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北京地区南瓜病毒病种类及其主要侵染病原,2016~2017年在北京周边采集疑似感染病毒的南瓜病样84份,并根据南瓜上的6种病毒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反转录PCR(RT-PCR)检测。结果表明:共有79份南瓜病样检测显示阳性,其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检出率最高,为52.38%;其次是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和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检出率分别为44.01%、14.29%,其他病毒暂未检出。此外,16.67%的样品受2种病毒复合侵染,CMV和ZYMV复合侵染占7.14%,ZYMV和WMV复合侵染占9.52%。北京地区南瓜上优势病毒种类为CMV,且存在病毒复合侵染现象。  相似文献   
2.
以电生功能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喷雾施药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效氯浓度的电功能水对南瓜果腐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电生功能水对南瓜果腐病的防治效果随有效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电生功能水有效氯浓度为95 mg/L时效果最佳,防效达82.94%,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89.41%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菜豆(Common bean),俗称芸豆(Kidney bean),为豆科(Fabaceae)菜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既是蔬菜又是粮食,是重要的农副产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种植普通菜豆的主要地区之一。随着普通菜豆栽培面积以及连作年限不断增加,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枯萎病,严重影响了普通菜豆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限制普通菜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21年7月,  相似文献   
4.
冬季北运蔬菜是海南省的优势特色产业, 是农
民收人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海南北运蔬菜产业的
快速发展, 蔬菜病害发生日趋严重"我们于20 10 -
20 H 年对海南北运蔬菜开展了真菌病害的调查研
究, 发现在海南北运蔬菜主产区澄迈!海口!琼海!万
宁!乐东等地蔬菜灰霉病普遍发生, 尤其在西葫芦!
瓤瓜!南瓜!丝瓜!辣椒!茄子!番茄!更豆上为害最为
严重, 在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都能进行侵染, 病害
发生后, 病叶率均达30 % 以上, 严重影响蔬菜的正
常生长, 导致品质和产量降低, 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
经济损失"特别是海南北部地区, 由于气温比南部地
区平均低3 e 左右, 加上湿度较大,更有利于灰霉病
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7.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RFP标记转化株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上的重要新流行病害,目前尚缺乏抗性品种,病原菌侵染机制及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尚不清楚。为了开展多主棒孢的病原学研究,本试验采用农杆菌基因介导技术(ATMT),获得了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的多主棒孢转化株,转化株在PDA培养基转接6次后仍能在菌丝和分生孢子上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生物学测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转化株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6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6种药剂的抗性背景,发现它们对啶酰菌胺具有不同水平的抗性。同时结合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了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具有低等抗性的2株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49%和53.04%,对3株高等抗性的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16%、51.67%和32.24%。说明灰葡萄孢的抗性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啶酰菌胺的杀菌活性。2013年和2014年的田间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施药量为375g·(667m2)-1时,防治效果分别为94.34%和90.39%。在施药量为300g·(667m2)-1时,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与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综上所述,现阶段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仍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ZF145中可有效抑制黄瓜角斑病病原菌扁桃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eudomonas amygdali pv.lachrymans的主要物质,采用冻干法、酸沉法、絮凝法、萃取法和铵沉法提取菌株ZF145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粗提物对黄瓜角斑病的防治效果,综合比较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联用技术鉴定粗提物中的抑菌物质。结果表明,絮凝法最适用于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ZF145发酵上清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通过絮凝法提取的粗提物对扁桃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9.50 mm,对黄瓜角斑病的盆栽防治效果为42.85%,且粗提物中的主要抑菌物质为C13~C16的surfactin同系物,浓度和纯度均为最高,分别为2.77 g/L和69.28%。表明本研究优化的絮凝法可用于芽胞杆菌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中国华北地区瓜类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对咪鲜胺的抗药性现状及抗药突变株的生物学性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北京、山东、河北等地未使用过咪鲜胺的112株瓜类尖孢镰刀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并通过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尖孢镰刀菌抗咪鲜胺突变株。结果表明:咪鲜胺对112株瓜类尖孢镰刀菌的平均EC50值为(0.030 1±0.030 4)μg/m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该EC50值作为瓜类尖孢镰刀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药剂驯化共获得7株抗咪鲜胺突变株,其抗性倍数介于6.2~26.8之间;突变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和致病力等方面均明显低于亲本菌株,差异显著;仅突变株HG13052701-R1的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其他6株抗咪鲜胺突变株的抗药性均不能稳定遗传。室内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仅与戊唑醇之间有交互抗性,与多菌灵和齅霉灵之间均无交互抗性关系。研究表明,瓜类尖孢镰刀菌在药剂选择压下可以形成抗咪鲜胺群体,具有低等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