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为提高水稻纹枯病防治水平,进行了农用有机硅强力助剂对防治药剂增效作用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农用有机硅强力助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可耐雨水冲刷、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每667m2用10mL,一般可降低农药用量20%~25%。  相似文献   
32.
10%恶唑酰草胺乳油防除水稻直播田恶性禾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10%恶唑酰草胺乳油对直播稻田中马唐、牛筋草、千金子防效显著,达90%以上,显著优于生产上其他种类除草剂品种,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3.
随着我国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猪只患病死亡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猪病的有效防控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养猪从业者及兽医工作者最头疼的问题.有些基层养猪从业者妄想能够得到所谓的"一针灵"、"万能药",殊不知这样会导致猪群的伤亡情况更为严重.不要说"一针灵"、"万能药",在当今的猪病防控中不切实际却广泛应用的多种抗生素保健模式也不能控制猪病蔓延,反而导致猪群抗病力越来越差、亚健康猪群越来越多.面对如此严峻的猪病防控现状,科丰人强烈呼吁:不要妄想抗生素能够起到真正的保健作用,疾病综合防控措施才是最有效的猪病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34.
根据抗病基因(Resistance genes,R基因)的功能保守域,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在绒毛状烟草(Nicotiana tomentosiformis)全基因组上获得6个完整可靠的抗真菌病候选基因.在这6个基因的非保守区设计特异引物,以普通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反转录cDNA为模板克隆抗真菌病相关基因的干扰片段,利用GatewayTM克隆技术构建上述候选基因的RNAi载体,经酶切和测序证明载体构建正确,为进一步鉴定这6个候选基因的具体抗病性,并为将其应用于烟草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目的]从烟草cDNA中扩增出1-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DXS)基因(去除终止密码子TAA),并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方法]利用RT-PCR技术分离、克隆DXS,将烟草DXS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重组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后注射侵染本氏烟烟草幼苗进行瞬时表达;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转GFP植株的表达情况。[结果]显微镜观察发现,DXS和GFP融合蛋白仅在本氏烟叶肉细胞(尤其是保卫细胞)的叶绿体中产生绿色荧光,DXS基因在叶绿体中特异表达。[结论]DXS定位在叶绿体中,为接下来对DXS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通过1997~1998年2年系统观察,初步探明抛栽稻纹枯病具有:发病迟,前期病情发展缓慢,中、后期病情激增,危害重的特点。经不同用药次数、时间(组合)试验表明,用药3次(水稻分蘖末期+拔节期+破口期)、用药2次(分蘖末期+拔节期)、用药1次(分蘖末期),其平均产量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71.5%、57.5%和36.5%。按其发生特点,提出“前压、中控、后保重点”的防治对策,便于结合其他病虫,开展总体防治,降低成本,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7.
两种壳色虾夷扇贝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RAPD技术对两种壳色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研究。用筛选出的22个随机引物对白色贝和褐色贝各40个个体进行RAPD扩增,进行群体内及群体间的遗传学分析。白色贝共检测出12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的比例为79.5%,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24;褐色贝共检测出127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的比例为78.9%,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23。白色贝和褐色贝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为0.961和0.039,二者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052,遗传分化的程度较低。结果表明,白色贝和褐色贝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位点的比例和遗传多样性等的差别不明显,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S285—1在褐色贝大部分个体中都能获得扩增片段,但在白色贝所有个体中均未见这个位点的扩增片段,推断S285—1为白色贝的特异阴性片段。  相似文献   
38.
6-DMAP诱导栉孔扇贝异源雌核发育二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精子激活栉孔扇贝卵子,运用L9(3^4)设计不同6-DMAP的处理条件来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第二极体抑制型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胚胎。以雌核发育担轮幼虫为材料,滴片法制备染色体并采用计数法统计倍性,分析不同6-DMAP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对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率的影响,并统计早期胚胎畸形率。结果表明,不同6-DMAP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对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早期胚胎畸形率与二倍体的诱导率呈负相关,y=46.632-0.891x(r=-0.813,P〈0.01)。6-DMAP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最佳处理条件为:20%~25%受精卵排放出第1极体时,60μg/ml的6-DMAP持续处理25min可得到最高的诱导率为29.5±5.36%。研究结果为6-DMAP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染色体加倍提供了一定的细胞学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9.
刺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 Kaup)属海龙科、海马属,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体较大,可达235 mm左右。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及台湾沿海。目前野生的海马日渐减少,已被列为《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二级保护动物。海马是最常见的水族箱养殖的观赏鱼类,大部分是从天然海域中捕捞的。采捕会对自然海域的生态环境和海马资源造成破坏。为减少对野生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相似文献   
40.
按配合力分析Griffing方法中模式1(固定模型)的程序,对四川省32个常用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估算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相互组配,其特殊配合力和单株产量亦高,48-2、48-2A、R08、R15、R18(白)、156、ES40、286-4、0951、S37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因此预测这些自交系在今后四川省玉米育种上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