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纳米混悬剂是以表面活性剂为助悬剂,将药物颗粒分散在水中,通过粉碎或者控制析晶技术形成的稳定的纳米胶态分散体。不论是难溶于水的药物还是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油的药物,均可以通过纳米技术制备得到相应的纳米混悬剂。作为一种中间剂型,可利用纳米混悬剂进一步制备适合口服、注射或其他给药途径的药物剂型,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与传统意义上的基质骨架型纳米体系不同,纳  相似文献   

2.
有机物的存在能妨碍消毒药物和病原的接触而影响消毒效果,同时含蛋白质的有机物可部分中和消毒剂,特别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药物受影响更明显。因此,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扫饲养环境和喂饮器具,并用水冲洗。粪便、清扫出的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重新污染周围环境而导致病原体扩散。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新型的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根据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可将其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变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而增加瘤胃内源性酶的分泌量、分泌酶活性或促进酶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瘤胃发酵模式,提高瘤胃微生物对粗饲料的降解能力,进而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作者主要综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几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的影响,其中包括非离子型(吐温、烷基多糖苷、茶皂素)、两性离子型(甜菜碱、大豆磷脂)和阴离子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介绍了日粮中添加不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内源酶活、发酵产物等影响,为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表面活性剂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昆  沈旻 《猪业科学》2002,19(6):38-39
2.5 表面活性剂类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用于保湿,去污,乳化,防腐及消毒.按其表面活性剂中疏水基团位置不同又可分为: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②阳离子表面活性剂;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④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新型的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根据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可将其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变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而增加瘤胃内源性酶的分泌量、分泌酶活性或促进酶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瘤胃发酵模式,提高瘤胃微生物对粗饲料的降解能力,进而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作者主要综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几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的影响,其中包括非离子型(吐温、烷基多糖苷、茶皂素)、两性离子型(甜菜碱、大豆磷脂)和阴离子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介绍了日粮中添加不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内源酶活、发酵产物等影响,为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表面活性剂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聚山梨酯20为表面活性剂,以丙二醇、正丁醇和正戊醇为辅助表面活性剂,以蒸馏水为水相,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法,筛选了微乳基质的理想配方,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辅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微乳成乳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研制的微乳基质是一种黏稠度低、稳定性好的透明或半透明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方便乙酰甲喹的临床使用,提高乙酰甲喹的生物利用度,本实验使用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制备了乙酰甲喹纳米乳。结果显示,乙酰甲喹纳米乳为黄色澄明液体,粒径区间在30~50nm,在稀释试验和高速离心试验及长期放置条件下,未见乳液分层、破乳和药物析出现象,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研制伊维菌素微乳剂,并对其特性、稳定性进行评定。依据伊维菌素的溶解度,选择适宜的油相和表面活性剂;依据维持微乳体系稳定性的能力,筛选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确定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值),筛选伊维菌素微乳剂的配方,并进行微乳的特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微乳剂各组分质量分数为伊维菌素5%(50 mg/mL)、油6.79%、乳化剂13.58%、辅助乳化剂54.27%、超纯水20.36%,运动黏度为610.50 mm~2/s,动力黏度为714.28 mPa·s,乳滴平均粒径为6.30nm,光照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等证实,微乳剂外观性状未见异常变化,药物含量符合质量规定,伊维菌素微乳剂稳定性良好,说明伊维菌素微乳剂是一种稳定性良好的制剂。  相似文献   

9.
正纳米乳是新型药物的优势载体,在透皮给药、口服给药、注射给药、黏膜给药以及疫苗应用等方面优势明显。在兽医药剂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新兽药的研发开辟了广阔空间。1纳米乳纳米乳是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组成成分一般包括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某些情况下助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起到增加载药量、稳定体系的作用。纳米乳粒径大小一般认可的说法是分布于1~100 nm。与某些药物制剂相比,  相似文献   

10.
微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在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低粘度的、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系统。制作微乳的水相一般用纯化水或注射用水.油相一般用油酸、棕榈酸等多种长链脂肪酸油,表面活性剂有聚乙二醇、司盘、吐温等长链脂肪醇类,助表面活性剂有乙醇、丙二醇等短链醇类。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妥曲珠利纳米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选用液体石蜡、乙酸乙酯、大豆油、IPM、油酸为油相,RH-40、EL-40、OP-10、吐温-80、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1,2-丙二醇、异丙醇、丙三醇、PEG-400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制备妥曲珠利纳米乳的最佳处方.结果表明,油相为乙酸乙酯、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助表面活性剂为1,2-丙二醇可形成纳米乳.优化处方为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2∶1∶2∶5,增溶剂添加量为10%,在该处方下制备的妥曲珠利纳米乳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制革各种工序中的作用与功能,表面活性剂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工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革的品质和性能,指出了多功能皮革专用表面活性剂是皮革工业发展中的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正>微乳(micro emulsion)又称纳米乳,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和方式混合后形成的一种稳定透明且黏度低,相同性的分散匀质热力学稳定体系[1],粒径10~100 nm,一般认为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就可形成稳定的微乳。但是,随着加工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某些新化合物的发现和应用,不用助表面活性剂也可形成某些稳定的微乳[2]。国内于  相似文献   

14.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生物化合物,大多具有抗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的特性以及抗粘附的功能。由益生菌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除具备上述功能,还在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在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益生菌的种类、筛选、产物的制备分离及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海藻酸钠是聚阴离子电解质,其溶液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会发生相互作用,本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这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变学对其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纳米混悬剂(Nanosuspensions)是以表面活性剂为助悬剂将药物颗粒分散在水中,通过粉碎或者控制析晶技术形成的稳定的纳米胶态分散体,与传统意义上的基质骨架型纳米体系不同,纳米混悬剂无需载体材料,它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作用,将纳米尺度的药物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体系。由于纳米混悬剂的特性,其在各种给药途径中都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国外从20世纪末开始就已经展开了对纳米混悬剂的研究,国内有关研究近几年也相继增多,现将国内对纳米混悬剂优势和应用的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和多种动物中15种氟碳表面活性剂残留量的方法,并对实际样品中15种氟碳表面活性剂残留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在鲤鱼、鸡肉和猪肉中,氟碳表面活性剂有非常高的检出,并且集中于全氟己酸(PFHx A)(C6)、全氟辛烷磺酸(PFOS)(C8)、全氟壬酸(PFNA)(C9)、全氟癸酸(PFDA)(C10)、全氟十一酸(PFUd A)(C11)和全氟十二酸(PFDo A)(C12)这6种。为探究氟碳表面活性剂在生物体内的累积性规律,研究以上6种氟碳表面活性剂在不同年龄(幼年期及成年期)的鸡、鲤鱼和猪中的累积性规律。数据表明,在所测试的样品中,主要积累的是长链的PFCs,PFCs的含量基本随着氟碳表面活性剂碳原子数的减少而逐渐降低。积累性试验表明,氟碳表面活性剂在不同的生物体内有较明显的选择性生物积累作用,在肉类样品更容易累积长链PFCs。  相似文献   

18.
表面活性剂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工序,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造纸制浆、造纸湿部、表面施胶、涂布加工以及废水处理等过程的作用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复合表面活性剂在进行石油的强化催化裂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应用工艺.文章是以实验的方式来进行分析,主要是以石油的分散体系为基础理论依据,在石油的催化裂化过程中加入了不同HLB值的复合表面活性剂,来验证在哪种条件下,复合表面活性剂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催化裂作用,使石油处于最佳活化状态.实验证明,温度、剂油以及添加剂的不同,会对石油活化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通常在500℃的温度下,13.5-14.5g的进料范围内,按照6∶10的比例来设置复合表面活性剂与剂油之间的进料比例,将反应力与压力均设置为常压的情况下,复合表面活性剂能够发挥出最大作用,使石油的活化效果达到最佳,最适宜对石油进行加工分散.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不同添加量在黄霉素发酵过程中对促进黄霉素效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发酵摇瓶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表面活性剂,有助于黄霉素发酵效价的提高,其中以添加0.7%的表面活性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