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217篇
农学   223篇
基础科学   225篇
  123篇
综合类   1267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149篇
畜牧兽医   745篇
园艺   202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2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油菜壮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浸种处理,比较了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比久、氯化胆碱、多效唑和烯效唑)不同浓度处理对油菜壮苗的效果。结果表明,50 mg/L多效唑和烯效唑浸种4 h处理对幼苗缩茎和叶柄的伸长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明显增加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对油菜形成壮苗具有明显的效果。比久、高浓度矮壮素和氯化胆碱处理也能明显缩短缩茎长度,但对叶柄长、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研究还发现,氯化胆碱有明显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初步形成新型科技创新体系的组织构架;通过多方争取,搭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形成适应生产和市场需要的学科结构;通过加强管理,形成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做大做强科技产业,培育新型创新主体;不断创新科技服务的形式,带领农民致富。  相似文献   
123.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西北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在张掖、酒泉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5份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在西北旱寒区海拔1 477~2 300 m、极端最低气温-22.7~-31.6℃、年平均气温5.9~8.7℃、年平均降水量92.0~630 mm、无霜期150~172 d的地区,甘蓝型和白菜型两种类型的冬油菜,仅白菜型冬油菜能够越冬,越冬率最高达到100.0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275~295 d,含油率40.84%~44.15%,产量1 500.0~4 400.3 kg•ha-1。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和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越冬率0~100%。根据越冬率与抗寒性,可将参试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划分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性和弱抗寒性品种(系)4种类型。在乌稍岭以东地区,一般抗寒品种(系)均能越冬,但在河西走廊,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系)和强抗寒性品种(系)才能越冬,【结论】在西北旱寒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从而使冬油菜栽培种植北界向北向西延伸1 000多公里,海拔由1 000 m提高到2 300 m左右,纬度由35°30′提高到39°46′。冬油菜北移进入中国西北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北方寒区冬油菜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4.
三种不同栽培方式下黄瓜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养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有机、特别以及常规三种栽培方式下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有机栽培的黄瓜产量低,特别和常规依次增加。其品质有机栽培的最好,常规栽培较差。有机栽培黄瓜的硝酸盐含量低,特别、常规栽培黄瓜的硝酸盐含量依次增加。有机黄瓜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高,常规的较低,三种栽培方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可滴定酸无差异。土壤养分除有机栽培的全氮略有增加外,各栽培方式下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均有所下降,有机栽培的土壤养分下降最少。  相似文献   
125.
将深棕色棉品种与白色棉杂交,观察F1代和自交F2代棉纤维的颜色表现,并且测定了各世代植株棉纤维中的色素含量。杂交F1代棉纤维的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自交F2代可以分为3类:深棕色类型、中棕色类型和白色,F2代深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接近亲本棕色类型,F2代中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与F1代较一致,F2代3种类型经过卡平方检验符合1:2:1的比数(p>0.05),所以棉纤维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遗传。讨论了质量性状与"修饰基因"的关系,有助于天然彩色棉的品种选育和新色彩品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6.
PCR扩增轮状病毒VP4基因和大肠杆菌LTB基因编码区,将其克隆至pET32a载体上,构建pET32a-VP4-LTB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CR、酶切鉴定后进一步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融合基因片段由2637 bp组成,为编码87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经IPTG诱导和SDS-PAGE检测发现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118.9 KD,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经镍离子螯合次氨基三乙酸(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小鼠,结果所产生的抗体效价高于单独VP4蛋白的免疫结果但差异不显著(P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表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研制牛轮状病毒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7.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苦参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胃毒活性及其对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mg/mL苦参碱处理叶片饲喂小菜蛾幼虫12h校正死亡率为37.93%,72h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5.83%。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与对照相比均产生波动。经125×10 -3mg/mL苦参碱处理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最高,为1610.72U/(mg·min)。经125×10mg/mL苦参碱处理16h,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10.63U/(mg·min)。各处理2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降低。说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诱变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山东分离株(zfb),筛选、鉴定弱毒性突变株,并研究其在鼠上的免疫交叉保护性。【方法】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山东分离株zfb,经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化学诱变,经生长特性、回复突变、毒力检测、LD50、多种特征性酶检测、小鼠中免疫保护性等实验比较研究了突变株与亲本株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得到遗传性状稳定β-溶血素缺失的弱毒性突变株。【结果】弱毒性突变株Hx与亲本株相比:其β-溶血性状完全缺失,生长缓慢,耐热核酸酶、血浆凝固酶等胞外蛋白的产量减少,在活体条件下可产生荚膜,半数致死量(LD50)10-1.83•mL-1远低下于亲本株的10-4.33•mL-1。亲本株保护检测,免疫接种过的鼠的半数致死量是未接种过的6—50倍。非亲本株保护检测,免疫接种过的鼠的半数致死率是未接种过的5—60倍。【结论】突变株Hx的β-溶血素缺失,毒性减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攻击具有较高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29.
城郊优质油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油菜高效栽培即"一菜两用"技术,是指利用双低优质油菜品种,其菜薹作蔬菜食用,然后通过再生分枝开花结实的特点,在基本不影响油菜子产量的前提下,实现油菜"一种双收",大幅度提高油菜生产效益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特别适合于城郊或交通便捷的地区推广,可较好地将优质油菜生产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延长和壮大优质油菜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0.
部分箬竹属植物的叶绿体DNA分析(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箬竹属植物和赤族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方法]以箬竹属13个竹种及其近缘的赤竹属3个竹种为材料,采用PCR方法扩增叶绿体trnL-trnF间隔区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系统树。[结果]利用已发表的trnL-trnF序列通用引物扩增出长度为1008~1103bp的trnL-trnF片段,比较长度为940bp。cpDNA序列聚类将箬竹属与赤竹属竹种混合聚在一起,同源性为99%以上,可分为五组。其中,髯毛箬竹、广东箬竹、小叶箬竹、华箬竹、毛鞘箬竹、矮箬竹、胜利箬竹、箬竹、箬叶竹、粽巴箬竹、翠竹和菲白竹12个竹种聚为一组;泡箬竹、天目箬竹、阔叶箬竹和美丽箬竹4个竹种各自成一组。[结论]竹种间的同源性极高表现为较慢的进化速率,提供的信息位点很少,不能很好地解决箬竹属种间的系统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