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6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302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93篇
  185篇
综合类   880篇
农作物   187篇
水产渔业   159篇
畜牧兽医   435篇
园艺   156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黄土地表藻类结皮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仅见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局部地段的黄土藻类群落为对象,分别从植被类型、坡向、坡度、地貌部位、干扰程度等方面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系统地研究。通过调查,测定了藻类结皮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结皮厚度、植被分布、结皮盖度等指标。结果表明:①不同植被类型对藻类结皮盖度和厚度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植被类型不同,藻类结皮盖度不同,荒坡>樟子松林>油松林。但结皮厚度表现出相反的特点,即油松林>樟子松林>荒坡地。②坡向对藻类结皮分布有明显影响。阴坡藻类结皮盖度和厚度均大于阳坡。③坡度对藻类结皮分布的影响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不同坡度对藻类结皮盖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影响结皮厚度,即平缓坡>缓坡>陡坡>极陡坡。④地貌部位对藻类结皮分布有明显影响,在林地里,结皮盖度表现为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结皮厚度无显著差异。⑤干扰程度对藻类结皮分布具有明显影响,干扰程度弱,藻类结皮盖度和厚度均大,反之则小。  相似文献   
992.
氮肥的施用量对弱光下草坪的坪用质量影响较大.为探究弱光和不同氮素水平对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生长和碳氮代谢的影响,试验设置自然光照和弱光两个光照梯度,以及低氮(1?mmol·L?1)、中氮(6?mmol·L?1)和高氮(18?mmol·L?1)?3个氮素水平,通过研究光氮互作对高羊茅形态...  相似文献   
993.
华南主要露地蔬菜土壤的供氮指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托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的数据,开展露地蔬菜土壤供氮指标研究,旨为华南菜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以蔬菜不施氮肥处理与完全施肥处理的相对产量的50%、75%、90%和95%为指标,建立华南菜田土壤碱解氮丰缺指标,根据土壤碱解氮含量划分的极缺、缺、中等、高和极高5级水平的土壤供氮指标分别为小于42、42~97、97~164、164~194和大于194 mg?kg-1。针对目前逐渐采用土壤硝态氮作为土壤供氮指标的需求,建立了碱解氮-硝态氮和碱解氮-无机氮的转换方程,分别为:y硝态氮 = 0.4012x碱解氮 - 1.3695和y无机氮= 0.4955x碱解氮 + 2.0736,二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该方程计算得出,当蔬菜相对产量为50%、75%、90%和95%时,并对所建立的丰缺指标进行不同形态氮的指标值转换。土壤硝态氮的丰缺指标转换值为:11mg?kg-1、34mg?kg-1、66mg?kg-1和82mg?kg-1;无机氮的丰缺指标转换值为:17mg?kg-1、46mg?kg-1、86mg?kg-1和105mg?kg-1。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快速、特异、灵敏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为IHHNV的临床诊断和疫情监测提供更简便的检测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IHHNV毒株序列,在IHHNV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LNA探针;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缩短检测时间,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应用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对广西地区的300份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检测,验证方法的实用性.[结果]TaqMan-LNA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IHHNV的灵敏度高,约为10个病毒粒子/反应,定量范围宽,在1.6×101~1.6×108拷贝/μL的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与SPF凡纳滨对虾组织、WSSV、副溶血弧菌的DNA和TSV的RNA均无反应,特异性好;组内变异系数为0.53%~1.75%,组间变异系数为0.81%~1.14%,重复性和重现性均较好,结果稳定可靠;临床应用结果表明,300份凡纳滨对虾样品检出193份阳性,阳性率为64.3%,表明广西沿海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IHHNV感染率较高.[结论]利用TaqMan-LNA探针建立检测IHHN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重复性好、能定量等优点,可用于对虾IHHNV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5.
胶原-单宁树脂对水体中Pb(Ⅱ)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皮经胃蛋白酶水解后提取胶原,通过胶原-黑荆树单宁-醛反应制备了胶原-单宁树脂(C-TR)吸附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体中Pb(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C-TR对Pb(Ⅱ)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当温度为303 K、pH值为4.5、Pb(Ⅱ)溶液(100 mL)的初始浓度为1.0 mmol/L时,C-TR(100 mg)对Pb(Ⅱ)的吸附容量达到0.34 mmol/g。pH值对吸附容量的影响较大,最佳吸附pH值为4.5。C-TR对Pb(Ⅱ)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温度对吸附平衡影响不大。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固定床吸附表明,当1.0 mmol/L的Pb(Ⅱ)溶液以30 mL/h的流速流过床层时,流出液的体积约为60 mL时达到穿透点。  相似文献   
996.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是新发展起来的第三代饲料添加剂。由于其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强和生物效价高等特点,迅速成为饲料行业研究的热点。对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定义、结构及最新合成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福建省三明市竹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福建省三明市竹材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自主创新、循环利用、定向培育、品牌建设等层面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笔者认为:应着力加强竹材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提升竹产业的加工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以提高竹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推进产学研的通力合作,建立集约经营的竹材加工工业原料林基地.  相似文献   
998.
通过灌胃正常大鼠甲状腺素片(含T3,T4)制造热证大鼠模型,正常大鼠给药7d,采用RP-HPLC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的ATP、ADP、AMP含量。结果表明,热证大鼠模型肝脏组织中腺苷酸含量与正常大鼠比较有显著差异。本方法简单,结果准确,验证了热证大鼠模型能量代谢加快。  相似文献   
999.
几种处理措施对金花茶扦插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药剂种类、药剂浓度、浸泡药剂时间等处理对金花茶扦插成活的影响,分别以不同种类药剂、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不同叶片处理和不同扦插方式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以ABT1、NAA、和IBA 3种药剂进行浸泡处理对金花茶的扦插成活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3者的浓度为100~500ppm,浸泡时间为2h最适合金花茶的成活;在不同浸泡时间的处理中,浓度为300ppm的NAA浸泡时间在10~180min之间有利于扦插成活,浸泡时间多于180min抑制插条生长;叶片留取面积和扦插方式对插条的成活影响不大,留取2~3张叶片有利于前插成活,不留叶片插条成活率极低.  相似文献   
1000.
<正>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型产业。现代畜牧业是以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物质装备、先进管理手段、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机制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质是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管理、社会化服务、集约化发展。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