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改善桉树林地地力,开展了桉树间种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作绿肥试验。对在桉树林内间种山毛豆3种不同密度(10600、12500、16400株/hm^2)的植株产量、养分含量及桉树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山毛豆单位面积植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但以12500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比产量最低的10600株/hm^2处理高137.3%;1年生的山毛豆植株贮藏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是34.9、2.0、11.3kg/hm^2;桉树林2.5年生时,无论是否间种山毛豆或不同山毛豆密度处理的桉树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
以邓恩桉嫁接种子园为研究材料,分别以赤霉素0、500、1000、1500 mg·L-1进行叶面喷施,研究赤霉素处理对花蕾直径生长、花蕾保存率,叶片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后花蕾保存率、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花蕾直径生长量第2次观测值显著大于对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第1、2次观测值显著高于对照;随着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显著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表明赤霉素处理对提高花蕾直径生长量、花蕾保存率、叶绿素、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效果明显,其中以赤霉素1000 mg·L-1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3.
以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嫁接种子园开花与不开花无性系单株为对象,研究邓恩桉无性系开花结实期间叶营养物的变化,探索邓恩桉的生殖生长规律,为进一步提升种子园种子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9月开花结实期间,开花植株叶绿素含量高于不开花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与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开花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上高于不开花植株,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无性系间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情况不一致;开花植株的淀粉与糖类物质处于消耗状态,不开花植株则处于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24.
研究马尾松纯林、桉树纯林和3种不同模式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主成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 N、全 P、水解 N、速效 P 和速效 K 皆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全 K 则表现相反;在各林分中,桉树纯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 P 含量最高,混交林次之。混交林则土壤全 N、全P 和速效 N 含量总体上大于纯林。马尾松纯林除在浅层土中速效 P 含量最高外,其他养分指标都低于桉树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为桉树纯林>混交林 A>混交林 C>混交林 B>马尾松纯林,表现为桉树纯林养分状况最好,马尾松纯林最差,与针阔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凋落物养分归还能力有关。混交林中种植密度较大的混交林A 养分状况相对较好,表明其养分储存能力较好,消耗较少。而相同种植密度下,混交林 C 的林分土壤养分状况优于混交林 B。  相似文献   
25.
酸雨是导致林地土壤酸化、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模拟酸雨淋洗桉树与红锥凋落叶,分析其养分释放及pH值变化情况,探讨2个树种对酸雨的缓冲作用.设置pH值为3.0、4.0、5.0等3个模拟酸雨等级,以pH值为6.0的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处理下,桉树与红锥凋落叶养分释放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凋落叶养分含量随pH值降低而增加,淋洗液养分含量随pH值的降低而降低;红锥凋落叶养分含量低于桉,淋洗液养分含量都高于桉,相对滞留率和下降率表现为桉树>红锥;红锥凋落叶淋洗液pH值增加值大于桉.因此,红锥凋落叶养分释放受酸雨抑制作用较小,在酸雨pH值为4.0、5.0时,红锥凋落叶对酸雨的缓冲作用比桉树强,当pH值为3.0时,2个树种凋落叶对酸雨均没有明显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26.
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是优良的耐寒桉树树种,其大径材培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对2009年营建的9年生邓恩桉林分进行保存率、胸径、树高和形质调查分析,为邓恩桉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处于不同坡位的林分保存率、胸径、树高和形质存在差异。上坡的保存率最高(60%)。不同坡位间的树高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株材积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下坡的生长量最高,平均树高为22.9 m、平均胸径17.8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29m~3、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5.09 m~3。下坡的林木干形最优,63.46%的林木没有明显弯曲;上坡的林木干形最差。邓恩桉实生苗林分生长分化大,在培育过程中应根据各坡位的情况采取相应强度的间伐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测试尾叶桉(母本)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4种桉树杂交家系的生长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为选育优良桉树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建立杂种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测试。【结果】以巨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75.0%~10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以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均只有5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赤桉与尾叶桉杂交的家系(X807)生长量最大,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56.81%,但有50.0%杂交家系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其次是巨桉作父本的杂交家系(X420),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35.48%。综合单株材积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能力,筛选出优于母本自由授粉家系的杂交家系5个,林龄3.4年时其材积生长量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高11.11%~35.48%,且无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结论】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的家系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以巨桉为父本的杂种优势家系所占比例最高;可选择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转化并测试后择优利用。  相似文献   
28.
以斑皮柠檬桉10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其光响应曲线和特定光强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光饱和点最大的2个种源19694和20756达到1 700μmol.m-2.s-1,最小的是种源20883,光饱和点为1 333.33μmol.m-2.s-1。种源19666、19691和20883光补偿点最低,低于14.0μmol.m-2.s-1,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种源19664、19665和20787光补偿点超过40μmol.m-2.s-1,对弱光的利用能力相对较差,种源19691、19694和19666光饱和点较高,光补偿点较低,对光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大。光强为1 500μmol.m-2.s-1时,10个种源的斑皮柠檬桉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和蒸腾速率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光合特征参数与种源地地理信息的相关关系均未到达显著水平;种源19694、19665和20756属于高净光合速率较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类型,种源19691属于高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的类型;种源19666和20883属于低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类型;相关分析表明,经度、纬度和海拔对斑皮柠檬桉的光合特征参数均未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种源斑皮柠檬桉的光合作用差异性,以便在造林时根据环境、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种源。  相似文献   
29.
为筛选出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优良遗传材料,对6年生邓恩桉种源试验林的适应性及生长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保存率为52.56%,各种源的整体适应能力差异显著;试验林平均树高为18.3 m,平均胸径为16.4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187 5 m3,各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极显著,3个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单株水平上受中等强度以下遗传控制。构建多性状综合指数方程,按照标准选出3个优良种源及75个优良单株,其中优良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89%、3.98%、9.11%,优良单株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66%、8.56%、16.01%,选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桉树无性系木材组织比量变异规律,提高桉树材性的遗传改良效率。以生长在广西玉林的11个桉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对导管比量、轴向薄壁细胞比量、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导管比量、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差异极显著。随树龄的增加,导管比量先递增,第5年开始略有降低;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开始迅速下降,第7年后迅速上升,后又降低;射线比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中间有小幅波动;纤维比量呈减小趋势,中间有小幅波动。导管比量、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和射线比量采用多项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分别为0.8655、0.7263、0.6130;纤维比量采用对数方程和乘幂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分别为0.8172和0.8154。桉树无性系组织比量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各指标重复力均在0.90以上,开展无性系组织比量遗传改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