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6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在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建立的样地内,利用无损检测技术选取存在腐朽的典型红松活立木作为样木。在样木根部四周0~20 cm深度处采集土样,采用传统培养法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计数。同时,使用树木生长锥取样木的健康和腐朽试样木芯,通过测定木芯质量损失率,量化表征红松活立木干基腐朽程度。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量化研究不同种类微生物数量和红松活立木干基腐朽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腐朽红松根部土壤细菌数量最多,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土壤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与红松活立木干基腐朽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2=0.504,p=0),真菌的直接正效应贡献(直接通径系数P_(2y)=0.413)大于放线菌(P_(3y)=0.407);土壤细菌数量对红松活立木干基腐朽的直接贡献不显著(P_(1y)=-0.312,p=0.1060.05),但是细菌数量通过影响真菌的数量,对红松活立木干基腐朽具有间接负效应贡献(间接通径系数P_(x1-x2)=-0.225)。  相似文献   
192.
对小兴安岭某林区在寒冷冰雪作业环境下的云杉、枫桦和冷杉伐根高度、作业坡度和伐根直径等进行调查,利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线性分析.结果表明:采伐后云杉、枫桦和冷杉伐根高度高出规定高度的一倍之多;伐根高度与伐根截面直径的拟合度较其与作业坡度和直径变化率的拟合度低,并且伐根高度与伐根直径变化率存在负相关、与作业坡度存在正相关,说明树木径级不是影响伐根高度的主要因素,反而作业坡度越大,伐根高度越大,直径变化率越大,伐根高度越小.  相似文献   
193.
194.
结合我国森林工程发展和学科专业特色及人才需求,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和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利用计算机模拟、智能控制和先进的现代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多媒体木材生产规划实验平台、原木自动生产线实验平台、原木切削参数测定和链锯功率测试实验平台、室内原木集运材索道实验平台、林产品物流实验平台和林产品包装实验平台。提升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培养高质量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5.
印楝作为植物源木材防腐剂活性物提取的重要来源深受研究人员的重视,对其活性物的萃取工艺也多种多样。本文采用了超声波震荡法、微波萃取法及水浴搅拌法对印楝种子粉末进行提取,在不同物液比(1∶8、1∶10、1∶12)、不同温度(30、40、50℃)下,对比分析三种工艺的粗提率。结果表明,三种提取工艺的提取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物液比(印楝种子粉末与乙醇-水之比)的降低而增大;在对印楝种子活性成分粗提取时的三种方法比较,温度控制在50℃,物液比为1∶12时,微波萃取法的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6.
应力波在原木中传播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学春  王立海 《林业科学》2005,41(5):132-138
对原木中微小单元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应力波沿原木轴向传播的波动方程,应用分离变量法,得出应力波沿原木轴向传播的位移、速度、应力和应变方程。根据波动学理论中的反射和透射原理,从传播方向与界面垂直和不垂直2个方面得出界面两侧位移、速度、应力、应变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传播方向与界面垂直情况下的应力波沿原木径向或弦向传播的位移、速度、应力和应变方程。从这些方程可以得出:微小单元的位移、速度、应力和应变不仅与原木试件的弹性模量、密度有关,而且与小锤的敲击力、小锤与原木试件作用时间、敲击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197.
林业生物质能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介绍了林业生物质能的含义和特点,分析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目的在于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8.
齐巍  王立海 《森林工程》2005,21(3):24-25,39
小波包分解能够准确地把超声检测信号划分到不同的频带范围内,实现了不同频带范围内能量变化量的提取。试验说明缺陷试件的信号能量变化量在一些特定的频带内显示出显著的不同,为下一步应用神经网络等模式识别方法辨别试件缺陷类型提供了比较理想的特征向量。  相似文献   
199.
传感器数量对应力波检测原木内部缺陷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是高效利用木材的方法之一.该文阐述了应力波法检测木材缺陷的原理,分析了传感器数量对图像的拟合度和误差率两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木直径在20~40cm范围内时,若需对原木缺陷进行精确测量,要求图像拟合度接近90%和误差率在0.1左右时,至少需12个传感器才能满足要求;当不需要对原木缺陷进行精确测量,只需确定缺陷的大致位置时,宜选用10个传感器进行测量;当仅仅需要判断原木是否存在缺陷时,选用6个传感器就能满足要求.图3表4参8.  相似文献   
200.
以红石林业局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长白山林区阔叶林高产大径木收获量和净收益优化模型,其中包括矩阵生长子模型,采伐成本和林木价格子模型。通过大量的省级固定样地资料,对林分生长转移概率模型和进界生长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对模型进行了比较和修正。林分结构优化模拟时综合考虑了林木最大保留直径(LDT),相邻径级立木株数之比(q),林分保留断面积(RBA)和择伐采伐周期4个因素。模拟结果表明,高产大径木的林分结构参数为:q=1.2、LDT=46cm、RBA≥26m2,采伐周期(C)为10–20年。表9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