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灭活的检测用抗原为材料,抽提灭活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基因组RNA作为模板,根据参考文献及GenBank下载的序列,设计3对位于F基因的引物(2对为套式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扩增片段的T载体克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引物单独或套式RT—PCR对模板均有预期大小的片段扩增;扩增片段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所扩增片段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的F基因片段。且所设计引物对同属牛瘟病毒、犬瘟热病毒无扩增,证明所用引物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特异性引物,此3对引物可用于小反刍兽疫与牛瘟等同属病毒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2.
流行性出血病多克隆抗体C-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能简便、快速地进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抗体监测,采用纯化的6型EHDV抗原包被ELISA板,以豚鼠抗EHDV-2型多克隆抗体作为竞争抗体,建立了检测EHDV群特异性抗体的竞争ELISA(C-ELISA)方法。结果显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5.12μg·mL-1(1∶10 000),竞争抗体最佳稀释倍数为1∶10 000;通过对各270份阴性和阳性的牛、羊血清检测,确定该检测方法临界值为50%;特异性试验表明该ELISA方法仅能检测出不同血清型EHDV抗体,具有较好的群特异性;对已知抗体效价的阳性血清检测表明,建立的C-ELISA方法敏感性好于血清中和试验(SNT)和琼脂扩散试验(AGID);分别用C-ELISA、SNT、RTPCR和病毒分离试验对监控动物采集的血清和抗凝血样品进行检测,ELISA结果与其他3种方法检测结果对应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C-ELISA为EHDV抗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敏感、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蓝舌病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多个国家时有发生.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统计,从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已有亚洲、非洲和欧洲的20多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绵羊或牛蓝舌病疫情,引发疫情的BTV分属1、2、3、4、8、9和16等七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84.
新疆阿克苏地区核桃坐地嫁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核桃坐地砧嫁接建园宜在夏季采用方块形芽接和环形芽接方法嫁接;2种嫁接方法的成株率分别为71.4%和65.5%,秋季芽接效果不佳;选择适宜时期嫁接壮芽,嫁接时注意保护芽体,接穗萌发后及时解绑可有效提高嫁接核桃的成活率和成株率。  相似文献   
85.
2007年9月,在英国的多个牧场发现了BTV8型毒株感染病例。此次致病的BTV8型毒株与以往发现的病毒有所不同,病畜的发病症状非常严重。通常情况下,蓝舌病对绵羊的危害最大,病牛的症状相对较少。也较轻。但此次发病病牛的症状却非常严重,除高热和舌头变蓝外,鼻黏膜和口腔黏膜严重充血,这是非常少见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基因序列最接近于1982年在尼日利亚分离出的一株病毒,这意味着该毒株很可能来自于非洲。专家指出,全球化趋势使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风险在加大,蓝舌病为非接触性传染病,通过嗜血媒介昆虫(如库蟓等)吸吮带毒血液后,病毒在昆虫体内增殖并在叮咬易感动物过程中进行传播。绵羊、山羊和牛是本病的主要易感动物,蓝舌病痛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性异常,严重时甚至可使整个羊群丧失一个产羔期的全部羔羊。一般情况下绵羊感染后急性发病率约30%,死亡率高速35%;山羊和牛呈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但有资料显示,当前国际上的一些流行毒株可导致牛发生明显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6.
入世后,国外农用车对我国农用车业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河北省的一些农用车经销商认为,利大于弊,在农用车产品质量升级与维护服务方面,还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外国农用车进军中国农村市场,首先要遇到五个方面的障碍。第一,中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80%以上,且疆土辽阔,国外农用车销售到这些地区,在一个时期内鞭长莫及。第二,中国农民的习惯与国外不同。中国农民接触国外农用车,有一个尝试和认识过程。中国农村土地和其它生产要素与国外差异较大,外国农用车未必会受到中国农民的欢迎。第三,路况的障碍。外国农用车…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近年来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2012年在师宗县五龙乡建立了10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黄牛的监控动物群。从2012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12月,每月采血1次,采用C-ELISA进行血清学监测。8月开始动物血清学检测结果转阳性,至11月,监控动物全部转为阳性。用转阳前1周、转阳本周、转阳后2~13周的经处理的红细胞静脉接种鸡胚,收获鸡胚肝脏,用PBS悬浮捣碎的鸡胚肝脏,上清接种于C6/36细胞一代、BHK-21三代后,出现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采用RT-PCR方法,针对蓝舌病较为保守的血清型群特异片段VP7设计了2对引物,扩增其相应片段。结果显示,共分离到86份疑似分离物,其中67份疑似分离物细胞培养液上清经RT-PCR扩增,均扩增出1156 bp片段,初步确认为蓝舌病病毒。采用国际24个蓝舌病标准毒及24个标准阳性血清对86份疑似分离物及其对应血清进行细胞微量中和试验,67份毒株为蓝舌病病毒,与RT-PCR结果一致。通过对2份经中和试验定型为BTV-1、BTV-16分离株的VP2基因测序分析发现,BTV-1株序列与同型Y863(登录号:KC879616)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2%,BTV-16株序列与登录号为AB686221的毒株同源性为99%。结果表明共分离到67株蓝舌病毒株,分离株主要为BTV-1、BTV-9、BTV-16三个血清型。  相似文献   
88.
为重建受猪鼻支原体人为污染的BHK-21细胞,本研究采用含10 mg/L乙基环丙沙星的培养液,对受污染的BHK-21细胞进行物理、化学相结合的循环处理,并用DNA荧光染色法和PCR法对处理进行全程监测。结果发现,4次循环处理并再传3代后,猪鼻支原体污染已被彻底清除,细胞恢复了健康。此方法为抢救受支原体污染的细胞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9.
七、双层双扇形整形修剪的效果和科学依据 1.双层双扇形整形修剪技术的效果 采用双层双扇形整形修剪技术后,2003年策勒县533.3公顷石榴示范园667米^2产量由450千克提高到850千克,按每千克石榴3.00元计,则667米^2效益增加1200元,533.3公顷示范园增效960万元;策勒县推广辐射面积420公顷,平均667米^2产630千克,667米^2产量提高180千克,按每千克3.00元计,667米^2增效益540元,420公顷辐射推广面积增效340.2万元。策勒县石榴主要分布在策勒乡和策勒镇,项目的实施使一乡一镇共增效1300.2万元,实现人均增收325元。  相似文献   
90.
云南省边境地区2008-2009年度蓝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舌病(BLU)是由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Orbivirus)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的一种侵害反刍动物的严重传染病,其特征是颊粘膜和胃肠道粘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乳房和蹄冠等部位也常发生上皮脱落、充血肿胀但不发生水泡的病变。传播媒介为昆虫一库蠓。该病毒主要引起山羊、绵羊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