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 de Bary侵染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毁灭性病害。为了明确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结构,对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张掖市和陇南市采集的130株晚疫病菌进行了交配型和线粒体DNA (mtDNA)单倍型测定。结果表明:从130株晚疫病菌中检测到A1和A2两种交配型,A1交配型为14株(10.77%),A2交配型为116株(89.23%);检测到Ⅰa、Ⅱa和Ⅱb 3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发生频率分别为88.46%、3.85%和7.69%。Ⅰa单倍型菌株的交配型为A1和A2,Ⅱa单倍型菌株交配型为A1和A2,Ⅱb单倍型菌株交配型为A1。该结果表明甘肃省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以A2交配型,Ⅰa mtDNA单倍型为主。甘肃省各采集地晚疫病菌群体结构或与当地种薯繁育、调运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蚕豆葡萄孢特异性引物G3PDHfor/G3PDHrev进行基因组DNA扩增与序列分析,对甘肃省渭源县蚕豆赤斑病的致病菌种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与GenBank已报道的蚕豆葡萄孢属聚为一类。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酵母膏,最适温度为20 ℃,最适pH为8,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甘肃省静宁县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种类,对采自该地区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将菌株分离纯化后,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 TUB2)和Laccase( Lcc2)多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常规PCR测定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云南链核盘菌(Monilia yunnanensis),可同时侵染不同品种果实,致病性结果显示对‘秦冠’‘富士’‘新红星’有致病性,而对‘嘎啦’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黑痣病和疮痂病是影响马铃薯品相及产量的主要土传性病害。为有效防控该类病害,选取0.3%四霉素水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9种药剂进行马铃薯复合拌种试验。结果表明,4个复合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和长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为38.10%~69.66%,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为32.06%~61.50%。各处理马铃薯增产14.52%~40.36%,均增产显著。其中每100 kg切块种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 mL+0.3%四霉素水剂15 mL +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2 g复合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为69.66%,对疮痂病防效为61.50%,增产率为40.36%,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适于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防治蚕豆赤斑病的高效药剂,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25 g/L异菌脲悬浮剂、40%嘧菌环胺悬浮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43%腐霉利悬浮剂等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蚕豆赤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225 g/L异菌脲悬浮剂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0.172 1 μg /mL;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EC50为2.534 0 μg /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为79.03%,显著高于其他药剂。产量分析显示,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小区平均产量为15.8 kg,百粒质量为179.0 g,增产率为5.60%,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综合分析,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效最高,并有显著的保产效果,可作为防治蚕豆赤斑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