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对9个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无性系0.5~2.5年生试验林生长率、差异性及林分直径结构分析,发现林龄0.5~1.5 a是无性系树高生长高峰期,此时树高生长率达79.20%~96.27%,是林龄1.5~2.5 a树高生长率的3~4倍;林龄1.5~2.5 a时,各无性系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9.66%~25.67%、18.58%~27.96%、52.57%~62.54%,生长率最大的是E7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和E6号无性系(树高);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时排序变动不大,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排序在不同林龄时变动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但随林龄增加有差异减小趋势;林龄2.5年生时,E5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分别达11.39 cm、0.0736 m3;各无性系林分树木径阶范围为6~14 cm或8~14 cm,以10 cm或12 cm径阶树木占最大比例,除E8号无性系外,其余8个无性系树木径阶分布总体上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2.
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未修枝、轻度修枝、中度修枝和重度修枝4种修枝强度,采用裂区设计连续2年度实施人工修枝,研究修枝对尾巨桉生长动态和单板质量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龄尾巨桉生长量受修枝强度的影响更大;随着林龄的增加,胸径生长将在生物量就近分配原则下受到影响,但修枝对树高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主要与修枝后林冠的高度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有关;经2011和2012年连续实施2次人工修枝后,4种修枝强度的2013年双月连续单株材积、2013年定期单株材积基本一致;重度修枝能增加单板单位面积活节和降低单板单位面积死节,提高单板质量等级;重度修枝是综合尾巨桉生长量和单板质量等级前提下的定向培育无节材的最适宜修枝强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修枝对幼林大花序桉生长和木材密度的影响,该研究设置未修枝、轻度修枝、中度修枝和重度修枝4种修枝强度处理,对比分析修枝前后的生长和木材密度差异.结果表明:修枝对大花序桉幼林胸径影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树高影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共同作用下的单株材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修枝对单株材积增长有降低的趋势.修枝对木材密度影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表现为随修枝强度增加,木材密度逐渐降低.在径向位置的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处向外部逐渐增大,表现为修枝对后期形成的木质部密度有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2个种源邓恩桉木材纤维特性及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木材离析方法对2个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种源木材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胸径生长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成正态分布,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度均值分别为986.44μm与908.91μm,种源A长度在700~1 700μm的纤维数量占纤维数的97.11%,种源B为86.67%。在个体水平上分布范围较广,为纤维长度的改良提供可能,纤维长度呈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种源A和种源B纤维宽度均值分别为25.71μm与19.30μm,纤维宽度径向上种源A自髓心向外增长,种源B自髓心向外减小。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宽比均值为42.94和47.13,纤维双壁厚均值分别为13.44μm和9.40μm,达到纸浆材要求。纤维壁腔比均值大于1,但个体水平上有些壁腔比小于1。  相似文献   
15.
黄晓露  郭东强  杨梅  谭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96-10199,10339
[目的]研究外源酚酸对铝处理下桉树幼苗叶片解剖结构与光合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砂土培育法研究5种外源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苯甲酸、阿魏酸、肉桂酸)对铝处理(120 mg/L,pH 4.0)下桉树幼苗叶片光合特征和解剖结构的变化影响,酚酸浓度皆为100 mg/L。[结果]经过铝处理对桉树幼苗光合作用产生抑制作用,对其叶片形态也产生较明显影响,表现为叶片各组织厚度减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P/I)、组织紧实度(CTR)增加,组织疏松度(SR)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下降。同时进行酚酸处理的桉树幼苗中,苯甲酸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显著上升,香草酸处理蒸腾速率显著上升,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结论]4种酚酸处理叶片厚度虽有减少,但SR显著增加,表明叶片组织水分有所增加,对铝离子造成的伤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其中苯甲酸处理的缓解作用更为直接、明显。而肉桂酸处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组织厚度对比铝处理幼苗进一步降低,表明其加深了铝离子的伤害,没有表现出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邓恩桉与杉木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混交模式下,邓恩桉的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纯林,其中以7∶3 (杉木∶邓恩桉)的配置模式效果最好;混交模式杉木的胸径生长量也明显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17.
对位于广西来宾市的维都林场桉树人工林进行土壤取样,并对土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维都林场桉树林地土壤酸性较强;养分含量随着土层厚度加深而下降,总体呈现"少磷,缺钾,铜硼匮乏"特征;除土壤pH值与土层厚度外,其余土壤养分指标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建议结合植株营养诊断,采取测土配方施肥,侧重施用复合肥,及时补充铜、硼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环江华山林场两个不同海拔试点10个邓恩桉种源的保存率和生长性状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海拔试点保存率下降幅度较大,并在2011-2012年间下降幅度达到最大值,低海拔试点由于2012-2013年间遭遇冬季霜冻天气,下降幅度出现最大值.4.5年生邓恩桉种源保存率表现为低海拔试点高于高海拔试点,表现最好的种源分别为D9509和D9507.随海拔升高4.5年生邓恩桉种源3个生长性状值明显下降,其中高海拔种源间树高变异性较大.各种源两个试点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最高的为D9509,且稳定性好,D9504、D9507生长较好,适合低海拔种植,D9502则适合高海拔种植.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桉树(Eucalyptus spp.)种植模式,引起社会质疑桉树影响下游水库水量与水质。为了解水库集水区桉树林对水库蓄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水样化验的方法,对南宁市、巴马县和柳江县的4个水库的集水区桉树林发展情况、水库蓄水量和水库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入库量与当年降水量密切相关,而蓄水量主要受出库量的影响;水库水中的氮素富集降低水质主要与养殖和其他人为活动有关,而受桉树林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提出了减少桉树人工林经营的生态问题和促进桉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大花序桉种源/家系的生长性状、树干通直度和基本密度,选择生长、干形和材质兼优的实木材优良种源/家系,为其高世代育种及生产造林提供高质量的遗传材料.[方法]分析广西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林龄为115个月的17个种源和115个家系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林的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及遗传相关,以t检验进行单性状选择,采用独立淘汰法综合选择大花序桉优良种源/家系.[结果]大花序桉种源/家系的生长性状、树干通直度和基本密度在种源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生长性状和基本密度在种源内家系间差异显著,树干通直度在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遗传变异系数变幅为2.38%(基本密度)~20.48%(单株材积),树高、树干通直度和基本密度受弱遗传控制,胸径和单株材积受弱至中等强度遗传控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间存在极显著遗传正相关(P<0.01,下同);生长性状与树干通直度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基本密度与树高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胸径、单株材积呈遗传负相关;树干通直度与基本密度的遗传相关不显著.胸径和树干通直度显著大于总体平均值的分别有7个和3个种源,其中种源20724的综合性状最优.胸径、基本密度和树干通直度显著大于总体平均值的分别有23个、11个和9个家系,共选出17个综合性状最优家系.[结论]根据培育目标大花序桉的生长性状与树干通直度、基本密度与树高进行独立改良;选出的综合性状优良的1个种源(20724)和17个家系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