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野火球RAPD反应体系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个稳定的野火球RAPD反应体系,对RAPD反应条件中模板DNA用量、Taq DNA聚合酶用量、随机引物浓度、Mg2 浓度和dNTP浓度等各项参数进行筛选比较,创建其最佳反应体系为;25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51ng,Taq DNA聚合酶0.5U.引物浓度0.32μmol/L,Mg2 浓度1.2mmol/L,dNTP浓度0.20mmol/L,10×PCR Buffer 1.0μl,ddH2O19μl.  相似文献   
62.
水稻接种固氮粪产碱菌后,可清晰看到细菌紧密地附着在稻根的表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其主要分布区域为根系的伸长区和根毛区,根尖端分生区内侧较少。从冰冻断裂的根横剖面中发现,进入稻根内的细菌成蔟地存活于外皮层、皮层大通气腔、直至中柱维管组织中。大约有0.01%-0.1%附着于根表的粪产碱菌进入根内,多数存在于细胞间隙中,少量进入根细胞内,在根内的粪产碱菌仍可以繁殖。粪产碱菌进入根内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根表皮细胞间隙和根毛基部。粪产碱菌同样也存在于淹水茎内。接种量的多少与菌在水稻植株中的数量、水稻的长势及植株重量呈正相关。与整体根系相比,研碎后的根系具有较高的乙炔还原活性,且根系的乙炔还原活性显著高于茎段的活性。  相似文献   
63.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蔬菜作物。据2008年统计,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66.67万hm2,鲜薯产量突破1000万t,居全国第一。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甘肃省马铃薯的育种、良种繁殖基地。近年来,随着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窖藏病害逐渐  相似文献   
64.
以玉米秸秆粉替代栓皮栎木栓质软木材料,研制软木复合矿质塑合材料地板生产技术,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完全可替代木栓质软木材料来生产软木复合材料,秸秆粉添加量为3%时,按工艺生产的软木复合矿质塑合材料地板技术指标达到最理想效果,板材静曲强度≥15 MPa,弹性模量≥1 500 MPa,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1%,甲醛释放量达到E0级≤0.2 mg·L-1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65.
药剂浸苗对当归麻口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奥瑞根、苦参碱及斑蝥素等3种生物药剂与阿维菌素·毒死蜱复配浸苗,防治当归麻口病,结果表明,药剂浸苗对当归生长量(出苗、叶片、株高以及冠幅)无明显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可提高当归的品级。对当归麻口病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斑蝥素40mL+阿维菌素·毒死蜱25mL加水5L浸苗处理的防效最好,为66.44%,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可在当归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6.
紫花苜蓿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它具有品质优良,易于栽培等特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利用转基因技术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总结了紫花苜蓿在基因转化受体、转化方法及基因工程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紫花苜蓿转基因技术在今后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前景。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小麦白粉菌有性时期形成、发育进度及在不同条件下病菌对自生麦苗侵染的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小麦白粉菌有性时期在小麦孕穗期开始出现 ,在不同感病品种上出现的迟早和形成量的多少有很大差异。闭囊壳在正常年份不能与秋苗形成菌源衔接 ,只侵染自生麦苗 ,在整个侵染循环中起着间接越夏作用。当田间病残体上闭囊壳量大 ,影响自生麦苗发病的先决条件主要是阴湿环境。夏季持续干旱 ,田间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可存活到 9月下旬 ,有向秋苗提供菌源的机会 ,但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68.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重要的致病菌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 ,并呈上升趋势 ,它可以同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 ,使治疗由它引起的感染及控制其传播与流行十分困难[1 ] 。近年来 ,通过化学结构的改造 ,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 ,不良反应少等优点[2 ] 。但是 ,临床应用发现 ,有一些药物与氟喹诺酮同时使用会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性 ,水杨酸及相关化合物就有这个特点[3] 。笔者就是以水杨酸钠和乙酸钠分别与 4种氟喹诺酮…  相似文献   
69.
由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引起的马铃薯炭疽病在甘肃省马铃薯产区发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选用8种杀菌剂开展了马铃薯炭疽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生物药剂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对炭疽病菌毒力最强,EC50为0.008 2μg/mL;其次为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EC50分别为0.033 3μg/mL、0.074 9μg/mL、0.079 4μg/mL和0.822 9μg/mL。表明寡雄腐霉、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烯肟·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对马铃薯炭疽病菌抑制效果较好,理论上可用于马铃薯炭疽病防治。  相似文献   
70.
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蚕豆葡萄孢特异性引物G3PDHfor/G3PDHrev进行基因组DNA扩增与序列分析,对甘肃省渭源县蚕豆赤斑病的致病菌种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与GenBank已报道的蚕豆葡萄孢属聚为一类。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酵母膏,最适温度为20 ℃,最适pH为8,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