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4篇
  43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7年生的鲁星油桃为试材,采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田间涂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纳米碳与相同浓度尿素溶液(0μg/mL+0.2%,50μg/mL+0.2%,100μg/mL+0.2%,200μg/mL+0.2%,分别以CK、NC50、NC100、NC200表示)涂抹部分叶片对桃树局部梢叶生长、氮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以期为桃树栽培过程中施用碳纳米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参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纳米碳后桃树涂抹叶片单叶面积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NC200处理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比对照提高了15.8%,30.0%,12.4%;纳米碳的施用提高了桃树新梢的干物质积累量,NC100、NC200处理比对照增加了10.5%和12.9%,提高了新梢各部位的全氮含量;高浓度的纳米碳(NC200处理)提高了新生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征调能力(Ndff值);随纳米碳浓度的增大氮素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NC50、NC100、NC200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比对照提高了13.6%,29.5%,40.0%;此外,新生嫩叶部分以NC200处理的氮素分配率最高,达19.55%,NC50、NC100、NC200处理氮素分配率比对照提高了4.5%,16.2%,17.1%,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表明,纳米碳能够促进新梢叶片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有效提高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效率及新梢局部氮素利用率,影响氮素在梢叶各部位间的分配,促进氮素向生长中心(新生嫩叶)的转移。  相似文献   
52.
基于51系列单片机,设计了一种液压监测的软件及硬件电路系统,克服了一般数字式液压监测仪校正环节复杂、测量精度差、控制方式单一的技术缺陷,解决了其他液压智能仪表需以标准信号输入的要求.性能检测与应用结果表明:该电路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方便,性价比高.在节水灌溉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3.
黄土高原刺槐林对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树龄刺槐纯林林地和撂荒地作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对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刺槐树龄增加无明确变化规律,土壤全磷和交换性镁含量则呈现波动性变化;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按幂函数衰减,有效磷含量有递减趋势,土壤全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土壤pH随深度呈波动性变化;与撂荒地相比,刺槐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增加21.6%~96.8%,34.3%~160.1%,191.5%~238.4%,2.1%~24.1%,19.82%~92.71%,64.2%~80.0%,25.0%~46.5%和67.2%~89.5%,表明刺槐林对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从豫、鲁、冀接壤地区部分肉鸡场送检的病料中分离出49株大肠杆菌,确定42株菌分属11个血清型,其中02、078、01、074、011为主要血清型,分别占分离株的26.2%,19.0%,11.9%,9.5%和9.5%,表明该地区血清型复杂.药敏试验表明,所分离的49株大肠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本尼考、头孢噻呋最敏感,高敏菌株达94%~100%,可作为防治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针对传统防熄火保护策略存在的弊端,提出一种HMCVT拖拉机主动防熄火控制方法,以实现对发动机更合理、更安全的保护。【方法】利用实际发动机转速变化率实现对发动机转速的预测,并实时监测此过程中输出轴的实际负载;若发动机预测转速过低且此时输出轴承受负载较大,为避免发动机受负载影响发生倒拖,需要启用防熄火策略,断开变速箱离合器,中止发动机与负载的扭矩传递,实现对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保护。为验证HMCVT拖拉机主动防熄火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利用Simscape搭建动力总成物理模型,基于Simulink搭建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控制软件闭环仿真,并对发动机转速控制、正常结合/断开变速箱离合器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变速箱作业模式下的全工况覆盖,当输出扭矩或发动机转速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判断并使能发动机防熄火功能,实现对发动机与变速箱离合器的保护,可以取代现有的防熄火保护策略,能够有效延长整车的使用寿命。【结论】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各类HMCVT工程机械和农用机械,对被控对象适应性高,不需要针对特定机型和工况进行开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普遍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原核表达禽腺病毒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Hexon蛋白,并制备兔抗Hexon多克隆抗体,为FAdV-4 Hexon功能研究提供材料。【方法】采用基于PCR的长DNA序列准确合成(PCR-based accurate synthesis, PSA)方法,设计全长拼接引物,在引物两端各设计保护性碱基合成FAdV-4 Hexon基因;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其连接至pCzn1-Hexon表达载体,获得pCzn1-Hexon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采用纯化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Hexo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以间接ELISA方法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zn1-Hexon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获得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分子质量约为41 ku;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后,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高达1∶512 000。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IFA检测到鸡肝...  相似文献   
58.
8个饲用甜高粱品种在武威市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威市对8个饲用甜高粱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8个品种均能在当地正常生长,大卡、大龙、牛魔王、大力士4个品种全生育期只参与营养生长。大卡、大龙2个品种的折合鲜草产量和折合干草产量均较高,折合鲜草产量分别为91 339.76、94 160.35 kg/hm~2,折合干草产量分别为23 354.17和22 326.32kg/hm~2。大卡的茎叶比低于大龙,因而大卡的饲用价值更高,综合考虑,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武威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9.
陇草1号是以不育系Tx623A为母本、苏丹草恢复系89105-2选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饲草高粱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甘肃省饲用高粱区域试验,2 a 10点(次)折合平均鲜草产量97 008.15 kg/hm~2,较对照增产5.86%。生育期120 d左右,株高329 cm,茎粗1.26 cm,平均分蘖数2.18个,茎秆含糖量131~156 g/kg。干重百分比中,粗蛋白87.0 g/kg、粗灰分84 g/kg、木质素71.8 g/kg、中性洗涤纤维(NDF)629 g/kg、酸性洗涤纤维(ADF)337 g/kg。茎中氢氰酸(HCN)含量8.64 mg/kg,叶中氢氰酸含量15.8 mg/kg。高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为1.8%;抗叶斑病,抗高粱蚜。  相似文献   
60.
陈仲  王国栋  安新民 《园艺学报》2018,45(9):1865-1866
栾树新品种‘晋栾2号’是从‘锦叶栾’种子实生苗中选育而来。早春幼叶、叶柄、嫩枝为橙红色,随后叶色逐渐变为黄色,夏季成熟叶片呈现黄绿色,秋季霜冻后转褐黄色。小叶片小,基部偏斜程度强。枝条顶端节间短,叶柄呈水平伸展状,形成盘状冠顶。主要依靠嫁接繁殖;适宜在有栾树分布的中国北部及中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