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食蟹猴是一种重要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人工繁殖是目前获得食蟹猴的主要途径,在实际生产中需经常对食蟹猴种群进行调整并群,由于非人灵长目动物具有很强的等级制度,因此在并群过程中,食蟹猴通过争斗而形成等级明显的群体,而争斗也成为直肠脱出的一个主要原因。脱出的直肠感染后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并对术后动物进行人工护理。结果表明,手术治疗食蟹猴直肠脱具有很好的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2.
广西人工驯养食蟹猴的存栏量为47200只,占全国总存栏量的54.76%,出口量在全国列第二位(2006年)。食蟹猴养殖中出现胃肠道蠕虫病严重危害猴群健康,降低实验动物品质,引起出口贸易时的经济损失和相关纠纷。笔者于2008年-2012年期间对广西六家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养殖企业进行采样粪检,  相似文献   

3.
实验动物     
海南省发放首张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根据国家《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海南省科技厅经过近半年的培训、检测等工作,终于发出首张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12月 24日,海南省科技厅将编号为“SCXK (琼)2004-0001”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颁发给海南金港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海南省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的管理工作正式启动。实验动物是重要的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尽管海南省实验动物工作起步晚,但起点较高,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恒河 猴 、食蟹 猴 等)繁育 科研 基 地,实 验 猴达 到 2144只,与许多大型科研机构确立了合作…  相似文献   

4.
<正>9月15日,Cell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灵长类研究平台的研究论文:Generation of macaques with sperm derived from juvenile monkey testicular xenografts。该研究通过精巢移植实现了食蟹猴精巢提早成熟,并利用移植精巢组织内生成的精子成功获得了健康的食蟹猴后代。非人灵长类动物,作为最接近于人的模式动物,在基础研究和生物医药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5.
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都可感染的传染病。国内人工驯养食蟹猴发生巴氏杆菌病鲜有报道。2012年3月,某灵长类实验动物食蟹猴养殖场,发现部分食蟹猴出现精神沉郁、活动异常、摄食减少等表现。发病急,个别来不及治疗迅速死亡。通过了解病史、分析临床表现、观察病理解剖变化、细菌分离与鉴定,诊断为巴氏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建立食蟹猴遥测动物模型及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回顾我院大动物实验中心28例食蟹猴在手术建立遥测动物模型及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常见的切口感染、自助拆线、手术切口线头排异反应等临床异常产生的原因。结果:处理了食蟹猴遥测动物模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结论:成功建立了食蟹猴遥测动物模型,可使动物在清醒无刺激的环境下得到更加真实的一些生理数据,特别是需要在心血管指标,心电图指标的食蟹猴动物实验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中国3种旧大陆猴(恒河猴、食蟹猴及藏酋猴)的TRIMCyp嵌合基因型个体的存在状况,并首次发现携带TRIMCyp嵌合基因中国品系恒河猴。同时本实验应用建立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进一步检测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的TRIMCyp嵌合基因序列和特性。其编码的融合蛋白TRIMCyp丧失了对HIV-1复制的限制功能,推测具有该基因型旧大陆猴对HIV-1更易感,可用于建立新型的艾滋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本研究结果将促进逆转录病毒跨种间传播的研究和建立HIV-1易感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实验猴间日疟原虫感染的基本情况,为猕猴属动物或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实验动物间日疟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检测方法,对采自云南昆明某灵长类研究中心的3种实验猴(恒河猴、豚尾猴、食蟹猴)的血清样品进行间日疟原虫抗原检测。结果,3种实验猴的间日疟原虫血清阳性率平均为1. 62%,其中,豚尾猴的血清阳性率最高为5. 62%,其次恒河猴的血清阳性率为0. 94%,食蟹猴的血清阳性率为0%,3种实验猴的血清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 004 <0. 05);从性别分析,公猴(2. 89%)和母猴(0. 94%)的血清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 101> 0. 05);从年龄分析,青年猴(≤4岁)血清阳性率为3. 07%,成年猴(> 4岁)血清阳性率为0%,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07 <0. 05)。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品种因素是引起实验猴感染间日疟原虫的主要风险因子(P=0. 004 <0. 05)。结果表明,该灵长类研究中心的实验猴存在间日疟原虫感染,带虫猴会成为潜在的内部感染源。饲养人员需要加强对实验猴的饲养管理及间日疟原虫的防治工作,提高实验猴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清醒动物心血管系统功能特点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分别将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感系统的植入体埋置于巴马小型猪及食蟹猴皮下及腹腔,待动物手术完全康复后分别用遥测技术记录清醒动物24 h内的心电血压体温信号,并考察其生理节律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清醒小型猪收缩压为120 mm Hg~145 mm Hg,舒张压为77 mm Hg~95 mm Hg,平均动脉压为91 mm Hg~111 mm Hg。巴马小型猪心率为85次/min~115次/min。食蟹猴收缩压为96 mm Hg~111 mm Hg,平均动脉压为69 mm Hg~88 mm Hg,心率为116次/min~164次/min。巴马小型猪的24h血压高于食蟹猴,心率低于食蟹猴。昼夜节律对小型猪生理指标的影响小于食蟹猴。24 h内,小型猪血压、心率基本平稳,仅在夜间心率血压等均略有升高趋势,期间数值变异加大。对24 h内QT间期的变异情况研究表明,以协方差对每只动物个体计算校正系数然后对QT间期进行校正在巴马小型猪与食蟹猴中均是最佳方法。此外,食蟹猴QTcb明显优于QTcf;而在巴马小型猪,QTcb与QTcf方法相当,无明显差异。24 h内,巴马小型猪心率变化程度与食蟹猴相比较小,QT间期变化程度也较小。故清醒巴马小型猪具有生理参数波动小、抗环境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于作为心血管功能评价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0.
<正>饲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往往感染阿米巴原虫,且感染的种类多,但由于多数种类不致病,很少会有人关注。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曾一度被认为是唯一的致病种,它引起的阿米巴病(amoebiasis)往往造成病猴出血性痢疾和肝脓肿,甚至导致死亡。同时该病作为人兽共患病,每年造成10万例人死亡而备受重视[1]。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作为实验动物在广西有着数量惊人的存栏量[2],而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