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黑农 4 4属于高脂肪、高产品种 ,其基础与亲本的遗传有关 ,在后代选择上主要是按着母本哈85 - 6 437(黑农 37)生态类型选择。不同密度穴播比条播增产 ,在 15~ 2 5万株 /hm2 时穴播较条播增产 0 .9%~ 13.1% ,同时脂肪含量提高 ;黑农 4 4主要栽培要点是 :密度 2 0~ 2 5万株 /hm2 ,采用穴播 ,种肥施磷酸二铵 15 0~ 187.5kg/hm2 ,实行通透管理 ,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2.
大豆品种(系)间耐光氧化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光氧化筛选压下,测定了242份大豆品种(系)间耐光氧化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系)间耐光氧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R3、R5、R6期耐光氧化变异系数,分别为31%、30%、27%,全距为4级.大豆品种(系)耐光氧化程度与其产量呈明显正相关;同时筛选出哈03-4113、哈04-3208等8个耐光氧化品系.  相似文献   
3.
病毒病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及其F1代过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怡  栾晓燕 《大豆科学》1993,12(1):30-36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子R3和R6期去掉不同自次叶、荚,至R6和R6期,存留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均出现了强的补偿作用.高光效种质的补偿能力、源库平衡能力大于高产品种.去掉不同层次的叶、荚,不但影响本层次的源库单位,而且对另一源库单位也产生强烈的影响.高光效育种,应在选育单叶高光合能力和转化系数的同时,重视叶面积指数和生物产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经济系数、实际收获指数、表观收获指数、粒茎比等七种转化系数及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对表现收获指数的选择,获得经济系数、实际收获指数.粒茎比和产量的增益.表观收获指数在大豆育种中(尤其是高光效育种)可作为衡量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黑农8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合作以合丰50为母本,以60Co-γ射线120 Gy处理黑农44的突变体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集高油、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体,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域的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吉林省、内蒙及新疆的部分地区春播种植,5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70万hm2。黑农87作为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外源EBR(24-表油菜素内酯)对盐碱复合胁迫下大豆的生长指标、生理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为改善大豆生长、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豆品种黑农44号为试材,分别在110 mmol·L~(-1)的盐碱复合胁迫条件下培养3 d和7 d进行取材,研究1.2 mg·L~(-1)外源EBR对大豆株高、根系生长,叶片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和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盐碱胁迫处理3 d和7 d时,与对照组相比,3种抗氧化酶(SOD、POD、APX)的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O_2~-产生速率、H_2O_2和MDA含量均升高;各项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均降低;叶片细胞结构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遭到严重破坏;根尖细胞中线粒体、内质网结构破坏较重,液泡破裂。盐碱胁迫条件下,施加外源EBR使大豆的株高、根长和根鲜重分别提高了6.45%、9.60%和19.85%;使大豆叶片SOD、POD、APX的活性显著升高,在3 d和7 d时分别增加了16.92%和9.68%、48.85%和61.44%、19.05%和20.36%;相对电导率、O_2~-产生速率、H_2O_2和MDA的含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19.58%和28.26%、28.06%和40.92%、28.62%和31.21%、31.03%和37.17%;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了3.67%和15.96%、13.34%和16.87%;同时维护了大豆叶片和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稳定性,延缓了细胞的衰老、解体。【结论】在盐碱胁迫下,施加外源EBR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降低了活性氧(ROS)的积累,维护了细胞结构的完整,促进了幼苗生长,增强了大豆幼苗耐盐碱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豆光钝感种质创新与光周期育种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育光钝感品种来扩大品种种植区域.按着杜维广(1997)年选育广适应性种质程序和方法的设想,通过改进选育光钝感、具有良好综合农艺性状新种质NPSL-1和NPSL-2佐证了该设想的可靠性,并依据本试验结果提出大豆光周期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豆超高产潜力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对大豆公顷4875kg产量潜力的探讨,分析了大豆高产理论和公顷产量4875kg株型特征。指出个体、群体和环境构成了影响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同时,通过小面积(1m^2)公顷产量4875kg的获得,了各时期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和光合速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指出,均匀--主茎型(黑农41)和均匀--并重型(黑农40)均可获得超高产,说明高产株型是多模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