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杨四润  马燕  杨明容  傅静  周红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13-14114,14122
[目的]从鲜牛奶中分离植物乳杆菌,为牛奶中植物乳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将鲜牛奶稀释,进行涂布转接,再通过活菌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鲜牛奶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D14),菌体形态为杆状,单个或链状排列,无芽孢,菌落凸起,边缘光滑细腻,呈白色,直径0.4~2.2 mm,有酸味。再结合各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结论]从鲜牛奶中分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D14来源安全,有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发酵,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接种发酵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固态发酵,并对固态发...  相似文献   
73.
1株酵母菌产GABA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专利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GPT-5-11为供试菌株(专利号:201010182948.5),通过液态发酵试验优化其培养条件,研究γ-氨基丁酸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 g /L) 为:葡萄糖24.5,酵母膏6.2,大豆蛋白胨6.2,吐温80 2ml,乙醇4ml,MgSO4?7H2O 0.2,MnSO4?4H2O 0.045,L-MSG12.5,含0.5%谷氨酸。培养基中添加L-MSG浓度为12g/L,pH值为6.5,37℃发酵48 h。在最优条件下,γ-氨基丁酸产量最高可达2.58g/L。  相似文献   
74.
本文就有机茶及国际发展有机茶的紧迫性,从云南的特殊地理环境条件和富有的茶树种植资源,提出了云南发展有机茶的可行性,主要措施。同时,预示了今后茶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5.
 主要分离鉴定普洱茶陈香味成分,并将其提取物微胶囊化,扩大其用途。提取采用常压水蒸汽蒸馏萃取法(SDE)对普洱茶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GC)和气质联用色谱分析(GC/MS)鉴定,结果表明构成普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氧化芳樟醇Ⅰ(顺式呋喃型)、氧化芳樟醇Ⅱ(反式呋喃型)、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吡喃、1,2,3-三甲氧基苯等。同时,本实验以β-环糊精和魔芋胶为壁材对普洱茶香气成分进行微胶囊化;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微胶囊化最佳包埋工艺为:普洱茶香气成分与壁材的比例为1∶6,β-环糊精与魔芋胶的比例为500∶1,固形物浓度为20%,干燥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76.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有益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鉴定,探讨了授权专利有益菌种(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3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3.66%,其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占33.5%;黑曲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8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74.77%;少根根霉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4.19%;酿酒酵母固态发酵共分离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总检测量的59.15%。黑曲霉、少根根霉固态发酵的普洱茶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分别占31.24%、24.04%;酿酒酵母固态发酵的普洱茶萜烯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与甲氧基苯及其衍生物含量都比较高,分别达21.89%、24.07%。感官审评表明,绿色木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陈香透花-木香;黑曲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陈香透花果香;少根根霉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厚甘滑,陈香浓;酿酒酵母发酵的普洱茶滋味醇和甘滑,香气陈香较显。  相似文献   
77.
 针对云南大叶茶种的特点和云南独特的地理条件,结合真空处理的原理,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南大叶茶种鲜叶真空厌氧处理机。该处理机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设备处理过的云南大叶茶种鲜叶γ-氨基丁酸含量超过标准12倍以上。设备采用PLC自动控制,为云南γ-氨基丁酸茶产业化生产提供关键设备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8.
几种微量元素对茶树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是茶叶的主要品质成份。综述了近年来茶树生长发育必需的几种金属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对茶树生理及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和应用结果,探讨了茶叶微量元素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茶园的合理施肥、较高品质茶叶的产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园林植物彩斑现象形成机理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斑植物在园林绿化工程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为丰富园林景观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该文从遗传、质体结构、超微结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彩斑的形成机理;又从基因突变、转座子理论、植物进化、环境因素、生长分裂的不均衡性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指出了彩斑出现的原因,以期能为从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不同激素配方对大叶种茶树新梢组织培养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探讨了不同激素配方对大叶种树新梢组织培养的效果,结果表明:6-BA0.5mg/L 2.4-D4mg/L促进腋芽形成单生芽的效果最好,6-8A 10mg/L NAA0.0mg/L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腋芽分化均获得较好效果,6-BA 4mg/L对促进丛芽形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