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6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对虎舌红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地观测,发现虎舌红天然群体中除常见的叶色和叶片上凸起的绒毛均呈红色的类型外,还存在着叶片呈绿色、叶片上凸起的绒毛呈白色的特殊变异类型.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其种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红色类型与绿色类型在DNA水平上存在着可资鉴别的特异谱带.研究可为虎舌红新品种的开发及优良观赏品系的选育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72.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物质叶面肥配方对脐橙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生物质叶面肥对脐橙叶片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优化出能促进脐橙叶片生长的最佳配方:生物质提取液稀释500倍、硼酸0.05%、硫酸锰0.05%。  相似文献   
73.
对腊梅属的山腊梅和浙江腊梅2种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染色体基数都是11,其中山腊梅核型公式为2n=2x=22=18m+4sm,浙江腊梅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m.山腊梅核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A”核型,浙江腊梅属于“2A”核型.根据核型不对称系数,浙江腊梅在腊梅属中较山蜡梅属于较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74.
以金线莲野生植株茎段为外植体,在无菌系建立、增殖和生根培养时进行了适宜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MS为诱导培养基建立无菌系效果较好;以MS+KT 1.0 mg/L(单位下同)+IAA 0.2 mg/L+0.15%活性炭能有效增殖,匍匐茎节部白色芽点多,易生成片状丛生芽块;在1/2 MS+IAA 2.0+0.15%活性炭的培养基上生根率达95%以上。同时开展了组培苗移栽试验,以泥炭土∶腐殖土∶蛭石=1∶1∶1配比为组培苗移栽适宜基质,在可控的设施环境下或透光度50%左右的林下移栽,成活率达87.6%。  相似文献   
75.
陈山红心杉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尿素法、柠檬酸钠法、改良的CTAB法和SDS法4种方法提取陈山红心杉基因组D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较适合陈山红心杉基因组DNA提取,其提取的DNA纯度高、质量好,具有典型的天然DNA分子的标准紫外吸收光谱特点,A260/A280比值在1.8左右,且凝胶检测条带整齐清晰,杂质少、无明显降解。而尿素法和柠檬酸钠法难以提取基因组DNA,SDS法因提取的DNA有蛋白质、多糖等杂质污染均不太适用陈山红心杉基因组DNA提取。酶切分析也证明,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适用于进行后续分子生物学分析。采用改良的CTAB法能够提取得到陈山红心杉幼叶、老叶、嫩芽和幼茎的基因组DNA产率不同,分别为158.4μg/g、129.6μg/g、177.6μg/g和98.40μg/g。考虑到幼叶样品的采集要比嫩芽方便,因此,可以直接采用幼叶进行陈山红心杉基因组DNA提取。  相似文献   
76.
铁皮石斛不同外植体组培快繁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运用铁皮石斛不同的外植体进行组培繁殖研究,选择出适宜当前中草药发展合理的繁殖途经。本研究以铁皮石斛种子及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在诱导初始条件、增殖方式、增殖系数、继代周期、根的诱导分化及苗木移栽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比较试验认为,铁皮石斛快繁体系建立以茎段外植体为宜,建立的繁育体系具有经济高效稳定等优点,为规模化育苗提供物质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7.
油茶高产无性系的ISSR分子鉴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江西25个每hm^2产量达到750 kg的油茶高产无性系进行分子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具有多态性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08个位点,其中95个为多态位点,多态比率达87.96%;建立了25个油茶无性系的DNA指纹库,并分析出这些油茶无性系分子鉴别的最优引物组合;聚类分析显示,各无性系遗传背景复杂.研究结果可为油茶新品种的登记和保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78.
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721 g.cm-3和0.680 g.cm-3,人工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572 g.cm-3和0.535 g.cm-3,闽楠天然林木材密度大于人工林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人工林木材密度变异系数却小于天然林。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气干状态下体积干缩率分别为4.935%和6.439%,全干状态下分别为9.330%和11.376%,闽楠人工林木材的尺寸稳定性稍差于天然林,但从木材的差异干缩来看,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相近,分别为1.75和1.76。闽楠天然林木材端面、径面和弦面硬度分别为7 583 N、6 183 N和6 625 N,稍大于人工林,但差异不显著。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旋切板背面裂隙率分别为53%和67%,单板厚度的偏差人工林和天然林分别为0.08mm和0.09 mm。由此可知,发展闽楠人工林可以得到质量与闽楠天然林相近的板材。  相似文献   
79.
以杏香兔耳风无菌苗叶片、叶柄为外植体开展芽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MS附加6-BA2.0mg/L(单位下同)+NAA0.2+2,4-D0.1+糖40g/L的培养基上进行叶片外植体芽的诱导,在6-BA2.0+NAA0.25+糖30g/L的培养基上进行叶柄外植体芽的诱导,是建立叶外植体组培高效繁育体系较理想的再生条件.  相似文献   
80.
以杏香兔耳风组培生根苗同一个无性系的不同分株为试验材料,在生根培养过程中,采取每天取样的方法对组培苗不定根的发育进行系统的显微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杏香兔耳风组培苗根系产生的根原基源于髓射线分生细胞,根系发育过程可大致分为髓射线分生细胞分化、根原基产生和不定根形成3个阶段;完成根系发育所需的时间大约为13d.本研究可为杏香兔耳风组培生根培养条件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