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鲈鱼摩氏摩根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鲈鱼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LY2014,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同时采用Kri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该菌为发酵型、具有动力的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试验结果初步确定该菌为摩氏摩根菌。以该菌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的16SrDNA序列长度为1 407bp(GenBank登入号为KJ830813)。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摩氏摩根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摩氏摩根菌亲缘关系最近,从而确定菌株LY2014为摩氏摩根菌。该菌株对磷霉素、菌必治和多黏霉素B高度敏感,对痢特灵、红霉素和诺氟沙星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氟苯尼考等11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
从患病大鲵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SX01,通过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16S rDNA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纯培养的细菌进行鉴定,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对大鲵具有致病性。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等10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3.
从猪小肠内容物分离得到1株疑似致病菌进行鉴定。革兰染色显示,该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16S rDNA及同源性结果,确定其为摩氏摩根菌,命名QX01。回归试验表明,该菌能够引起昆明系小鼠肝脏和肺脏不同程度充血和出血,具有较强的致病力。19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10种药物敏感,对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红霉素等5种药物耐受。本试验首次从猪小肠内容物分离的摩氏摩根菌具有较强致病力,其潜在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75-478
从病死猪肺脏内分离到的1株优势菌并命名为SCI-1。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并结合分离菌株的16SrDNA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分离菌株为科氏葡萄球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及磺胺间甲氧嘧啶敏感;对阿奇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及强力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捕捞转场后造成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Taiwan)死亡的病原,本试验对台湾泥鳅进行病理解剖、病原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基因测序鉴定,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泥鳅肝脏、脾脏、肾脏及肠道组织中分离到形态一致的优势菌株,经纯化保存,命名为XJC。菌株XJC葡萄糖发酵、D-葡萄糖、鸟氨酸、苯丙氨酸及尿素利用阳性,其他所测生化指标均为阴性,与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一致;16S rDNA基因序列与摩氏摩根菌相似性达99.6%,被鉴定为摩氏摩根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JC对台湾泥鳅具有致病性,被感染的泥鳅出现了肠道充血典型病理变化。从发病泥鳅体内分离到与菌株XJC一致的菌株,可以判定菌株XJC是泥鳅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JC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表现出敏感,对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多肽类、呋喃唑酮、洁霉素及第一、第二代头孢类药物均等表现耐药,生产中可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摩氏摩根菌疾病的防治。本试验结果可为台湾泥鳅摩氏摩根菌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某实验动物养殖场送检的一批BALB/c小鼠进行剖检,观察病理变化,对病变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鉴定。利用16S rRNA基因对分离细菌进行PCR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分离菌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菌株为摩氏摩根菌,对小鼠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该菌耐药性高,仅对新霉素、链霉素、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敏感,选用敏感药物新霉素和氟苯尼考进行联合用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我园新引进的东非黑白疣猴群体中突然死亡2只,从实质脏器组织(心、肝、脾、肺、肾)、胸腔积液、心血样本中均分离得到细菌,对分离到的菌株纯化后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以及小鼠致病性试验,并进行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致病性试验显示其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死亡小鼠具有与该死亡黑白疣猴一致的肺部病理剖解症状,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一致的菌株,表明引起此次黑白疣猴死亡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一起人工养殖穿山甲疫情的致病原因,应用病毒PCR检测和细菌分离的方法对2只前后病死穿山甲进行病原学检测。病毒PCR检测结果显示,未能从肺组织中检测到流感病毒、副黏病毒和腺病毒核酸。细菌分离结果表明,从2只病死穿山甲肺中各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细菌的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2株分离菌株均为摩氏摩根菌。小鼠的致病试验和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对小鼠有很强的致病作用,对新霉素、壮观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从川南黑山羊体内分离获得的1株细菌LZS-01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用革兰染色、细菌形态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LZS-01为短杆状革兰阴性菌,16S rDNA基因扩增后得到的DNA片段长度为1 446 bp,与GenBank中波氏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的同源性为100%,在系统进化树中与波氏希瓦氏菌(NCTC10737)聚为一支,综上结果推测该菌株为波氏希瓦氏菌;该菌株对小鼠致病性较强,可导致其肺泡壁增厚、肺泡腔狭窄,纤维样物质充满肺泡,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严重、管腔狭窄等;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四环素等抗菌药物敏感,对氟苯尼考、青霉素和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结果表明,波氏希瓦氏菌对动物具有一定致病性和耐药性。本试验结果为波氏希瓦氏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和临床防治积累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传统细菌鉴定方法、革兰氏阴性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及16S rDNA 序列分析对分离自市售新鲜鸡蛋中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及生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为摩氏摩根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痢特灵、利福平、四环素、磷霉素、多黏菌素B和阿奇霉素有耐药性,属于多重耐药菌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目前已分离的其他食源性摩氏摩根菌菌株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患病胡子鲶体内分离得到一株菌,通过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分析,得出该致病菌为摩氏摩根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致病菌对胡子鲶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同时对罗非鱼、泥鳅和禾花鲤也有很强的致病能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KD01菌株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和新生霉素等药物有高度的耐药性,对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等药物敏感。本试验结果对胡子鲶出血性肠道坏死疾病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可指导养殖户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从一起因呕吐、食欲减退而死亡的鹈鹕的内脏中分离到3株细菌,其培养性状及生化特性基本一致,经VITEK-32鉴定均为大肠埃希氏菌。动物试验表明,分离株对小鼠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从死亡鼠内脏中回收到相应细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败血波氏菌是引起猫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而对猫源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的分离鉴定目前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对上海市1例有咳嗽症状的德文猫鼻拭子样品进行呼吸系统相关病原PCR检测,并对鼻拭子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分离菌株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猫杯状病毒、猫疱疹病毒、猫衣原体、猫支原体均为阴性,支气管败血波氏菌为阳性,并分离到1株支气管败血波氏菌;分离菌株对头孢拉定、氨苄西林、强力霉素等9种抗生素耐药,对阿莫西林、卡那霉素、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美罗培南等15种抗生素敏感;用分离菌株接种ICR小鼠,发现小鼠出现精神沉郁症状,但未出现死亡。结果表明:上海市猫群中存在支气管败血波氏菌感染,需关注免疫力低下人群被感染的风险;分离株对小鼠致病力不强,但对首选治疗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病的强力霉素耐药,建议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防治。本研究为猫源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1例2月龄雄性节尾狐猴幼崽死亡的病因,取其肝脏、肾脏等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摩氏摩根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菌对临床多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袋鼠摩根氏菌生物特性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利用Biolog快速鉴定系统、16S rRNA序列分析及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对3株分离自北京动物园袋鼠肺脏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小鼠致病性等生物特性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株菌株均为摩根氏菌,对昆明小鼠有强致病性;3株袋鼠摩根氏菌16S rRNA序列与LMG7874模式株同源性均为99.8%,且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16.
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羊进行病原的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形态观察、致病性试验、16Sr DNA基因序列的测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健康Balb/c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引发小鼠的病理变化与临床剖检患病山羊的病理变化相同,均为急性间质性肺炎。16Sr D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其与杀鲑气单胞菌的16Sr DNA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8%,该菌株仅对头孢噻肟、强力霉素等药物敏感,对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大观霉素、诺氟沙星、克林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临床常用药物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高倞 《中国兽医杂志》2019,(3):94-96,99
为了分析驻马店地区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从驻马店地区不同养殖场中采集患呼吸道疾病猪肺脏、鼻拭子等病料组织74份中分离得到了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致病性试验、PCR方法和K-B药敏纸片分别检测4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致病性、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3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43株分离菌株以K5、K20为主要流行血清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37.2%、27.9%;43株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在51.2%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18.6%~234.9%之间,且呈现多重耐药性,耐10、9种药物分离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5.6%、27.9%。本试验为该地区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幼鹅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庆市4个县(市)24户的36只病死幼鹅中,分离到31株大肠埃希氏菌,经致病性试验、生化特性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其中24株为致病菌,致病菌分离率为66.7%;致病菌株的生化特性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生化特性;所有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高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氟哌酸、链霉素、复合磺胺、四环素、万古霉素不敏感,部分菌株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中度敏感,说明大肠埃希氏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抗药性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一株从犬子宫蓄脓的脓汁中分离的细菌的属性及致病性和敏感药物,试验采用病原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及16S rRNA基因鉴定方法对该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类抗生素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疑似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n)的病死水貂病料中分离得到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分离得到的菌株为Kpn。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已知的Kpn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100%;药敏试验显示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和舒巴坦高度敏感。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