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9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针对食用菌设施栽培自动化控制的需要,研制了"食用菌设施栽培分布式智能测控系统".该系统为中心计算机和单片机智能控制板的主从式结构,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食用菌专家系统的人工智能因子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化决策调节,为食用菌生长创造最优化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22.
杜仲茎尖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仲茎尖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牛长调节剂在茎尖的萌发、增殖和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不同激素浓度对茎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 2.5md/L+NAA 1mg/L.最有利于杜仲茎尖的萌发和生长.MS+6-BA 2.0mg/L+NAA 0.5mg/L为杜仲最佳的增殖培养基.  相似文献   
23.
以32个芍药品种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芍药观赏性进行了评价,以期为芍药杂交育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花数与株高、株幅、分枝数之间呈正相关,花色与花斑之间呈正相关。10个性状指标综合为6个主成分,即光合因子、覆花因子、花色因子、株高因子、花数因子、花径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87.423%,以6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作为权重建立了芍药品种的观赏性评价模型,将32个芍药品种分为了4个等级,其中‘桃花焕彩’‘高杆红’‘百园紫’‘老来红’‘娃娃面’品种综合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24.
尤扬  贾文庆  王慧 《北方园艺》2012,(4):131-133
以牡丹顶芽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间0.1%HgCl2处理对顶芽污染率、褐化率及存活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牡丹顶芽的萌动、丛生芽的诱导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HgCl2处理牡丹顶芽时,以处理8min左右为宜;顶芽萌动和丛生芽诱导最佳的培养基均为MS+Ca2++6-BA 2.5mg/L+NAA 0.5mg/L。该试验中所用的生根培养基在50d时,生根率达18%,生根效果不好,对此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
以山东青岛耐冬山茶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培养基法研究了花粉的萌发特性,并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对花粉萌发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冬山茶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50 g·L-1蔗糖+0.05 g·L-1硼酸+100 mg·L-1GA3+ 900 g·L-1Ca(NO3)2;花粉最佳贮藏温度为-80℃;-80℃贮藏360 d后,花粉萌发率仍达到原来的58.19%,3种保护酶活性较高,花粉抗氧化、衰老能力较强;贮藏过程中,3种保护酶活性出现最高峰值前后花粉萌发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不同贮藏温度下,3种保护酶的作用不同,室温下POD、CAT为敏感性保护酶,4℃下SOD为敏感性保护酶,-20℃、-80℃下CAT为敏感性保护酶;3种保护酶活性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依次为:SOD> POD> CAT.  相似文献   
26.
红花矮牡丹花粉贮藏及生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花矮牡丹花粉为材料,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不同温度、培养基组分、贮藏温度及时间对花粉萌发的影响,并探讨花粉形态与萌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和硼酸对花粉的萌发有促进作用,红花矮牡丹花粉萌发培养基中最适宜的蔗糖和硼酸质量分数分别为:9%、0.004 5%,红花矮牡丹花粉萌发率达62.37%,花粉萌发的最佳温度为22℃。花粉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不同的贮藏条件对牡丹花粉生活力有显著的影响,红花矮牡丹花粉最佳贮藏方法为.196℃超低温保存,耐贮藏力超过365 d。花粉形态与其萌发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矮牡丹花粉形态观察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牡丹花粉为材料,研究花粉的形态及不同培养基对矮牡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率与长球形花粉占花粉总数的百分率一致;适合矮牡丹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9%蔗糖+0.004 5%硼酸;低浓度(1×10-5~1×10-3 mol/L)的Ca2+促进了花粉管的伸长,高浓度(1×10-2~1×10-1 mol/L)的Ca2+抑制了花粉管的伸长,适合花粉管伸长的Ca2+浓度为1×10-3 mol/L;低浓度(0.1×10-3 mol/L)的Mg2+促进了花粉管的伸长,高浓度(0.2×10-3~1.8×10-3 mol/L)的Mg2+抑制了花粉管的伸长,适合花粉管伸长的浓度为Mg2+0.1×10-3 mol/L。  相似文献   
28.
牡丹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GA3浸泡处理对解除‘凤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500 mg/L的GA3浸泡种子48 h,胚的萌发率52.6%;经过对4种培养基的筛选,认为1/2MS+Ca2+可以作为胚培养的基本培养基;胚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GA30.5 mg/L.  相似文献   
29.
利用离体培养法、碘-碘化钾染色法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对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花粉的萌发有很大影响,最适培养基为:25%蔗糖+0.005%硼酸,萌发率达92.04%。花粉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不同的贮藏条件对其有显著的影响,最佳贮藏方法为-80℃干贮,耐贮藏时间超过26 d。  相似文献   
30.
以"农大牛角椒"为试材,以双色和三色光源为处理,研究不同配比红蓝光源对辣椒幼苗形态建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LED光源在园艺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红蓝黄光比5∶4∶1处理辣椒幼苗的株高、根长、侧根数、叶数、干鲜质量均最大,分别为6.00cm、6.01cm、12.75条、5.17片、0.458g、0.069g,茎粗以红蓝黄光比5∶3∶2处理最大,为1.32mm。所有处理对辣椒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促进作用。红蓝紫光比5∶3∶2处理的辣椒幼苗CAT、POD活性最高,分别为55.40 mmol·min-1·g-1和302.46U·min-1·g-1;红蓝绿光比5∶4∶1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0.028%;红蓝黄光比5∶3∶2处理对辣椒幼苗根活力影响最大,为0.203mg·g-1·h-1;所有处理均有利于形成辣椒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从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来看,红蓝黄光比5∶4∶1位列第一,可作为促进辣椒幼苗生长的最优光源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