广西柳州市6个县(区)31个养殖场,共780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方法进行PRV gE抗体和gB抗体的检测,以期了解柳州市养殖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免疫抗体保护水平及野毒感染情况,并为制定伪狂犬病净化方案提供更多合理、有效的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PRV gB抗体的阳性率为82.36%,PRV gE抗体的阳性率为13.06%。说明柳州地区的猪伪狂犬病整体免疫水平较高,但仍存在野毒感染的风险。6个县(区)的gB、gE抗体阳性率也有较大差别,这可能与当地养殖场的管理模式、免疫方法等有关。秋季气候多变时会导致疫苗效果下降,猪群的野毒感染率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