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6 毫秒
261.
清河广场是建在盐碱地基础上的,在隔盐膜的作用下,盐分经多年富集,广场上原有植物已明显露出不适症状。现在采用局部排盐措施对其进行绿化改造,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62.
由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引起的桉树焦枯病是桉树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筛选能有效抑制丽赤壳属病原菌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6种杀菌剂(百菌清、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嘧菌酯、咪鲜胺)对5种桉树丽赤壳属病原菌(Ca. cerciana、Ca. crousiana、Ca. fujianensis、Ca. pauciramosa、Ca. pseudoreteaudii)通过菌丝生长法测定其室内毒力强弱。结果显示:6种杀菌剂对5种丽赤壳属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不同杀菌剂对同一丽赤壳属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差异显著,不同丽赤壳属病原菌对同一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合比较分析,咪鲜胺能有效发地抑制本研究中测定的丽赤壳属病原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63.
分析比较了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不同品种、不同器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粉甘各器官都表现出一定的SOD活性,其中,鲜果肉的SOD(200.00U/g,FW以上)活性最高,种子最低(20.00U/g,FW以下),同一粉甘品种部分植株间茎与芽SOD活性存在着差异,野生资源与粉甘之间鲜果肉或茎的SOD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64.
鸽毛滴虫病是由鸽源禽毛滴虫(以下简称鸽毛滴虫)引起的.该病目前在全国各地包括广东都有流行,而且感染率高[1-3].本实验室曾利用自行研制的培养基对市面上常见8种药物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认为二甲硝唑、替硝唑具有显著的杀毛滴虫作用,高浓度的制霉菌素有一定的杀虫作用[4],本试验将在此基础上对鸽毛滴虫进行人工培养后,相继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265.
以淋巴细胞分离液和生理盐水为介质,分别按不同比例配制成3种不同密度(1.060g/ml、1.070g/ml、1.073/ml)的分离液,并通过无菌采集患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病鸡血液获得了卡氏住白细胞虫的配子体。采用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多密度梯度离心法对该配子体进行了浓集和纯化。进行最佳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的筛选结果显示,1500r/min离心25分钟分离效果最佳;经多密度法离心后可同时获得浓集和纯化的配子体;经单密度法离心后,只能得到浓集的配子体;对浓集的虫体进一步纯化,结果显示纯化率可达95%以上。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的结果判定,配子体的密度介于1.070-1.073g/ml之间。实验结果表明若需要大量分离纯化配子体,应以单密度法分二步进行为佳;若只需少量纯化的虫体,则可用多密度法一步来完成。  相似文献   
266.
为了解粤北地区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Transmissible viral proventriculitis,TVP)的病原学特征,于粤北地区8个有生长停滞、羽毛生长不良和消瘦等症状,疑似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的肉鸡场共采集样品420份,根据发病鸡场每10份样品混为1个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8种TVP相关病毒的总检出率为80.95%(34/42),除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未检测到阳性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率分别为57.14%、4.76%,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腺胃坏死病毒和圆圈病毒3型均为2.38%,其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混合感染的检出率均为4.76%,马立克氏病病毒和鸡腺胃坏死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和圆圈病毒3型等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2.38%;发病鸡主要集中于25~80日龄,不同日龄的TVP相关病原学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粤北地区肉鸡TVP发病率较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疾病免疫策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TVP发病规律和有效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7.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也是粮菜兼用的重要经济作物,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马铃薯害虫是我国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严重威胁, 本文以马铃薯甲虫、茄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蛴螬、蚜虫等我国马铃薯常发性重大害虫为对象, 简要概述了这几类害虫的防控现状, 并就马铃薯害虫综合治理未来应重点关注领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