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1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41篇
林业   563篇
农学   474篇
基础科学   477篇
  363篇
综合类   3032篇
农作物   266篇
水产渔业   237篇
畜牧兽医   1828篇
园艺   465篇
植物保护   167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通过调查研究钦廉林场森林资源情况,对林场森林资源管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林场森林资源管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严厉打击违法侵占林地和毁林行为、做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综合治理能力等方面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管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在室内水泥池模拟养殖池塘环境下,研究了口虾蛄对不同长度、直径、埋置方式的PVC管人工洞穴的选择性。试验结果:口虾蛄对直径为40 mm的人工洞穴的选择率最高,其次为直径50 mm的;在长度方面,口虾蛄较偏爱长度为40 cm和60 cm的人工洞穴,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埋置方式上,口虾蛄对直插、斜插和混插模式人工洞穴的选择较均衡,三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口虾蛄对人工洞穴的入穴率基本能达到80%以上,因此建议在口虾蛄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放置人工洞穴,以提高其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南海近海野生鲻鱼(Mugil cephalus)在饥饿状态下的呼吸和排泄与其体质量及水温变化的关系。实验鲻鱼捕自大亚湾近海海域,实验方法采用成熟的二因素五水平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5组梯度水温,分别为16℃、20℃、24℃、28℃和32℃,同时,鲻鱼按体质量的均值设计5组,分别为(5.66±0.38)g、(9.74±0.58)g、(13.58±0.37)g、(18.37±0.44)g和(27.68±0.38)g,研究野生鲻鱼在实验条件下的耗氧率、排氮率和氧氮比值[n(O):n(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体质量越小的鲻鱼,在水温越高的环境中对耗氧率及排氨率影响越显著,且体质量对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水温的作用。不同体质量鲻鱼的n(O):n(N)比值为10.15~19.52,在水温24℃条件下,体质量(27.68±0.38)g实验组氧氮比值最大,说明其体内蛋白质与脂肪混合代谢机能旺盛,生长速率快。因此,可以确定24℃左右为鲻鱼生长的最适水温。  相似文献   
994.
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五里岗试验基地利用吸虫塔诱捕工具,2015-2017连续3年进行了节肢动物群落诱集,并对优势种群蚜虫及其天敌(草蛉、食蚜蝇和瓢虫)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3年来吸虫塔诱集的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无大的变动。3年时间共诱捕节肢动物50 251头,分别隶属于7目25科60多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半翅目的蚜虫,3年共诱集到44 146头,占总虫量的87.85%。吸虫塔下不同年份间蚜虫和天敌的发生数量不尽相同,但发生动态和峰期基本保持一致。蚜虫每年有一大一小两个发生高峰,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和9月,高峰期内的虫口数量占总蚜虫量的86%以上。天敌昆虫的发生具有跟随现象,其发生高峰相对滞后10~20 d。  相似文献   
995.
贵州山地芒果复合保鲜剂的筛选及保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复合保鲜剂对山地芒果的保鲜效应,选用赤霉素、壳聚糖和氯化钙3种保鲜剂对贵州山地芒果贮藏保鲜进行试验分析。以“桂热芒10号”为材料,综合发病指数、转黄率两个表观指标分析得出:单一保鲜剂处理的过程中,赤霉素浓度为300 mg/L,壳聚糖浓度为1.0%,芒果果实贮藏时间长,效果佳;复合保鲜剂处理中配制300 mg/L的赤霉素、0.75%壳聚糖和3%氯化钙组合溶液,芒果在常温贮藏下表现良好。并将这3种处理果实的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进行比较表明:复合保鲜剂处理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时间长、能有效延缓果实呼吸、维持Vc含量的降低。证实了芒果通过复合保鲜剂(300 mg/L赤霉素+0.75%壳聚糖+3%氯化钙)处理能有效增强果实在常温条件下的耐贮藏能力。  相似文献   
996.
以转Cry11Ac基因玉米及其非转基因对照为试验材料,利用大、中、小不同孔径的凋落物分解袋,研究黑土区转基因玉米外源基因表达Bt蛋白的降解规律及其与土壤动物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第二年春天大孔径凋落物分解袋内转基因玉米残体Bt蛋白含量为初始含量的25.98%,至8月份Bt蛋白只剩下初始含量的0.35%。分解袋孔径对转基因玉米及其对照玉米凋落物分解率和Bt蛋白降解率均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大孔径中孔径小孔径,说明大型和中型土壤动物都可以促进凋落物分解和Bt蛋白的降解。与对照玉米相比,转基因玉米凋落物分解率和凋落物内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参数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t-test),说明导入Bt基因对玉米残体分解速率和土壤动物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7.
贵州省甘蓝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构建甘蓝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提供参考,分析了贵州甘蓝的主要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在绿色防控指导方针前提下,总结了针对这些害虫的四类主要防控方法: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并对这些防控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不同揭膜培土方式对旱地烤烟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多雨烟区不同揭膜时期和不同培土方式对旱地烤烟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培土的情况下,团棵期揭膜处理的烤烟产量与产值最高,分别为2 578.95 kg/hm~2、58 772.0元/hm~2;在不大培土的情况下,打顶时揭膜的烤烟产量最高,为2 512.80 kg/hm~2,团棵期揭膜且增施肥料处理的产值最高,为58 416.0元/hm~2,不揭膜处理的产量及产值均最低;与对照(不大培土、不揭膜)相比,培土和揭膜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烟株的茎围,培土且揭膜处理增加了上部烟叶的长、宽值。由此可知,揭膜培土有利于上部叶开片及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其中以大培土且团棵期揭膜处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999.
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山县是河南省柞蚕生产基地县,柞蚕业发展独具优势。阐述了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鲁山县柞蚕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农业正逐步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研究环巢湖流域生态农业对于促进安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桐城市南口生态基地为例,按照田间、流域、县域3个层次,针对性地规划了桐城市生态农业的3种模式,设计了每个模式的内涵和建设内容,提出了桐城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以期对安徽省环巢湖流域及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