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12):44-48
为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通犊牦牛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SDH活性与其亚基mRNA表达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犊牦牛心肌、骨骼肌、大脑、肝脏组织中线粒体SDH活性进行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组织中Sdha、Sdhb、Sdhc和Sdhd亚基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大通犊牦牛大脑、心肌、骨骼肌组织中线粒体SDH活性显著高于乐都犊牦牛;大脑组织中线粒体Sdh4个亚基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乐都犊牦牛。结论:含野血大通犊牦牛组织线粒体SDH有氧代谢功能强于乐都犊牦牛;大脑组织线粒体Sdh4个亚基转录水平较高;大通犊牦牛大脑组织线粒体SDH活性与Sdh4个亚基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发育期牦牛组织线粒体标志酶氧化供能的作用,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1日龄、1月龄、3月龄、6月龄犊牦牛心肌、骨骼肌、肝脏、大脑组织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通牦牛心肌、骨骼肌、肝脏、大脑组织线粒体COX、SDH活性在4个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组织线粒体COX、SDH活性均高于其他组织。在同一海拔梯度,大通牦牛在发育期心肌、骨骼肌、肝脏、大脑组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及有氧代谢能力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通牦牛发育早期线粒体标志酶-琥珀酸脱氢酶(SDH)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以大通牦牛妊娠4月龄牦牛及出生1日龄犊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牦牛胎盘组织,4月龄胎儿和出生1日龄犊牦牛的心肌、骨骼肌、肝和大脑组织中SDHA、SDHB、SDHC和SDHD 4个亚基mRNA定量表达进行测定,研究不同组织线粒体中SDH mRNA表达量与其组织器官能量代谢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出生1日龄犊牦牛心肌组织线粒体SDHA、SDHB、SDHC和SDHD 4个亚基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4月龄胎儿;4月龄胎儿大脑组织线粒体SDHA、SDHB、SDHC和SDHD 4个亚基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出生1日龄犊牦牛。综上表明:SDH基因表达模式表现为4月龄胎儿大脑组织和出生1日龄犊牦牛心肌组织中SDHA、SDHB、SDHC和SDHD 4个亚基转录水平均表现为上调表达,表明4月龄胎儿大脑组织和出生1日龄犊牦牛心肌组织能量代谢调控活动旺盛。  相似文献   

4.
选取2个海拔高度(3 200、3 700m)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乐都地区(3 200m)牦牛为对照,利用光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骨骼肌肌纤维直径、表面积密度;通过透射电镜比较骨骼肌线粒体的面数密度、体积质量、平均体积等结构参数。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骨骼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显示:(1)2个海拔高度的大通牦牛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均细于乐都牦牛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差异显著(P0.05),肌纤维表面积密度,大通牦牛均大于乐都牦牛,差异显著(P0.05);(2)2个海拔高度的大通牦牛VEGF和MVD均高于乐都牦牛的VEGF和MVD,差异显著(P0.05);(3)海拔3 700m的大通牦牛骨骼肌线粒体平均体积、体积质量和面数密度均大于海拔3 200m的大通牦牛和乐都牦牛的平均体积、体积质量和面数密度,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大通牦牛骨骼肌组织有良好的组织遗传学特性,表现出其育种父本的特征及对高原低氧环境的良好适应性,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直径细、表面积密度大、骨骼肌组织VEGF表达量大和MVD大的特点。而骨骼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更多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海拔大通牦牛通过增加骨骼肌线粒体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体积密度和面数密度来提高其在低氧环境中对氧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8):55-58
为探究牦牛发育早期低氧适应的生物学机制,以"大通牦牛"(海拔3 200 m左右)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比色法对妊娠期4月龄牦牛胎盘、胎儿及出生1日龄牦牛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及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胎儿和犊牦牛骨骼肌、心肌、肝脏及大脑各组织线粒体SDH、CCO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妊娠4月龄胎盘组织和胎儿肝脏组织线粒体中Na+-K+-ATP、Mg2+-ATP、Ca2+-ATP和Ca2+-Mg2+-ATP 4种ATP酶活性均高于心肌、骨骼肌、大脑组织,差异显著(P<0.05);出生1日龄牦牛骨骼肌、心肌、肝脏及大脑各组织间4种ATP酶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织中Ca2+-Mg2+-ATP酶活性均高于其他ATP酶活性。研究表明牦牛在发育早期组织线粒体中SDH、CCO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而ATP酶在物质运送、能量转换以及信息传递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取两个海拔高度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乐都地区牦牛为对照,利用光镜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心肌肌纤维直径、表面积密度;利用透射电镜技术比较心肌线粒体的平均体积(V)、体积密度(VV)和面数密度(NA)等结构参数;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大通牦牛心肌肌纤维直径均细于乐都地区牦牛心肌肌纤维直径,肌纤维表面积密度均高于乐都地区牦牛,且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2)大通牦牛的VEGF和MVD均高于乐都地区牦牛,差异显著(P<0.05);(3)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的V和VV均大于乐都地区牦牛,差异显著(P<0.05);海拔3 700m的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面数密度大于海拔3 200m的乐都地区牦牛,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大通牦牛心肌组织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直径细、表面积密度大、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大的遗传学特点。而心肌线粒体的低氧适应表现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心肌线粒体平均体积增大,面数密度和体密度增加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对青海大通种牛场1、30、180日龄、成年含野血牦牛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LDH、SOD活性和LD、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LD、MDA含量在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心肌线粒体LDH活性随年龄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骨骼肌线粒体LDH活性在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心肌线粒体SOD的活性在年龄组差异不显著(P>0.05),1日龄牦牛骨骼肌线粒体SOD活性最低,其他3个年龄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牦牛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心肌线粒体无氧代谢和抗氧化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适应性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比色法对青海省泽库、海晏县牦牛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标志酶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和三磷酸腺苷(ATP)活性进行测定,并与甘肃黄牛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泽库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SDH、ATP活性显著高于海晏牦牛和甘肃黄牛(P<0.05),而海晏牦牛和甘肃黄牛差异不显著(P>0.05);泽库、海晏牦牛和甘肃黄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CCO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标志酶SDH、ATP表达量增加,肌组织有氧代谢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对青海省玛多和刚察两县牦牛心肌、骨骼肌组织中肌红蛋白(Mb),心肌、骨骼肌中线粒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玛多牦牛心肌、骨骼肌中Mb含量均高于刚察牦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玛多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中T-AOC,SOD,GSH-PX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刚察牦牛(P0.05),而LDH活性显著低于刚察牦牛(P0.05),玛多牦牛骨骼肌和心肌线粒体MDA含量低于刚察牦牛(P0.05)。结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表明牦牛对高原低氧环境具有显著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牦牛高原低氧适应的生物学机制以及为高原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青海省玛多县、泽库县牦牛的心肌、骨骼肌组织及其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结果表明:玛多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中SDH活性均高于泽库牦牛,玛多、泽库牦牛骨骼肌线粒体中SDH活性差异显著(P<0.05),泽库牦牛心肌、骨骼肌组织SDH活性均高于其线粒体中SDH的活性,且差异极显著(P<0.01);玛多、泽库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中CCO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泽库心肌、骨骼肌组织中CCO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线粒体中CCO的活性(P<0.05或P<0.01)。在高原低氧环境下,随着海拔的升高,牦牛心肌、骨骼肌组织及其线粒体中SDH活性增强,而CCO有氧代谢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表明牦牛对高原低氧环境具有显著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不同发育阶段大通牦牛骨骼肌纤维类型变化特点及其低氧适应机制,本试验从青海省大通县(海拔3 200 m)选取健康的1,30,180日龄和成年的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湖北省襄阳市(海拔约100 m)相同发育阶段的平原黄牛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测骨骼肌中快肌和慢肌的含量及比例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海拔牦牛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MYHC)基因各亚型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大通牦牛骨骼肌快肌数量逐渐增多,慢肌数量比逐渐减少(P<0.05);在同一发育阶段,大通牦牛骨骼肌快慢肌数量比均高于平原黄牛,且差异显著(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通牦牛快慢肌面积比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在相同发育阶段时,除30日龄外,大通牦牛快肌面积比在其余3个年龄段均低于平原黄牛,而慢肌面积比则高于平原黄牛;大通牦牛骨骼肌中MyHCⅠmRNA含量逐渐升高,MyHCⅡa mRN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MyHCⅡx和MyHCⅡb mRNA含量逐渐降低,且呈现随年龄增长快肌向慢肌转化的特点。以上结果说明了大通牦牛骨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80-484
为了探讨大通牦牛心肌组织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选取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原黄牛作对照,通过显微体视学技术比较骨骼肌线粒体的平均截面积(Ax)、平均体积(V)、面数密度(NA,单位面积中线粒体数目)、体积密度(VV,单位体积骨骼肌纤维中线粒体的体积密度)。结果显示,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的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为逐渐降低的特点;而面数密度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特点;体密度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各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与同日龄平原黄牛比,表现为线粒体大、数量少和体密度大的特点,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在出生时已表现出对高原低氧环境的良好适应性,表现为骨骼肌线粒体平均体积大、面数密度低、体密度高的特点;而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平均体积逐渐变小、面数密度逐渐增大,而体积密度逐渐增大的特点,这种变化特点可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CAST基因在1、2、3、4月龄和12月龄海南黑山羊骨骼肌、心肌、肝脏和脂肪组织中mRNA表达差异和发育规律,为揭示CAS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肉质的表达调控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AST基因在未成年羊的骨骼肌中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且在2月龄时达到最高水平;成年后在心肌、肝脏和脂肪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次之,但在脂肪中的表达量始终相对较低;该基因在3、4月龄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相对较低,且四种组织在3、4月龄间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比色法对高原牦牛和黄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三磷酸腺苷(ATP)、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丙二醛(MDA)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高原牦牛与黄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ATP、SDH、CCO、T-SOD酶活性及MDA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原牦牛与黄牛心肌、骨骼肌胞浆SDH、CCO活性均高于线粒体(P0.05)。  相似文献   

15.
通过Realtime PCR研究能量负平衡时小尾寒羊体内AMPKα亚基表达量的变化,并研究了肝脏相关酶的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AMPK对反刍动物能量平衡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能量负平衡时,AMPKα1 mRNA表达量在下丘脑、肝脏、心脏、骨骼肌、脂肪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但均不显著(P>0.05);AMPKα2 mRNA表达量在下丘脑、肝脏、心脏中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骨骼肌、脂肪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除肝脏外其他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能量缺乏时,血清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降低;肝脏AMPK活性增强,甘油磷酸基转移酶(GPAT)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活性下降。说明能量摄入水平对小尾寒羊体内AMPKα亚基表达丰度有影响,并且AMPKα亚基表达水平具有组织特异性。能量缺乏时激活了AMPK,通过磷酸化脂类代谢的关键酶GPAT和ACC使其活性降低,从而抑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季节分别采集青海省祁连县、大通县和湟中县牦牛的肝脏、肾脏和结肠,提取Total RNA,在逆转录聚合酶的作用下生成cDNA,利用Real-time PCR检测牦牛甾醇类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牦牛不同组织中SREBP-1基因相对表达量由大到小顺序为,肝脏、肾脏、结肠。SREBP-1基因在不同季节中除了2016年春季的牦牛,其他的均以肝脏样品中的SREBP-1 mRNA相对定量拷贝数最高。不同季节间SREBP-1基因在2015年春季和2016年春季中相对表达量差异极显著。3个组织间SREBP-1基因在结肠和肝脏中相对表达量差异呈极显著(P<0.01),在肾脏和肝脏中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海拔地区牦牛心肌、骨骼肌GSH-PX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宁屠宰场对来自青海省两个不同海拔县牦牛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海拔4300m左右的玛多县牦牛心肌、骨骼肌GSH-PX分别为20.15U.mg-1±5.43U.mg-1和15.32U.mg-1±4.27U.mg-1,海拔3400m左右的刚察县牦牛心肌、骨骼肌GSH-PX分别为6.67U.mg-1±5.67U.mg-1和7.76U.mg-1±4.83U.mg-1;玛多牦牛的心肌、骨骼肌组织线粒体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刚察牦牛(P<0.05)。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牦牛体内GSH-PX活性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呼吸链是实现氧化磷酸化的分子机构,被广泛证实是活性氧产生的主要来源,活性氧的积累会造成细胞氧化应激,因此为了阐明不同海拔地区牦牛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差异,试验从高(海拔4 200 m)、中(海拔3 200 m)、低(海拔1 900 m)海拔地区随机选择临床健康成年雄性牦牛各5头(分别分为高、中、低海拔组),屠宰后取骨骼肌采用比色法测定5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和抗氧化关键酶的活性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牦牛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Ⅴ活性均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高海拔组牦牛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Ⅲ、Ⅳ活性与中、低海拔组牦牛差异显著(P<0.05);低海拔组牦牛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Ⅱ、Ⅴ活性与中、高海拔组牦牛差异显著(P<0.05)。随着海拔的升高,牦牛骨骼肌中羟自由基、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逐渐下降,且各组间显著差异(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先升高后降低,中海拔组牦牛骨骼肌显著高于低海拔组和高海拔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下降...  相似文献   

19.
对青海省大通牦牛1、30、180日龄及成年组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在年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大通牦牛在生长发育阶段心肌、骨骼肌线粒体ATP酶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着稳定的作用,且与年龄之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高原牦牛骨骼肌组织对低氧环境的适应,选取不同海拔梯度牦牛骨骼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洛牦牛骨骼肌纤维直径细于泽库牦牛,肌纤维表面积密度大于泽库牦牛,差异显著(P<0.05);果洛牦牛骨骼肌线粒体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和面数密度均大于泽库牦牛,差异显著(P<0.05)。这些组织学改变是机体为了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为了增加氧的利用而做出的组织学的改变和适应。大通牦牛骨骼肌各项指标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这与大通牦牛为改良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