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可引起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病害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与水稻互作是基因对基因的关系。Xoo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推动了对Xoo基因功能的研究。为此,该文对近几年来Xoo致病性基因的鉴定情况进行统计,并就致病性基因的突变菌株对水稻接种情况和菌株自身变化进行了归纳,较为详细阐述了当前对Xoo无毒基因的鉴定研究状况,为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以及研究致病基因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2.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碳储量遥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赛罕乌拉生态系统定位站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碳储量进行研究。应用Landsat TM影像,提取遥感影像各波段信息及相关的植被指数。将遥感影像的波段信息、相关的植被指数分别与野外实测的样地生物量数据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后得出由波段信息建立的一元回归模型较合理;将提取的波段信息、植被指数分别与野外实测样地生物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然后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森林生物量多元遥感回归模型;将选择出的一元回归模型与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到适用于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研究的最优遥感回归模型,Y=-1617.863+573.312×SAVI+32.475×TM5-35.379×TM7,进而得到碳储量遥感模型。  相似文献   
33.
氮肥配施秸秆对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施用化肥所致的不利影响严重威胁到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将生态友好的作物秸秆归还农田是减少化肥投入和缓解环境问题的极具潜力的农业管理措施。原生生物是土壤中丰富且多样的真核生物,是土壤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氮肥配施秸秆对原生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了2 × 4(2个秸秆还田组×4个氮梯度)全因子交互田间定位试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8种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和潜在功能的变化,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探究驱动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绿藻门(Chlorophyta)、锥足亚门(Conosa)、丝足虫门(Cercozoa)和纤毛虫门(Ciliophora)是所有处理中的优势类群。氮肥施用降低了土壤原生生物的多样性,而配施秸秆提升了土壤原生生物的多样性,并且在高施氮水平提升效果更为显著。绿藻门(Chlorophyta)的相对丰度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丝足虫门(Cercozoa)和纤毛虫门(Ciliophora)的相对丰度在秸秆还田组中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捕食类原生生物(phagotrophs)在所有处理中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配施秸秆提高了捕食类原生生物的相对丰度,但降低了光养类原生生物(phototrophs)的相对丰度。单施化肥情况下,寄生类原生生物(parasites)表现出对高施氮量的偏好。土壤有机质和pH是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总之,本研究证明了氮肥施用耦合秸秆还田措施能够影响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同时明确了对农业管理措施变化反应敏感的原生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34.
[目的]明确浙江润楠对城市不同绿地的适应性。[方法]对浙江润楠在3种绿地类型中的生长状况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浙江润楠在3种绿地类型中的基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指标以及F_v/F_m大小均依次为工业区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叶绿素总含量大小依次为公园绿地、工业区绿地、道路绿地。[结论]该研究表明浙江润楠适宜种植在工业区和公园等地,不宜种植在交通污染严重的道路绿地。  相似文献   
35.
36.
为了提高毛驴育肥期的增重效果,提高育肥阶段的经济效益,笔者对多种形式的育肥驴饲养场进行走访,总结其饲养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及影响育肥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其产生原因,制定高效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使其育肥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37.
2018年5月5日,黑龙江省某养驴场有幼驴出现瘫痪,发病3头,死亡2头,为了对该养驴场肉驴截瘫进行治疗,试验对发病幼驴采用电针治疗为主、西药治疗为辅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治疗后,发病幼驴转归良好。说明针灸疗法配合西药治疗对该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8.
为探讨喹乙醇急性中毒雏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将200只5日龄伊莎公鸡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150mg/kg喹乙醇。在染毒后5、10、15d,对相关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喹乙醇中毒时,在各时间点,试验组血清K+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在15d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血清中Ca2+、PO43-、N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在15d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组血清ALB、T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ALB在15d差异显著(P<0.05),TP在10d和15d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血清ALP、GOT、GPT活性高于对照组,GOT、GPT在15d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喹乙醇中毒能够引起雏鸡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喹乙醇有一定的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39.
40.
为了解齐齐哈尔地区引起规模化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毒性病原的感染状况,笔者应用PCR或RT-PCR方法对2015年-2017年齐齐哈尔地区规模化猪场147份病料进行了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4种主要病毒性病原检测。结果显示,CSFV阳性率为4.72%,PRRSV阳性率为5.44%,PRV阳性率为1.36%,PCV2阳性率为9.52%。PRRSV和PCV2的混合感染呈上升趋势,CSFV和PRV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关键是控制好PRRSV和PCV2的传播,根本是开展主要病原的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