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9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35年红壤稻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以进贤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红壤稻区典型县域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当前土壤肥力水平,为红壤稻田土壤培肥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野外采样分析得到江西省进贤县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稻田耕层土壤属性的数据,统一选取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首先对3个时期各项肥力指标进行常规统计和差异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找出不同时期肥力差异的关键因子并确定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得到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将各项肥力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值加乘得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后结合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GIS空间分布图探究该区域稻田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2—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土壤pH呈下降趋势。1982、2008和2017年3个时期进贤县土壤pH的平均值分别为5.9、5.1、4.8,年均下降0.03个单位;35年来土壤pH整体由西部向东南和西北下降速率逐渐减低,2017年99%的稻田土壤处于酸性水平(4.5—5.5)。35年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由28.1 g·kg-1上升至36.8 g·kg-1,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速率分别为0.21和0.31 g·kg-1,2017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40 g·kg-1之间的稻田占比达94%,1982—2017年土壤有机质整体由东北向西南上升速率逐渐降低。1982—2017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由7.0 mg·kg-1上升至32.1 mg·kg-1,2017年进贤县以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40 mg·kg-1的稻田为主,占比75%。1982—2017年稻田土壤速效钾累积缓慢,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土壤速效钾年均增加速率分别0.58和0.53 mg·kg-1,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73.2 mg·kg-1。稻田土壤碱解氮在1982—2008年和2008—2017年两个阶段增长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前后两个阶段的年增长速率分别为1.24和0.29 mg·kg-1,1982—2017年进贤县土壤碱解氮含量东南地区上升速率高,西北地区上升速率低。1982、2008和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43、0.50和0.55。3个时期稻田土壤肥力指标综合得分分别为:碱解氮有效磷>pH>速效钾>有机质(1982年);pH>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2008年);速效钾>有效磷>pH>碱解氮>有机质(2017年)。【结论】经过35年的长期耕作,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当前进贤县稻田土壤仍存在碱解氮过量、速效钾亏缺、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土壤碱解氮、pH和速效钾分别为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造成进贤县稻田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孔隙结构对水稻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钰翔  张广斌  房焕  张中彬  廖超林  周虎 《土壤》2021,53(1):154-160
土壤结构影响水分和气体的运动和土壤生物活动,进而影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为探明土壤结构对水稻生长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选取江苏宜兴的湖白土和江西进贤的红壤性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搅动(NP)、搅动(PD)和搅动后掰土回填(RP)3个处理.应用X射线CT成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土壤孔隙结构,通过静态箱法测定水稻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对红壤不同有机碳库及其周转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红壤不同有机碳库及其周转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NPK、2NPK)和施用有机肥(OM、NPKOM)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降低产量年际变异系数,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LOC)的含量。根据有机碳物理分组方法,将SOC分成五部分,其中,与矿物结合的有机碳占绝对优势,微团聚体中的粉黏粒(s+c_mM)和大团聚体中的粉黏粒(s+c_M)分别占SOC的31%~53%和28%~38%,其次为微团聚体间的细颗粒有机质(fPOM)和微团聚体中的细颗粒有机质(iPOM_mM),分别占8%~15%和7%~21%,粗颗粒有机质(cPOM)仅占5%~12%。施有机肥(OM、NPKOM)显著提高了颗粒有机碳组分,包括cPOM、fPOM和iPOM_mM组分碳的数量,但是对矿物结合态碳(s+c_M、s+c_mM)影响不明显。施无机肥对有机碳库组成(除s+c_mM外)影响不显著。在有机肥处理中(OM、NPKOM)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最快,相应的半衰期最短,是CK处理的0.47倍~0.70倍,是无机肥处理的0.11倍~0.95倍。原土有机碳周转时间与LOC/SOC呈显著正相关(r=0.66*)。研究表明平衡施肥和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地力,同时还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龙泉破壁灵芝孢子粉三萜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种龙泉破壁灵芝孢子粉为研究对象,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一种快速、简单、高灵敏度,专门针对灵芝孢子粉中三萜测定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龙泉破壁灵芝孢子粉三萜含量为2.94%~3.43%。熊果酸浓度在20~14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为0.88%,回收率为88.6%~92.5%,完全能够满足于破壁灵芝孢子粉中三萜成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豫荚2号’、‘豫荚3号’、‘豫荚4号’是从皂荚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3个皂荚植物新品种和河南省林木良种,3个品种除具有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外,还具有适应性强、出籽率高、大小年不明显,病虫害少,丰产稳产等特性,是不可多得的果用皂荚品种。3个新品种(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对增加经济效益,推进皂荚的品种化、产业化进程必将起到积极意义。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召县林木种苗产业的现状进行总结、优势与劣势分析,提出了保证苗木种植基本面积、重视生产管理技术能手培育、强化新品种培育和良种开发、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以及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等对策,以期为南召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饲料工业从起步阶段发展到现在已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历经原始的作坊时期、快速成长的初级工业化发展时期、逐步成熟的可持续发展时期,将走向未来成熟而均衡发展的工业化时期。本文以原料在饲料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主线,借助于技术革新、新原材料不断运用、加工机械设备的超前发展带来的影响,从三个阶段对我国饲料业的发展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害虫马尾松毛虫中提取甲壳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酸碱法对马尾松毛虫蛹中甲壳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分析了N aOH不同处理条件对脱有机物质和甲壳素产率的影响,确定了从马尾松毛虫蛹中提取甲壳素的基本工艺:(1)脱矿物质:盐酸浓度为2.5%,浸泡时间为20 h,浸泡温度为30℃;(2)脱有机物质:N aOH浓度为6%,浸泡温度为75℃,浸泡时间为10 h;(3)脱色:双氧水浓度为9%,浸泡时间为2.5 h,浸泡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甲壳素产品为白色粉状固体,其N含量为6.87%,灰分为1.19%,水分为8.37%。产率为29.97%。产品的N含量达到食品级甲壳素标准,灰分含量达到工业级甲壳素标准。实验有助于后续深入研究马尾松毛虫蛹中甲壳素的提取,也为今后进一步制备虫蛹壳聚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WANG Jin-hua(Shanghai Guangming Qianjin Farm Co.,Ltd.,Shanghai 202179)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