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端粒、端粒酶与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于DNA的末端复制问题和自由基对端粒DNA的不可修复性损伤而使其缩短,进而导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端粒酶是一种具有保持种属特异性端粒长度的酶,在延缓机体的衰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端粒和端粒酶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端粒是存在于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的DNA-蛋白质复合物,由于末端不能复制,正常体细胞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而逐渐丢失端粒序列,导致细胞老化和死亡。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的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在细胞的增殖、衰老及永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端粒和端粒酶及其与衰老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它对维持染色体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端粒酶能够以自身的RNA序列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的重复DNA序列,对端粒长度的维持以及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1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1.1端粒的结构和功能1.1.1端粒的结构: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  相似文献   

4.
端粒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端粒DNA和端粒相关蛋白组成,它能维持染色体的结构稳定和功能,保护其免受核酸酶降解,防止其末端融合或重排等。端粒长度的维持机制主要有ALT机制和TA机制。端粒长度的维持以及端粒酶的利用在衰老的控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论述端粒的结构、端粒的维持机制以及端粒与衰老的关系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当前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端粒和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端粒封闭了染色体的末端并维持了染色体的稳定性,端粒的缺失会引起染色体融合并导致细胞的衰老及死亡.端粒酶的活化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并且端粒酶活性的异常表达又会引起细胞永生化或转化成癌细胞.因此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治疗肿瘤和控制细胞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细胞老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端粒酶在抑制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端粒、端粒酶与动物衰老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和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端粒封闭染色体的末端并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端粒的缺失会引起染色体融合并导致细胞的衰老及死亡。端粒酶的活化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 , 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并且端粒酶活性的异常表达又会引起细胞永生化或转化成癌细胞。因此,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治疗肿瘤和控制细胞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综述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 及其基因和调控机理, 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端粒酶在抑制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重复DNA序列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结构,能够稳定和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在DNA的复制过程中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及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分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与细胞永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质组成。正常动物细胞DNA的端粒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当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将停止增殖并死亡。端粒酶可以从端粒DNA 3′OH末端延伸端粒或合成新的端粒。本文主要介绍了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细胞永生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异结构。由重复的端粒特异DNA和与它们特异结合的蛋白组成。在人类端粒特异DNA为5’~r丌AGGG~3’,这些重复序列的长度山种系细胞的15~20Kb到外周血白细胞的5~12Kb不等。它可以保护染色体不完全复制、防止DNA重组、被核酸酶降解,以及在复制过程中末端—末端融合。由于末断复制问题的存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和细胞衰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由端粒 DNA和端粒蛋白质组成。端粒DNA是富含 G的高度保守的重复核苷酸序列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端粒 DNA序列均由 5′-3′,方向 (TTAGGG) n 反复串联组成 ,它参与 DNA复制 ,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完全复制有重要作用。正常动物细胞 DNA的端粒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 ,当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将停止增殖并死亡。细胞中的端粒酶在正常细胞不表达 ,只在生殖细胞、干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文章介绍了细胞衰老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端粒酶和细胞衰老的关系 ,讨论了端粒酶和克隆动物的早衰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吕昆  林丹  黄英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99-104
端粒是真核染色体分子末端的DNA区域,是由重复的DNA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形成的DNA-蛋白复合物,对于染色体的复制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端粒长度的缩短与人类疾病和衰老密切相关。同时,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作为一种有效的无性生殖手段,越来越多的在科研和生产中得到应用。由于体细胞核移植通常采用体细胞作为核供体细胞,因而供体细胞的端粒长度、核移植后重组胚的端粒在胚胎早期是否会被修复、端粒长度是否有变化等问题,对于研究克隆动物的重编程、发育生物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将对端粒的结构和端粒长度的机理研究、在克隆哺乳动物中对端粒长度的探索研究,以及近几年来关于端粒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植物衰老和种子劣变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植物衰老会对农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牧草提前衰老也会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限制草产业的发展。由于种子劣变,全球每年约有25%的种子失去活力,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深入揭示植物衰老特性和调控机制,不仅对于阐明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种群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延缓衰老技术和调控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中发现,染色体端粒与植物衰老以及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由端粒DNA和结合蛋白组成。端粒结合蛋白是一组与端粒DNA结合的蛋白质,主要是帮助稳定端粒结构并保护端粒免受DNA修复系统的干扰,其次还参与了基因表达、DNA复制和染色体结构调节等许多生物学过程。端粒酶由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端粒酶RNA(TER)两个亚单位组成,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参与线粒体功能以及相关基因表达调控,通过对端粒酶新功能的探索,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从而延缓植物的衰老进程,为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在植物中研究发现,端粒的动态变化与植物衰老存在相关性,植物端粒内稳态的维持机制仍存...  相似文献   

14.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中的特殊结构,其功能是保护染色体末端的单链DNA不被机体识别成破损的双链DNA,避免错误修补,维持染色体的完整和细胞的活性,被称为“有丝分裂时钟”和“生命时钟”。在脊椎动物中,端粒的绝大部分是由一连串重复序列——(TTAGGG)n构成,在昆虫中,这种重复序列为(TTAGG)n,在植物中,这种重复序列为(TTTAGGG)n。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都可能影响动物的寿命,目前在医学上端粒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但是在蜜蜂学上的研究很少,只有在蜜蜂滋养细胞和脂肪细胞上有所研究。目前应该以此为基础,借鉴端粒在医学上的研究,继续展开探索,以期获得更深入的结果,为提高蜜蜂寿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端粒酶是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末端富含G的简单重复结构。在生理状况下,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在复制分裂过程中将逐渐丢失碱基,从而致使端粒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至一定长度时细胞将进人生长停止衰老死亡阶段,即出现细胞的凋亡。最近几年来,人们研究发现一种端粒酶能够逆转录合成端粒DNA,并添加到端粒从而达到防止端粒缩短,维持端粒的长度,进而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由于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生理状态下,  相似文献   

16.
端粒位于真核染色体末端,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重要元件。端粒酶(TER)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核蛋白(RNP)反转录酶(RT),其核心酶包括蛋白亚基和RNA元件。在DNA复制过程中的端粒丢失可以被有活性的端粒酶补偿回来。哺乳动物端粒酶在发育中受调控,端粒的重编程可能是由于早期胚胎不同时期的端粒酶活性而造成的,因此,研究胚胎发育早期端粒和端粒酶重编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端粒和端粒酶在克隆动物胚胎发育上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目前仍无有效防控策略,因此探究宿主内源性蛋白拮抗PRRSV的分子机理意义重大。前期试验发现核因子I/A(nuclear factor I/A,NFIA)可以有效抑制PRRSV复制,故本试验以非洲绿猴胚胎肾细胞Marc-145细胞为模型,对NFIA抑制PRRSV复制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构建NFIA的N末端DNA结合结构域缺失质粒pcDNA3.1-Flag-ΔN和C末端转录激活结构域缺失质粒pcDNA3.1-Flag-ΔC并分别转染Marc-145细胞,24 h后感染PRRSV,48 h后用qRT-PCR和Western blot的试验方法分别检测病毒N蛋白的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ΔC仍能有效降低PRRSV的RNA水平和N蛋白水平,但ΔN则不再能降低PRRSV的RNA水平和N蛋白水平,这表明NFIA的N末端结构域是抑制病毒的关键。其次,对NFIA全长质粒pcDNA3.1-Flag-WT进行N末端结构域内不同功能位点的双碱基突变,分别破坏掉NFIA的促腺病毒复制功能(Mut1,YR86~87WL)、DNA结合功能(Mut2,LR119~120VD)和二聚化功能(Mut3,LF135~136VD),将突变质粒分别转染Marc-145细胞,24 h后感染PRRSV,48 h后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Mut2和Mut3不再能降低PRRSV的RNA水平和N蛋白水平,说明N端结构域的DNA结合功能位点和二聚化功能位点是NFIA抑制PRRSV复制的关键。结果表明,核因子I/A(NFIA)主要依赖其DNA结合结构域的二聚化与DNA结合功能来抑制PRRSV复制。  相似文献   

18.
端粒蛋白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与端粒结合的蛋白组分。近年来寄生虫端粒蛋白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为寄生虫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端粒蛋白具有维持染色体稳定和细胞周期调控等多种功能,共同参与寄生虫生命周期的调节,同时也为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论文主要综述了包括TRFs、Rap1、TERT、RPA、Sir2和Orc1、Gbp、Ku、Rbp38以及LaTBP1等原虫端粒蛋白及其功能,以期为寻找新的防治寄生虫病的靶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端粒酶(Telomerase)是真核生物细胞内的一种核蛋白酶,用它自身携带的RNA作模板进行反转录,不断合成新的DNA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末端,从而弥补细胞分裂时丢失的端粒。近年来研究表明,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能明确端粒酶功能、结构及调控方式,将会进一步推动抗衰老及肿瘤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真核细胞的衰老及凋亡与端粒DNA序列长度的缩短有关。端粒相关蛋白则可能通过调节端粒酶或其他相关因子的行为对端粒长度进行调控。目前端粒的长度可作为细胞衰老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文中综述了端粒的结构、功能、相关蛋白及其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