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PLFS系统包含数据初始化,发生量短、中长期预测,发生期预测3个功能模块。在系统设计时,着重考虑了区域性舞毒蛾种群时动态的预报,对舞毒蛾的宏观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系统具有很强的实时动态自动化预报能力,可高速生成和更新各种预报模型,选择建模因子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灵活性。能将数据—筛选—建模—预报融为一体,提高了测报的整体水平。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生产应用价值,投入生产后预报准确率较高,可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对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haraldi)增色效果以及对机体抗氧化力的影响,分别用添加0(对照组)、3.33、6.66、9.99、13.32和16.65 g/kg雨生红球藻(折算成虾青素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300、400和500 mg/kg饲料)的饲料饲喂七彩神仙鱼6周,测定七彩神仙鱼皮肤、鳍条、肌肉和肝脏中的虾青素含量、体表的三刺激值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可以显著提高七彩神仙鱼的增重率,当添加量为9.99 g/kg其增重率最大。七彩神仙鱼皮肤、鳍条、肌肉和肝脏虾青素含量随着雨生红球藻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雨生红球藻添加量超过6.66 g/kg,各组织中虾青素的含量趋于稳定。随着雨生红球藻添加量增加,皮肤L*值(亮度)下降、而a*值(红度)和b*值(黄度)升高,皮肤中虾青素含量与三刺激值间的相关性均达到高度相关,并与a*值的相关性最高。随着雨生红球藻添加量的增加,七彩神仙鱼肝脏的T-AOC和GSH的含量也逐渐升高。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可提高七彩神仙鱼的增重率,提高七彩神仙鱼皮肤虾青素含量,改善七彩神仙鱼体色,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雨生红球藻的添加量建议为6.66~9.99 g/kg(虾青素含量为200~300 mg/kg)。  相似文献   
93.
报道了孟家段水库饵料动物资源状况,并据此推算了以动物为主要食物的鳙鱼、鲤鱼、鲫鱼的鱼产力。指出该水库平均鱼产力;鳙鱼为82kg/hm~2,鲤鲫鱼为10.7kg/hm~2。  相似文献   
94.
本试验利用乌龙茶品种“黄金桂”特有的花香,加工生产成红茶产品“黄金桂红茶”,创新工艺为鲜叶→日光萎凋→摇青→揉捻→轻发酵→烘干→成品茶。该产品外形紧直,汤色金黄明亮,桂花香飘逸持久,滋味浓醇,叶底匀红,深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95.
金萱乌龙茶不同鲜叶原料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萱乌龙茶单片2叶、单片3、4叶和1芽2、3叶的鲜叶原料分别进行加工生产,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通过试验,了解金萱乌龙茶加工工艺技术参数以及对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乌龙茶鲜叶原料和加工工艺.最佳的鲜叶原料为:单片2叶和单片3、4叶.加工工艺为:单片2叶晒青失水率12%~15%,做青10 h,杀青270℃,包揉2~5 min,烘干60~80℃.单片3、4叶晒青失水率10%~13%,做青12 h,杀青250℃,包揉4~5 min,烘干60~80℃.  相似文献   
96.
大豆抗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新种质材料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从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抗源几乎全是小黑豆类型。小黑豆抗源的黑种皮、小粒、晚熟等性状与栽培大豆相差甚远,直接用小黑豆抗源选育出黄色种皮,农艺性状优良的抗病品种难度较大。本文报导了作者通过有性杂交打破哈尔滨小黑豆抗病性与黑色种皮的连锁选育出黄色种皮新抗源的方法和经过。新抗源的抗病程度达到了小黑豆抗源水平,并具有黄种皮、生育日数短、百粒重增大及株型直立等优异性状。新抗源已应用于抗病育种,现已分离出抗病,农艺性状优良的F_3、F_4单株和品系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