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对5种石斛组培苗栽培试验和生物学性状观测,了解不同石斛组培苗生长发育规律,为制定人工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通过多年对石斛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技术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石斛组培苗床式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规划、品种选择、种苗繁育、定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等技术要点,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广州从化良口镇5个猪场蚊媒介种类的构成、密度分布等情况,为对生猪传染病的监测和有效防控蚊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紫外灯诱法、网捕法等方法分别捕获275只蚊虫。通过分类鉴定,它们隶属2亚科4属15种,分别为致倦库蚊(占19.6%)、二带喙库蚊(占14.39%)、三带喙库蚊(占5.04%)、薛氏库蚊(占5.40%)、褐尾库蚊(占13.31%)、小拟态库蚊(占0.72%)、拟态库蚊(占8.27%)、环带库蚊(占3.60%)、五指库蚊(占7.55%)、哈氏阿蚊(占5.40%)、骚扰阿蚊(占8.27%)、孟加拉按蚊(占4.32%)、迷走按蚊(占3.60%)、白蚊伊蚊(占0.72%)和刺管伊蚊(占0.36%),其中致倦库蚊为广州良口镇一带优势蚊虫。这一鉴定结果为防控蚊虫工作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究初生重(BW)和出生季节对后备公猪生长性能和采食性能的影响,试验采集广西某核心育种场584头后备公猪(其中杜洛克189头、长白274头、大白121头)的采食、生长性能及出生信息等数据,按照初生重分为高初生重组(BW1. 798 kg)、中初生重组(1. 197 kgBW1. 798 kg)和低初生重组(BW1. 197 kg),比较了不同初生重组后备公猪间的生长性能和采食性能的差异;同时按照出生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四组,比较不同季节出生的后备公猪的初生重及生长、采食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初生重组公猪在体重为30~100 kg期间日增重(ADG)、剩余采食量(RFI)、平均日采食量(ADFI)、校正115 kg体重日龄和校正115 kg体重日增重均差异显著(P0. 05),而校正115 kg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P0. 05)。夏季出生的仔猪初生重最高,与秋季出生的仔猪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春季出生的仔猪初生重最低,与夏、秋季出生的仔猪间均差异显著(P0. 05);秋季和春季出生的仔猪日增重、校正115 kg日增重、校正115 kg日龄、校正115 kg背膘厚、校正115 kg眼肌面积、饲料转化率和平均采食量均差异显著(P0. 05),而剩余采食量和校正115 kg瘦肉率均差异不显著(P0. 05)。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呈负相关,与剩余采食量的相关性较弱,而与校正115 kg日增重呈较强的正相关;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平均采食量均呈强正相关。因此,选留秋季出生且初生重大的后备公猪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其后代也有更好的生长性能;结合剩余采食量与日增重、校正115 kg体重背膘厚等生产性状综合制订选择方案能使选育进程向正确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5.
收集广西某规模化猪场2248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数据,探讨胎次、季节、产仔总数和死胎等因素对母猪产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产母猪和≥7胎次母猪产程时间较长,与2~6胎母猪产程时间差异显著;(2)母猪产程在夏季比冬、春两季都长;夏季分娩母猪产程与冬、春两季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与春季分娩母猪产程差异不显著(P0.05);(3)产仔总数、死胎数均与母猪产程呈正相关关系(P0.01),产仔数为16~24头的母猪产程与产仔数分别为2~9头、10~12头、13~15头的母猪产程均差异显著(P0.05);当母猪产程360min时,窝产死胎数与产程分别为0~120min、121~240min、241~360min母猪的窝产死胎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大部分母猪会选择在安静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分娩。试验结果提示,母猪产程受胎次、温度、产仔总数和死胎数的影响,优化猪场环境管理可以缩短母猪产程,提高母猪分娩福利。  相似文献   
66.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67.
妊娠期背膘厚对母猪产程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68.
母猪的繁殖性能受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本研究对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3个种猪场2015—2019年的繁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分娩季节、不同胎次、不同分娩猪场等因素对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冬季分娩的杜洛克母猪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显著(P<0.05)高于夏季和秋季分娩的母猪。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的窝均产总仔数随胎次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第3、4胎次时达到最优,分别为9.66头/胎和10.02头/胎,其中,母猪第4胎的产仔性能与第1胎、2胎、5胎、6胎、7胎及以上胎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扬翔华系杜洛克猪在不同猪场间的产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产活仔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9.
采精月份及公猪月龄对不同品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根据广西某公猪站797头杜洛克、268头长白及154头大白公猪,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共计39 234个采精记录,分析受公猪月龄和采精月份影响不同品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品种对精液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影响,杜洛克精液量最低,密度最大,而长白和大白与之相反,综合表现(有效精子数)为杜洛克和长白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605.09亿和603.47亿),但是显著优于大白(579.15亿);2)不同年龄公猪精液品质差异均显著,精液产能在14~24月龄达到高峰,之后开始降低,超过36月龄则显著降低;3)不同采精月份公猪精液品质差异显著,三个品种的产能(精子总数)均是在5月份最低,杜洛克在12月份产能最高(857.31亿),而长白和大白均是在8月份产能最大(分别为836.91亿和816.09亿);杜洛克在8—10月份精子活力显著低于其他月份,畸形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而长白和大白全年畸形率变化无规律性。由此可知,不同品种超过36月龄产能开始下降,而杜洛克相对于大白和长白对热应激更加敏感,在生产实践中,需要防范月龄及热应激对不同品种公猪生产性能及公司生产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为了充分了解国内不同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对猪种和猪精产品的需求,文章主要对华南、东北等7个省份共187个生猪养殖场,在种猪引进、母猪繁殖性能、母猪生产性能和猪精品质等方面进行了市场调研,并结合养殖模式和养殖规模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对中小型猪场引种和猪精选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