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豆品种沈农10号(沈农95—31)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1994年以沈农92-16为母本、沈农91—4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按生理株型育种目标,经后代定向选育而成。2002年进行株系比较及产量鉴定,2003—2004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省内区域试验,2006年在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进行生产试验,扩繁原原种和原种,  相似文献   
72.
试验采用蔓生型绿豆辽绿6号为试材,美国磷酸二铵:①高肥(225kg/hm2)、②中肥(150kg/hm2)、③不施肥3个处理。小区面积15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该试验分析了磷酸二铵对蔓生型绿豆辽绿6号产量的影响及氮磷钾在茎秆、叶片中积累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肥处理有利于绿豆氯磷钾三元素的积累;中肥处理有利于绿豆株荚数、株粒数、株粒重的增加及产量的提高;辽绿6号在中肥处理(磷酸二铵150kg/hm2)的情况下,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产量472.5kg/hm2,说明中肥处理有利于辽绿6号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3.
详实地介绍了杜松这一树种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主要用途和药用价值;经过生产实践探索,分析了杜松山地育苗经验,详细地阐述了杜松育苗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4.
分析了色木槭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主要分布及其用途,在育苗生产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色木喊苗木培育的成功经验,详细地阐述了色木槭苗木的培育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5.
以超高产大豆辽豆14、中黄35与普通品种辽豆11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于不同生育时期比较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根系活力和根瘤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R2期伤流量超高产品种与普通品种差异显著,根系活力则是普通品种辽豆11最大,但在R4和R6期超高产品种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大于普通品种;R4和R6期,超高产品种根瘤重、固氮活性、固氮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品种辽豆11。R2和R4期,施磷酸二铵100 mg.kg-1处理的根系伤流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它施肥处理。因此,超高产大豆品种在R4和R6期具有更强的根系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6.
选用3个早熟和1个晚熟菜用大豆品种,探讨了始花期不同尿素追施量(0、75、150 kg·hm-2)对菜用大豆籽粒可溶性糖、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鼓粒到籽粒成熟,菜用大豆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脂肪积累呈现“S”型曲线变化,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后期出现小幅下降.早熟品种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在...  相似文献   
77.
磷酸二铵对大豆超高产品种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超高产大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及其与普通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的特异性。【方法】于2011和2012年,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与普通品种辽豆11在不同磷酸二铵施肥水平下,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本试验采用品种、施肥量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磷酸二铵苗期施入,施肥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F0:0 mg•kg-1干土;F50:50 mg•kg-1干土;F100:100 mg•kg-1干土;F150:150 mg•kg-1干土;F200:200 mg•kg-1干土。在大豆的苗期(V3)、开花期(R2)、鼓粒中期(R6)、鼓粒末期(R7)和成熟期(R8)对各处理选取3盆生长一致的植株混合取样,精细冲根。按器官分开后,在105℃下杀青30 min,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干物质重量。留小样粉碎后,用浓H2SO4-H2O2法消煮,消煮液中的氮用凯氏定氮仪(KN520)测定,磷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UV-2450),钾用火焰光度计(PEAA800)测定。干物质量乘以N、P、K百分含量为N、P、K积累量;由籽粒中养分含量与单株养分积累量的比值计算得养分收获指数;由单株养分积累量和单株籽粒产量计算得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结果】大豆植株的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利用在品种间差异显著。超高产大豆从出苗到成熟需要积累较多的养分,其地上部和根部氮、磷积累量除苗期外均显著高于普通品种,鼓粒中期的根部钾素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品种。超高产大豆具有较强的养分转运能力,其氮、磷、钾收获指数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同时,超高产大豆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超高产大豆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显著低于普通品种。施肥对大豆植株的养分积累、转运与利用有显著影响。在各生育时期,施肥处理的大豆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养分收获指数及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均有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氮和磷的积累量、钾素收获指数、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氮磷养分数量,无论超高产品种还是普通品种均在最高施肥水平(200 mg•kg-1干土)下达到最大,超高产品种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氮、磷养分数量较普通品种的增加量少;而钾素积累量、氮和磷的收获指数、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钾素数量在超过一定施肥量后反而有所降低,超高产品种较普通品种的降低幅度小。【结论】超高产品种比普通品种有更强的养分吸收转运能力和更高的养分利用效率。施肥显著增强大豆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却降低了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8.
磷素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不同品质类型(普通型、高油型和高蛋白型各2个)的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3个磷素水平(0、82.5、165.0 kg.hm-2P2O5)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开花期至鼓粒期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面积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有较大影响,且施磷有利于提高各品质类型大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指标。此外,施磷使生育后期大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下降速度减缓,其中对高蛋白品种的影响最为明显。高蛋白品种在高磷(165.0 kg.hm-2P2O5)处理下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的下降速度均最为缓慢。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不同年代育成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对施肥水平的响应,明确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随产量改良的演变趋势。【方法】以祖先亲本相同(均来自Williams和Amsoy)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相同纬度)育种程序下育成的代表性品种为试材,于2011、2013和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磷酸二铵为种肥,设3个施肥水平(0、150 kg·km-2、300 kg·km-2),测定大豆成熟期的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随着大豆产量的改良,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降低、节间长度缩短、倒伏指数下降、收获指数增加;俄亥俄品种的分枝数和结荚高度增加,而辽宁品种则下降。单株粒数的改良是俄亥俄品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辽宁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重的增加。在品种选育进程中,俄亥俄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升高;辽宁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与相同年代育成的辽宁品种相比,俄亥俄品种株高矮,节间长度短,抗倒伏能力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收获指数以及产量明显增加;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而脂肪含量极显著升高。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俄亥俄品种的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保持相对稳定,而辽宁品种的增幅较大。俄亥俄品种的籽粒产量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辽宁品种则在中肥条件下表现最佳。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株高、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结论】在大豆品种产量改良过程中,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均呈下降趋势,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得到增强,收获指数提高,但俄亥俄品种的改良程度大于辽宁品种。俄亥俄品种产量的改善多得益于单株粒数的增加,而辽宁品种则得益于百粒重的提高。俄亥俄品种的耐肥性得到增强,其株高和倒伏指数在不同施肥水平下保持稳定,而辽宁品种则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采用4个菜用大豆品种和2个普通大豆品种,研究了磷酸二铵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磷酸二铵做底肥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单株荚重、百粒重影响不大.施肥有利于增加二粒荚和三粒荚所占的比例,提高菜用大豆的外观品质.施肥处理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品种问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菜用大豆中沈农引132的籽粒产量最高,沈农引122的产量最低.本研究所采用的菜用大豆品种中只有沈农引132的籽粒产量超过了普通大豆的籽粒产量,说明菜用大豆籽粒产量有很大的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