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林业   18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斑皮桉5个种源光响应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皮桉(Corymbia maculata) 5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各种源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C_i)、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强梯度变化的趋势一致。种源20598和20772光饱和点较大(分别为1 571.43、1 550.00μmol·m-2·s-1),但光补偿点较高(分别为45.05、36.92μmol·m-2·s-1),其利用强光能力最强,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差;种源20884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最低(分别为1 350、1.28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差,弱光的能力最强;种源20772属于高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9属于较高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884属于中等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8和21075属于低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通过分析斑皮桉5个种源的光合特性,引种和栽培时可根据栽植地的地形、地貌选择适宜的种源。  相似文献   
22.
为获得桉树种质鉴定、辅助育种所需稳定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生产中常用的24个桉树无性系基因组DNA为材料,对AFLP的反应体系和参数进行优化,发现高纯度的模板最低用量为100 ng;EcoRⅠ、MseⅠ用量不低于0.5 U;酶切连接时间需要大于4 h,但不多于14 h。预扩增获得50~700 bp产物;该产物稀释5倍后用于选择性扩增。聚丙烯酰胺胶电泳检测温度以20℃为佳。  相似文献   
23.
采用热扩散树干液流仪监测树干液流,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环境因子,研究尾巨桉不同季节液流密度日变化、液流密度日均值和月均值的季节变化及其主导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尾巨桉单木液流密度日变化呈现昼高夜低的典型单峰变化规律;不同季节液流密度日变化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液流密度启动并迅速增加时刻、液流密度峰值及到达时刻、白天液流持续时间和液流密度降低并保持微弱时刻;液流密度的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春季和夏季最大,秋季其次,冬季最小。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是影响尾巨桉液流密度的主导因子,但研究地区土壤含水率不是限制液流密度的主要因子。以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为自变量拟合的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估算尾巨桉液流密度瞬时值,为估算液流通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4.
本文调查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的桉树伞房属4个树种23个种源209个家系在广西柳州试验点遭受桉树Quambalaria顶梢与白叶枯萎病病害情况.4个引进树种中斑皮桉和大叶斑皮桉受害最为严重,感染率分别达99.2%和97.9%;柠檬桉和斑皮柠檬桉总体抗性表现较好,感病率为63.2%和72.4%.4个树种易感病的特性和适宜的降雨环境,是病害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对伞房属4个树种的下一步研究应注重于抗病种源、家系的选育.  相似文献   
25.
为建立粗皮桉 ISSR-PCR 优化反应体系,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粗皮桉 ISSR-PCR 5个因素(Mg2+、dNTP、Taq DNA 聚合酶、DNA 模板、引物)的较适宜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对5个因素4个水平进行优化,并用 DPS 软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粗皮桉 ISSR-PCR 的优反应体系为:在25μL 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 2.5μL、MgCl 2.0 mmol·L-1、dNTPs 0.3 mmol·L-1、Taq DNA 聚合酶1.25 U、DNA 模板60 ng、引物0.8μmol·L-1。通过梯度试验确定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按94℃变性1 min,51℃退火3 min,72℃延伸2 min,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