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2篇
  19篇
综合类   188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2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人工拼接的方式拼接了非洲马瘟病毒(AHSV)含有绝大多数线性抗原表位的VP7编码基因片段,克隆于pET-30a构建重组质粒pET-30a-VP7,将pET-30a—VP7转化BL21(DE3),经1.0mmol/LIPTG诱导,外源基因以包涵体的形式获得高效表达。通过Dot-EuSA以及ELISA试验证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后表达产物作为诊断抗原包被酶标板建立了检测AH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25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40,待检血清阳性临界值初步定为0.25。用此方法和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了184份血清样品,结果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42.
吴丹 《养猪》2019,(4):77-80
在当前全球变暖的情况下,热应激已被确定对动物的福利、繁殖和生产带来严峻挑战。气候变化、猪肉生产集约化、遗传选择过于强调瘦肉率和繁殖性能,更是加剧了猪对热应激的敏感性。最终,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有效的动物蛋白生产以及无法满足全球人口增长需求的能力。猪肉作为世界上消费最多的肉类,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并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力,猪肉生产商不断开发利用新技术减轻热应激。文章从热应激带来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方面作出阐述,以期能给养猪从业者减轻热应激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3.
睾丸扭转是阴囊肿痛的主要原因,由于发病急,易误诊,常导致睾丸梗塞、坏死或不可逆的睾丸萎缩,故早期诊断与复位是治疗的关键。本院曾收治2例睾丸扭转患者,现就其诊治作一分析。1病例简介例1,23岁,性交时突觉左阴囊胀痛,阵发性加剧0.5h而就诊,伴恶心、呕...  相似文献   
44.
《宠物繁殖技术》实训的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渗透在生产实训教学中,通过积累、精选宠物繁育技术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案例、结合宠物繁育相关热点事件,挖掘其思政教育元素在《宠物繁殖技术》课程中实践课程思政,培养宠物专业学生珍爱生命、爱岗敬业、努力创新、科学严谨的职业素养和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45.
黄鑫  王菲  吴丹  孔凡青  王茜 《河北渔业》2023,(12):33-40
为探究白洋淀淀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0月在白洋淀淀区共设置10个采样点位,对其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及测定pH值、电导率、总磷、总氮等9个水质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白洋淀淀区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18科,28属,35种。其中,以节肢动物门为主,共11科,16属,17种;软体动物门次之,共5科,8属,14种;环节动物门最少,2科,4属,4种。基于PCA和RDA结果分析表明,COD、CODMn、TOC和pH值是影响白洋淀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保鲜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对香石竹“Sangria”切花贮藏期、瓶插寿命及瓶插期生理代谢的影响,分别采用0.64、1.28、1.92μL/L 1-MCP对香石竹“Sangria”切花进行熏蒸处理,对冷藏(2~4℃)和室温(25℃)瓶插过程中切花状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1-MCP能够显著延长香石竹切花的瓶插寿命,其中浓度为1.92μL/L时效果最佳,香石竹切花瓶插寿命由4 d延长至8 d;冷藏条件下,1.92μL/L 1-MCP处理的切花开放指数达到0.8的时间为101 d,而对照组仅为18 d,大大延长了香石竹切花的冷藏时间。进一步调查冷藏后香石竹切花瓶插时发现:所有经1-MCP处理且冷藏110 d的香石竹切花可在瓶插1 d后正常开放;1.92μL/L 1-MCP处理可显著增加切花的相对吸水率,减缓花瓣电导率上升;瓶插第11天的1.92μL/L 1-MCP处理组花朵萎蔫率仅为7.1%,而对照组花朵萎蔫率达到78.5%。因此,1.92μL/L 1-MCP熏蒸处理可作为香石竹切花保鲜处理方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分别于2013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2014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调查了青海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主要的水体理化指标,分析了该湖泊浮游动物现存量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浮游生物生物量评价标准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鲁克湖全年共检出浮游动物48属82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占总种类数的19.51%),轮虫57种(占69.51%),枝角类7种(占8.54%),桡足类2种(占2.44%);种类组成以轮虫占优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优势种分别为3、7、4、6种,4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种有2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为539.8ind./L,变化范围为2.7~2756.0 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0.680 mg/L,变化范围为0.030~3.256 mg/L,4个季节浮游动物现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显示,可鲁克湖春冬季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分为2大类群,夏季分为4大类群,秋季分为3大类群;香浓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均匀度指数(J)年平均值分别为1.97、0.74、0.54。根据浮游动物生态学指标总体评价,可知可鲁克湖水质处于污染状态,且4个季节中有3个季节水体属于贫营养类型,只有春季属于中营养类型,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水质监管与调控。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富集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控制潮间带区域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定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效态含量及7种红树植物各部位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和7种红树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和迁移能力,并对红树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As、Cd、Zn全量均值明显高于海南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只有Pb全量略低于背景值;重金属Cr、Cu、As、Cd、超背景值采样点率高达100%;红树植物所吸收的Cr、Ni、As和Pb主要分布在根部和茎部,其原因是由于重金属元素Cr、Ni、As和Pb在沉积物中无生物活性;7种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均未出现富集现象(除桐花树对As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研究区红树植物对As元素的迁移能力均较弱,与王鹏等研究的结果类似,其余植物对重金属的迁移系数均小于1,主要原因是红树植物本身具有对重金属的耐性,通过自身耐性机理对重金属离子吸收的阻止和控制,另外也与生存环境相关;红树植物中重金属Ni、Zn和Cd的富集主要来源于沉积物,而Cr、Cu、As和Pb来源于沉积物的可能性很小。【结论】研究表明强烈的人类活动已使得研究区沉积物Cr、Cu、As、Cd、Zn出现了明显的累积。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同一红树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同一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红树植物体中的含量也存在差异。表明在相同环境的不同植物类型,由于其自身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9.
以海南岛东部地区的4种土地利用方式(水稻田、抛荒地、果园地、橡胶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整个土壤剖面(0~30cm)而言,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低顺序表现为水稻田抛荒地果园地橡胶林地;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表聚作用明显,并随着土壤层的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递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田、抛荒地的土壤质地和土壤pH均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的控制效应;果园地与橡胶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受土壤质地的影响,但与土壤pH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为了海南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稳定,提倡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来维持海南岛土壤的基础地力和肥力,并保护和增加水稻田面积以提高研究区土壤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50.
该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典型空间木本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将校园划分为行政办公区、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和公共休闲区5个主要功能区,采用实地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各功能区植物景观生态性、景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农业大学各功能区植物种类丰富,但常绿树种应用不足;校园植物观赏特性相对较好,但公共休闲区和学生生活区植物观赏特性欠佳,植物景观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农业大学应完善植物生活型的比例,增加观赏性植物比例,以此提高校园植物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