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解草原放牧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流行情况及目前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情况,2018年3—10月,根据不同草场类型、不同养殖模式,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贲红、白音察干、大陆号、锡林郭勒、土牧尔台5个地区选择16个牧场,每个牧场随机选择15只绵羊,共240只,进行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检测,发现绵羊捻转血矛线虫平均感染率为75%,平均感染强度为14.8×200个/g;选取6个牧场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较大的绵羊进行驱虫试验,发现有5个牧场的绵羊捻转血矛线虫对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调查结果表明,察右后旗的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流行较为普遍,羊群感染较为严重,且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果提示,加强捻转血矛线虫的耐药性监测,研发新的驱虫药物,优化驱虫措施,防止盲目用药,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圈舍和牧地环境卫生,依然是有效防控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磊  任妹娟  史云  赵学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324-5326
介绍了基于电极法的水质分析仪的硬件结构和基本原理。结果表明,该系统应用单片机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功耗、准确性和稳定性等几个方面的难题;系统便于携带和使用,特别适合养殖现场的水质快速检测,免去了取样带来的不便。  相似文献   
13.
旨在了解陕西省部分地区腹泻羊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本研究从10个养殖场采集54份腹泻羊拭子样品,经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共分离得到50株E. coli,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和磺胺异噁唑耐药率达90%以上,且98%(49/50)为多重耐药菌,对8~11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68%(34/50),仅对美罗培南敏感。所有菌株均携带1~6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其中,Sul1(64%)、TetA(34%)、blaCTX-M(32%)携带率较高,未检测到blaSHV。有5株产ESBLs的E. coli携带mcr-1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98%(49/50)的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其中,etrA检出率最高,为80%(40/50)。综上表明,陕西省羊源E. coli多重耐药情况严峻,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不符,提示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同时,分离菌具有复杂的毒力谱。本研究为陕西省羊源致病性E. coli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200 nt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lncRNAs可被病毒诱导表达,其作为一类新型的调控因子介导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通过病原识别受体,以不同机制激活或抑制天然免疫应答反馈病毒感染。本文阐述了lncRNAs介导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调控机制,归纳了它们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的调控网络,以期为研究lncRNAs在抗病毒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为揭示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抗病毒靶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克隆斯氏副柔线虫糖蛋白(glycoprotein,GP)抗原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提取斯氏副柔线虫组织RNA,反转录合成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扩增GP基因CDS区,同时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pMD19-T后测序,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抗原表位、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GP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149bp,编码382个氨基酸,其分子式为C1760H2878N458O590S1760,理论分子质量约为40.15ku,等电点为4.37,无信号肽,总平均亲水性为0.032,不稳定系数为42.43,是疏水、不稳定蛋白;其磷酸化位点分布位于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和酪氨酸(Tyr)残基上;二级结构分析显示,斯氏副柔线虫GP蛋白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抗原表位预测表明,GP蛋白可能有6个B细胞抗原表位和8个T细胞抗原表位,有望用作免疫诊断抗原和疫苗候选抗原。本研究成功克隆了斯氏副柔线虫GP基因,同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抗原表位预测,为斯氏副柔线虫病i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和DNA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间接ELISA(iELISA)诊断方法,本试验对骆驼斯氏副柔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CPR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将获取的重组蛋白(rCPR)进行纯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然后以纯化好的重组蛋白为抗原,通过棋盘滴定试验优化了抗原包被浓度、包被条件、抗体稀释度、酶标二抗稀释度、封闭液和封闭时间等,建立了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iELISA诊断方法,并对建立的i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重复性、敏感性、特异性试验和临床检测。结果显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8μg/孔,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50,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5 000,最佳包被条件为4℃包被过夜,最佳封闭条件为3%BSA封闭2 h。临界值为0.235,待检血清D_(450 nm)值0.235则确定为阳性。重复性试验中变异系数均10%,重复性较好;用该方法检测阳性血清的敏感性为96.3%;此方法仅与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与感染了其他寄生虫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对140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阳性率为86.4%。综上可知,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诊断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的i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17.
山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山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基因编码蛋白的组成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试验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ZO-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与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164 bp,编码387个氨基酸; ZO-1蛋白分子质量为45. 25 ku,理论等电点为6. 52,由20种氨基酸组成,呈酸性,不稳定指数为58. 54,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具有41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ZO-1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线粒体和细胞质中也有少量分布;二级结构预测显示,ZO-1蛋白以α-螺旋为主要结构,比例为68. 73%;三级结构预测显示,ZO-1蛋白是由α-螺旋、β-转角、β-折叠和无规卷曲组合成的超二级结构,经折叠、弯曲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山羊的ZO-1基因编码蛋白序列首先与绵羊聚为一类,然后与牛聚为一类,这与动物学分类结果一致,这种同源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说明ZO-1基因有望成为维持山羊瘤胃上皮组织屏障功能和预防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疾病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牛皮蝇蛆病的治疗效果,探讨及筛选对牛皮蝇蛆病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有效剂型,本临床试验共选用合格试验牛80头,随机分成5组:高剂量组(10头)、中剂量组(40头)、低剂量组(10头)、伊维菌素注射组(药物对照组10头)和不给药组(空白对照组10头),各组牛按如下方法给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每100 kg体重15、10和5 mL背部浇泼给药,药物对照组按每100 kg体重2 mL颈部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高、中、低剂量组对牛皮蝇幼虫的杀虫效果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也不显著(P0.05),表明高、中、低剂量的伊维菌素浇泼剂和伊维菌素注射剂均对牛皮蝇均具有明显的驱虫效果。伊维菌素浇泼剂是一种新开发治疗牛皮蝇蛆病较为安全的局部外用药,使用简便、快捷,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究甘肃省牛和羊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采集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29份牛、羊源肛拭子进行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菌株进行毒素基因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及四环素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29份样品中分离到53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达23.1%...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并预测斯氏副柔线虫免疫相关基因CTPK编码蛋白结构、功能以及其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通过提取斯氏副柔线虫组织RNA,反转录合成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扩增CTPK基因的CDS区,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TPK进行蛋白质结构分析和抗原表位预测。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TPK基因cDNA序列全长共519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519bp),编码17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大小分别为20.264ku和9.53。结构分析发现,蛋白质无跨膜区,无规则卷曲构成二级结构的主要组分,亲水性氨基酸比例超过60%;抗原表位预测表明,CTPK蛋白是一种抗原性较高的亲水性蛋白,既含有较多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又存在较多的T细胞抗原表位。推测CTPK有望用作斯氏副柔线虫的免疫诊断抗原和疫苗候选抗原,本研究为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生前诊断方法iELISA的建立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